|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导演: 安吉丽娜·朱莉
编剧: 安吉丽娜·朱莉
主演: 戈兰·卡斯蒂克 / 扎纳·马加维克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1-12-23
片长: 127分钟
又名: 波斯尼亚的罗密欧与茱丽叶(港) / 爱在血泪交织时(台)
IMDb链接: tt1714209
血与蜜之地的剧情简介 · · · · · ·
我应该还没有见过波斯尼亚女人,但我的军中好友R是塞尔维亚人,他长得也很像男主角。去wiki查了一下,果然男女主角就分别来自塞族和波族。整个故事除了叹气,也只有叹气。美好的事物不应被破坏,而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反对战争。PS,波黑内战的影响是深远的,2017年时已经距内战1/4世纪,但当一个阿尔巴尼亚人送给我他的国旗章时,三年多来关系始终紧密友好的R依然立刻就与我短暂地翻脸。可是,一场内战又哪里真的说得清是非对错呢?西方人的印象里只有无辜的阿尔巴尼亚人和凶狠的塞尔维亚人,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也习惯于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而R也告诉过我另一个版本,随着穆斯林在这几年的坏名声,另一个版本也越发....PS,结尾的蓝盔士兵穿着法军F2防弹衣,也带着法国国旗章,但KFOR时期法军应该是用Famas的。
一星半。拖沓,勉强能看。一上手就是两人的约会,导致男主女主的感情交代非常模糊。男对女姑且可以认为是看中颜值和才华,但女对男的感情私以为就是乱世中的依靠加一点感动而非爱情。然后很显然,波黑人就是可以一边非常温馨的围在一起吃晚饭,一边乐观地幻想着肉丸果汁可乐牛排,然后又非常理智非常公正地说“他们并不相同,我们不能讨厌所有的塞族人”。然后塞族人就是一边烧杀掠夺强奸妇女醺酒成性拿女人当人肉盾牌,一边一昧宣扬仇恨“我的母亲必须不停的劳作,这样你们波黑女人才能穿丝绸裙子”,“你觉得你们的人就不杀人了是吗,你觉得你们是无辜的?你必须了解发起战争的是你们!”白瞎了一个好片名。
朱莉选择这个题材拍片有相当的难度的,看来她总是挑选一些冷门的地方,比如之前看的红色高棉。巴尔干被称为火药库是有道理的,一战从此爆发,二战中克罗地亚帮助德国也是做了一些事,这些都是为后来矛盾诱因。片中的老将军也提起40年代克穆对于塞族的杀戮。不明白为什么70年代南斯拉夫要建立一个穆斯林族,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影片所描述的事情我详细都是出自于真实的,有人评论说为什么只显示塞族对于穆族的杀害和凌辱,是否显得不公允。我个人认为只要是真实的就可以,没有过多地度苛求,也没有要求导演必须站在什么立场。就影片而言,表现得有些缓慢了,主体好像分散了些。
这只是一部爱情电影,没有渲染爱国没有渲染谁是正义。我看出了男主的纠结与矛盾,爱并难受着,反而是女主没让我看出她的立场,只是在最后女主依然回去她跟男主的地方,让我觉得她是爱他的。真的爱一个人,眼睛里揉不进一粒沙子,也许这就是男主最后做出那么冲动举动的原因,他无法释怀她的背叛。他们彼此都承载了太多,男主一边是父亲和无辜死去的家人,一边是喜欢的女人,女主一边是姐姐一边是自己爱的男人。他们都没有错,错的是爱不逢时,错的是战争。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好的战争,也从来没有坏的和平。
朱莉的电影拍的一般, 但是题才还不错, 而且对小时候总在广播里听的波黑战乱有了一个更好的了解。 名义上是宗教信仰的争端,但是实际上还是人类野心的趋势,但是这种大规模的种族灭绝绝对是反人类的,前几天新闻中一个波黑战犯在法庭上说自己没犯罪,服了毒。 战乱中才更靠要人性。 希望此生都会太平
新导演的毛病朱莉都犯了~自从她抢走JA的老公,我对她毫无好感!剪辑的问题,前后段落缺失,感情描绘的毫无头绪,最搞笑是女主角间谍活动的毫无铺垫。所有的剧情都会被猜测到,一点惊喜也没有。女主角演技奇差,似乎一直游走在外部。最后男主角竟然向北约投降,真是显示了美帝国主义导演的自我优越感!
片名何不干脆叫战火下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朱莉首部作品来讲是可以接受的,虽然战争故事一般,还是较写实和残酷现实的撕裂,至少让我们知道,1992年的萨拉热窝,是继二战后,欧洲最可怕的战争之一,萨拉热窝,哦好一个时代的符号!结合现在朱莉的健康来看,如此关怀世界级苦之胸怀,敬佩!片尾插曲挺好
可能有人會認爲這電影觀點偏頗,表述冗長。但戰爭本就不是丰功偉業、也不是那槍林彈雨鐵血豪情。戰爭的殘酷,在于迫使每一個人的小際遇屈服在大命運中,站在敵我雙方的愛侶,會在種族大義的仇恨裏磨滅愛的初衷。我們無可選擇地成長在這片血與蜜之地,連那記仇恨的子彈,都包含在我們纏綿悱惻的愛情裏。
题目虽然说的很尖锐,毕竟咱还是看完了此片!主要借助历史题材,让大家了解了一下南斯拉夫解体后种族分裂的情况,无非将重心放在了人性及反战的话题上,顺便提了一下:战争为了什么?有的是复仇,有的是利益,有的是稀里糊涂!当然战争总是成为拍片的题材,就是提醒人们战争是残酷的,没事别打仗!
说拍得不好的那些人,肯定都是男人!生怕女人都比他们强,是吃不到葡萄倒吐葡萄酸吧。第一次拍戏,就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前途无量!反战争和朱丽人道主义精神令人敬仰,战争期间阵营虽有不同,但只要是战事挑起,没有赢家,受苦的永远都女人、老少…战争时没有文化修养自控能力的男人真让人恶心。
影片以1991年波黑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塞族军人与一位穆族姑娘从恋人到仇敌的过程。这是安吉丽娜朱莉首度导演的电影,虽然表现了波黑的现状,但由于缺乏对前南斯拉夫地区历史的了解,无法揭示战争的根源,流于表面情节却无故事主旨,想借凄惨的爱情声讨战争,无济于事。 [/cp]
这部电影告诉我,原来在我出生后世界上还发生过这么残忍的战争。以前对于战争的认知一直是一些名词“一战”“二战”“伊拉克战争”,至于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我真的没有思考过,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对于没怎么看过战争题材电影的我,对于电影涉猎肤浅的我,这部电影帮我更新了这些知识。
朱莉导演的作品,想要把残酷的战争和战争中的禁忌之恋拍出感觉来,只可惜功力还不够,拍的有些散乱,虽有爱情的文艺感,也有战争的残酷感,但是不够紧凑。不过对波黑战争的描述还是让人对战争的惨烈和无人性很感慨,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他们两个人应该会结婚吧,结尾很让人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