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
导演:
语言:普通话/国语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
类型:纪录片 / 脱口秀
上映时间:2005-07-18
别名:
要文化的命的时候城市全乱了,年轻人没法就业,被用“备荒备战”“建设北大荒”这种伪崇高的口号流放到乡下(英诺森发动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喊出的那句拉丁格言);一开始还不是所有人都能入选(天选之子的优越感);二十四个“不准”比如不准梳妆打扮(严苛的律法主义诫命);年轻人必须不停地干活,若是落后于人就会很有罪疚感,而那些成分不好的年轻人更是拼命,以此作为赎罪的手段(奴隶式的自我救赎);即使累死饿死病死的时候也是在呼喊革命口号中死去(圣徒终敷);后来落实部分干部子女的政策家里有背景的可以回城却秘而不宣(教廷特权下渗);留下来的人要么疯了要么认命了(命运主义的终局)。人被异化成了一个符号,没有个体,只有集体,没有人格,只有那个至高无上的大主教。
⒈这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特征。就是人性还存在,但是它被强迫着、被强暴着、被扭曲着,因此人性只能默默流泪,然后是空泛的政治理想、世界革命的理想在燃烧,结果就使得悲剧不仅具有了可笑的黑色幽默般的感觉,而且也变得更深刻。⒉不哭是一种可悲的东西,虽然里头也有些可贵的东西,然后你一哭,你才知道,人欲的东西出来是那么容易。⒊我二十年后去祭奠他们,我看到他们的墓碑上永远写着十七岁,十八岁。
1.那时代的浪潮真由不得人; 2.依旧有人清醒着,在能自主处给做了最佳选择; 3.多学多看多了解,知识和信息很要紧。
这是一部伟大但不完美的作品,让过往时代里身处历史事件中的人群回溯自己青春,有悲愤,有恨,大多的都是怀念,怀念回不去的过去,怀念见不到的人,然而物是人非后,还有一群同样历史遭遇的群体去缅怀,去回忆,我一个局外人也沾染了那个年代的五味陈杂,在自己和国家同样迷茫的年代,去痛快的活,真好
早已两鬓斑白的老知青在回忆当年北大荒上献身文革的理想、至死不悔的忠诚、日复一日的劳作、同伴的意外死亡和回城后受到的冷眼时总是哭哭笑笑的。岁月的洪流挖空了他们的花季、摧毁了他们的容颜甚至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于是活着的人总紧紧攥着沉重的乡亲情、战友情,因为那成了他们唯一的资本
一部关于人与人、人与景、人与时间、人与自己羁绊的纪录片。“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二十年没听的老歌仿佛唤醒了根植于童年的感知芯片,觉得自己也像知青返乡时,猛然发现物是人非,青春即逝。一声叹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知青的上山下乡往事,最赤诚的理想主义者们在最美的年华经历了理想幻灭,爱情破灭,但在荒谬残酷的年代仍然有些人性的微微地散发着光和热。爱恨说不完的都是北大荒,悲喜也是道不尽的命运。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试剂纸,中国知青和红卫兵将作为一个悲剧的角色永远存在历史上。
我们都说个人的命运被历史所裹挟,待我们细细翻看还是能找到里面独属每一个人的温度。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那份怀揣着天真、平等、家国情怀的年轻的心,那后来被时代潮流抛下的揣揣不安。我们难以想象,只能去看见,从而了解……
在时代洪流面前,个人命运的卑小 无力。将心比心,一个少年 离开父母家乡 一去不复返。他们忍受离别,青春的荒废,迷茫。
“理想”欺骗了他们,他们付出了青春能拥有的一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于是苦难变成了他们的唯一资本
看到最后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城乡生活差距太大了,北大荒的老乡们真好真纯朴。
想忘记的痛恨,也是抹不去的思念,历史留给北大荒和知青的五味陈杂。 8.0
年轻时经历过的一切,无论酸甜苦辣,随着时间都会变成甜。。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