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美女  科幻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四次/生命四重奏电影

 
电影译名: 灵魂的四段旅程(台) / 四时之乐: 人.羊.树.煤 (港) / 第四次 / The Four Times
影片导演: 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
豆瓣评分: 8.20
影片地区: 意大利
影片类型: 剧情
上映年代: 2010
影片时长: 88
更新时间: 2018-10-01 14:55
浏览次数: 276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四次/生命四重奏电影演员名单
Giuseppe Fuda , Bruno Timpano , Nazareno Timpano
四次/生命四重奏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1st 岛展# 第十部:在影像文本上有着相当丰富的解读空间。它既足够哲学,讲生死,讲万物更迭,讲轮回;也很不哲学,讲平凡日子的简单流逝,讲不加佐饰地记录岁月点滴。在电影中,人、羊、树、煤,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元素,好像几经时光洗练,也没有破坏他们之间融洽的平衡,这是朴素的日常之美,而观看本片,也恰践行了这美的意义,令我想起安哲所言——电影让时间的流逝变得甜美。此外,我亦能充分感受到导演对其审美风格的笃定,他敢于全程无对白,仅保留画内本身的声响,同时经常连镜头都不对准人,似乎只是任性地拍下他所认为有价值的画面。即便如此,电影仍能让人沉得下去,我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剪辑的节奏,整部片子不疾不徐,镜头间的衔接既不冗长也不跳跃。当电影回到最初,回到每秒24格的真理,会发现即便没有故事性,也不会影响一部佳作的诞生。

四次/生命四重奏剧照

1st 岛展# 第十部:在影像文本上有着相当丰富的解读空间。它既足够哲学,讲生死,讲万物更迭,讲轮回;也很不哲学,讲平凡日子的简单流逝,讲不加佐饰地记录岁月点滴。在电影中,人、羊、树、煤,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元素,好像几经时光洗练,也没有破坏他们之间融洽的平衡,这是朴素的日常之美,而观看本片,也恰践行了这美的意义,令我想起安哲所言——电影让时间的流逝变得甜美。此外,我亦能充分感受到导演对其审美风格的笃定,他敢于全程无对白,仅保留画内本身的声响,同时经常连镜头都不对准人,似乎只是任性地拍下他所认为有价值的画面。即便如此,电影仍能让人沉得下去,我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剪辑的节奏,整部片子不疾不徐,镜头间的衔接既不冗长也不跳跃。当电影回到最初,回到每秒24格的真理,会发现即便没有故事性,也不会影响一部佳作的诞生。

四次/生命四重奏剧照

##岛展# 影片以村民制作木炭开场,引人思考,以村民制作木炭,烧炭做饭结尾,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人,羊,树,煤,这四个意象诠释出生命的永恒,自然的循环。老牧人时日不多,用教堂地板上的灰尘冲水喝下,最终去世了,他养的山羊生了一只小白山羊,它逐渐成长,却在一次意外中掉离羊群,它最后在一株杉树下歇息,时间流逝,四季更迭,这棵杉树被砍倒,为当地村民带来一段短暂的愉快体验,然后它被肢解,被村民转化为木炭,最后变成烟雾消逝。每一个意象之间是彼此联系的,由一个意象引出下一个,体现了自然的循环,生命的轮回。影片无任何对白,而巧妙用镜头画面与自然音效讲故事,长镜头的大量使用使得节奏缓慢,但镜头画面却富有意味,老人去世关上墓碑,叠木材两处画面都是渐渐被覆盖变黑,暗示着生命的轮回。

四次/生命四重奏剧照

#戛纳# 每个人都有四种生命—矿物、植物、动物和人类,因此我们需要认识自身四回。 非职业演员、实景拍摄、自然光和长镜头。07:51,空境不空,光线的变化。10:10,阳光下的灰尘。12:49,机位独特,透气有层次。17:18,非职业演员,拒绝台词,成套的动作流。26:17,铃声与人绑定。31:52,因为撵狗顺势把机位调过来。34:03,以狗来作为调度的支点,这狗简直就是最佳演员啊!46:50,万物皆有灵。55:14,看对羊羔的处理就能看出导演的心境,以加空镜解决,显得手段太匮乏了。

四次/生命四重奏剧照

影片之所以打动我,很大的原因来自于其不加修饰的生活化内容,没有刻意地去讲述什么,也没有去人为地制造冲突,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而且缓慢随意的节奏也让观众和影片中的人物一样去思考人生与世界。而有些生活化的动作也能够引起共鸣,比如在影片中间一个孩子在追赶大人的时候被一只狗挡落了去路,于是和狗对峙着不敢前行,抓住机会才冲了过去,而此时大人们早已不见了踪影,于是小孩哭着跑了。这些小小的细节让我想起了儿时的生活。电影不正是如此吗?艺术不正是如此吗?那些共通的情结最能打动人。

四次/生命四重奏剧照

#岛展#光尘化为药,吃药的人化为土;一条生命消失,另一条生命(羊)诞生;小羊困于树下死亡,树被砍后化作炭;人们烧炭,炭化为炊烟。消逝的生命换作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和滋养在世之人,生命轮回是介质的转化和传递,也是因果关系的连锁反应。一岁一枯荣,生命自有其秩序推进叙事,无需对白多言。所有对白隐藏在光影明暗渐变中,深夜老人敲教堂门,背后沿路的建筑从暗到明;阳光撒在桌椅厨具上,明暗变化让同一材质的物件看上去大有不同。我们处于物态渐变的过渡中,而死亡是另一个物态的起点。

四次/生命四重奏剧照

认真看或者有时候得倒回去看,好像这样才能体会到里面得很多奇妙和呼应。但还是不够心动(不知道我老了再想起这个电影是什么感受)但每一幕的画面都很美很喜欢。影评摘抄:“这个意大利小山村里运行的时间似乎不是人类社会的时间,而是宇宙自然的时间,充满空间的是平等而和谐相处的灵魂,人仅仅是其中无奇的一部分。”“如果观众不能把心态放谦卑,不能勇于推翻自己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欣赏世界的角度,必不能领略这部电影的美好。”

才知道也是意大利导演,我觉得2000年后这样的电影已经很没必要再拍了,豆瓣影片简介写了很多字来告诉大家讲的是什么这本身就已经是多余的,并且还用了“诗一般”来形容画面写字的人一定是误会诗了,我没看出诗,就是前半部分很纪实写实的手法,后半部分就是构图镜头比较带美感也就是刻意影楼般的修饰了一下罢了。上世纪70年代左右的影片就已经拍得更好了,没必要了,何况是2010年了。

生生不息的日子,一个老人睡梦中逝去,一只小羊栅栏边出生,一棵树倒下,一堆煤制成。不能说哪里是开始,哪里又会结束。片头煤山上冒出青烟,煤块制成,运煤车到来,人人纷纷购买,老人放在爬满蜗牛的厨房角落里,而结局运煤人又扣响了老人的房门,观众知道里面不会再有人响应,而烟囱里却又冒出煤的青烟。不息的青烟从头到尾,划过的时光只是循环轮转,画意诗情,每个人都能看到生命的影子。

全片没有一句对白 没有音乐 关于四个生命 四次轮回 牧羊人 小羊羔 树木 木炭 上一个生命都与下一个物件存在关联 完全用画面讲故事 生生不息的传递 人与动物与自然 在相同机位的不同时间里展现着流逝与生机 有点像《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概念创意 但这次聚焦点更为广博 前者是人欲与社会 后者则是万物与宇宙 小狗大闹丧礼的长镜头一绝 8.8

【MovieMovie】四次黑屏,一次轮回。无对白,无配乐,却一波三折千回百转。在静默之中体验死亡-生存的交替。整体情绪饱满但又极其克制,一趟80分钟的洗涤灵魂之旅。片名来自于Pythagoras对于生命的四种形态:mineral,vegetable,animal,human的的定义。窥探轮回,必须四种形态缺一不可。四星半。

#岛展#在片头聆听了山峦的脉搏,看到“生生相息”的自然哲学,朝夕可数的时光里,老人去世迎来羊羔的诞生。我第一次发觉“人”不再是让影像鲜活的必备要素,像拍人一样拍摄羊群,留守小羊等待成年羊群觅食归来。生生相息,自然里的一切,包括人都是和谐的一体,我们和羊又有什么分别。《四次》开启了无台词影像最质朴的一种可能性。

又一个生命之树,甚至还出现了树,讲的也是关于生命的轮回,比生命之树更彻底地抛弃了情节叙事。生命之树聚焦的还是人类,这部视角更是关于各种不同生命。生命的轮回用了三次不同的形式,人类是宗教灵魂的象征,动物是融入自然的培育,植物是直接转换了形式,最终回到原地,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与沉静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工人阶级上天堂 但丁的地狱 我母亲的消失 浪荡少年时 阿莫雷的最后一夜 叛逆美声 圣洁酒徒的传奇 知己知彼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