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十二公民电影

 
电影译名: 12公民 / 十二个中国人 / 12 Citizens
影片导演: 徐昂
豆瓣评分: 8.40
影片地区: 大陆
影片类型: 剧情
上映年代: 2015
影片时长: 106
更新时间: 2018-10-01 15:06
浏览次数: 182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十二公民电影演员名单
何冰 , 韩童生 , 钱波 , 赵龙豪 , 米铁增 , 高冬平 , 张永强 , 李光复 , 王刚 , 班赞 , 刘辉 , 雷佳
十二公民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十二公民 / 12公民 / 十二个中国人 / 12 Citizens
导演: 徐昂
编剧: 李玉娇 / 韩景龙 / 徐昂
主演: 何冰 / 韩童生 / 钱波 / 赵春羊 / 米铁增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05-15(中国大陆) / 2014-10-19(罗马电影节)
片长: 106分钟
豆瓣评分: 8.3/10 (17037人评价)
十二公民的剧情简介
暑期一所政法大学内,未通过英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学生迎来补考。他们组成模拟西方法庭,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的正是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12位学生家长组成了陪审团。这些人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保险推销员等。他们在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将对本案做出最终“判决”。
这12名陪审员互不相识,但按照规则,他们必须达成一致,才能结束审判。第一轮投票,就有11人认定“富二代”有罪,所有人证物证都指向这一结果的情形下,这位年轻的嫌疑犯离舆论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遥。所有的线索都被逐一讨论,随着审判的进行,疑点出现,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也浮出水面……
本片改编自

三星半。背景是:在看这部片子之前原作《十二怒汉》我还没看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室内方桌戏、加上体育馆水泥毛坯的粗装,还有何冰老师一以贯之的凛然正气,很难不让人觉得是坐在北京人艺剧场里看话剧。人物角色塑造都很鲜明,并且角色的中国“本土化”做得比较合理。八号每一次新的驳点抛出并且说服一位陪审员都会牵动出一段个人的伤心往事,像是话剧舞台上的个人聚光灯时刻,这在电影里是显形式化与生硬的。光影的设计主要体现在窗外的夕阳走势与暴雨下的室内灯光,做得很简练,不会喧宾夺主。作为翻拍来说,创作团队给予《十二公民》的新的立意从某些方面讲是做得不错的,通过政法大学英美法补考中的家长采用陪审团制度讨论案情这一个故事框架讨论法律、法理、证据,但是又刻意地加入了类似集体心理治疗的模式,很难讲这个设计对于整体来讲功过如何。

十二公民剧照

夕阳西下 在最后舒缓的背景音乐下,所有人缓缓走出讨论室,导演长镜头下的所有人仿佛都心有所触,有所得,单看结尾仿佛这是一个爱与和平的故事。但是,封闭空间下的剧情还是跌宕起伏。12个人,12种不同的个性,进行着不同的人生。过程虽简单,中间却精彩。全片最好的地方就是色彩和音乐对场景的渲染,从一开始暖光不太明显的地方,废旧工厂里,陆刚弃权之后,出现了第一次的暖光,阳光正好给了他一个人的背光,同样凸显出接下来的剧情出现了光芒,出现了希望,到了剧情中段,由阳光到雷雨,暗喻了有着激烈的矛盾,当然前段通过拿扇子的人已经一次又一次的引出了矛盾,到达爆发点的时候,雷声震耳,同样,他们在工厂开了灯,将十二个人固定在了那张长桌上,阴暗对比引起关注,到了最后暖光的时候,一个俯拍镜头,让阳光给到了每一个人,案件明朗了。

十二公民剧照

必须得说 演技在线 但是更多的是话剧表演上面的演技 放在电影里觉得情绪过于激动 人和人之间的冲突被放的太大 对话时候的用力感让人实在头痛 一直在喊 就不能平和的说几句话 搞得人暴躁 但是如果是话剧 这种感觉就会削弱很多 / 开头设计的不太好 各种身份地位教育背景不同的人 坐在一起 扮演着他们并不知道啥是陪审团的陪审团角色 竟然是因为大学补考? / 通过他们自身的经历背景 带着每个人无形形成的价值观 间接的会形成有色眼镜和偏见去断案 中间不断的被跳出来搅局的人打乱进程 辩论不应该是比谁的嗓门大谁的话多 而是谁的逻辑性更强谁的证据更有力 要不然跟村头吵架有啥区别 / 电影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大的主题和框架 被真理说服的感觉是幸福的 每个人都应该有最基本的相同的生命的权利 我觉得我还是应该看看原版

十二公民剧照

剧情看似在讲司法客观,我却从中看到的更多是种种人性的弱点。归根结底在本土化的电影中,所有人表现出愤怒的最初原因是这原本就是一个模拟法庭,没有人值得为一个离自己这么远的事情而去刨根问底,因此当男主缠着大家不让走才造成了始终抛不开的关于这场争论有没有意义的愤怒。当然电影设定为男主是一名检察官,想通过平民的感知来帮他理清思路是可以说得过去的,也很大程度上给了他如此不怕惹人烦背后的逻辑支持。无论设定如何,这个电影把戏剧冲突的本土化做的让我心惊不已。因为从电影里我几乎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当面对一个严肃话题时的反应:人身攻击,冷嘲热讽,歧视偏见,拉拢多少打压少数,拆台,随风附和,漠不关心,戾气很重,带着固有观点什么也不想听,稍加了解即下结论等等。把能遇到的沟通中的障碍都刻画出来了。

十二公民剧照

给五星,前两天刚开了1957年美版12怒汉,印象最深的是保安说的“咱们中国幸亏没有这样的制度,如果有这样的制度把这人命搁他这样的的人手里,那简直是不负责任”对比最强烈的就是美版的那句“这就是我们美国强大的原因”。哈哈,印象太深了。大陆法系有大陆法系的优点,欧美法系有欧美法系的好处,东方文化有东方文化的精髓,西方文化有西方文化的特点,如果非得拿国内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或者是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比国外的好处,那为什么又不拿国外的不好的地方来对比国内的优越性呢?让我不得不想起当下,不得不感叹,如今的很多盲目媚外的,香蕉人。可能也是导演的一个隐喻吧!虽然影片拍的年代不是2020年。不要总是拿之前犯的错和走的弯路来否定当前,那为什么不拿西方犯过的错来否定他们现在呢?我不会是说的太多了吧?

十二公民剧照

四颗半吧,虽然有些地方还是会觉得莫名其妙还有点尴尬,但比起国内其他电影已经好很多了。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很深度,也很有价值,看完之后觉得1,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命运;2,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不了解的,不是证据确凿的就不要随便下定论更不要随便战队发表自己的看法;3,不要固化思维,老人,孩子都是人,老人说的一定是对的么?孩子说的一定是在撒谎么?在有违伦理道德的事情上,孩子一定是错的,大人永远都是对的么?不是!4,只要是人,那就一定会有错误失误的地方,你目前的万分之一,发生在那个人身上确实百分之百;5,人性深不可测,个人所处位置阶层圈子不同,眼光不要太局限。希望自己没事少说话,好好闭嘴,好好做人,好好用心看这个世界。

十二公民剧照

本土化改编相当成功,但是比起吕美特的版本,此版更适合舞台剧化,没有吕美特版镜头逐渐拉近所带来的空间逼仄感,但是中版人物比美版人物更加丰满,更具有生活气息,从人物的只言片语中能够想象出他们曾有过一段什么样的经历,只可惜太过于重视原版,女性依旧是缺席的,而且从结尾也能看出中版格局比美版小太多,中版结局何冰的角色是检察官,这代表着中国的法治是从上至下的,百姓是在精英的带领下发出自己的声音,而美版亨利·方达的角色貌似是一个普通人,这一方面预示人人都能对美国的法律提出质疑外,也是对美国精神的体现,中版若想拔高高度,何冰的角色应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而是这部以精英的视角来出发

十分成功的一次翻拍,本土化做的太到位了,“富二代”“外地人”“包邮”“资本家”等等,还有河南人北京人天津人,这些融和做的一点都不生硬,甚至还有笑料比原版多的开头,提前就铺垫了一些人物的形象,结尾的长镜头也立体的刻画了众人的内心,这就是翻拍的比原版好的地方,十二个人的演技也都没话说,每个人的形象都很立体,基本对每个人都有印象,甚至何冰演技都不能算是最好,导演对细节把控也很到位大可不必嘲讽情节的架空,原版拍的本来就是人家的制度特色,对于我们来说,能吸收一点疑罪从无的理念,普及一些法律知识,填补一下类型片的空缺,已经足够,希望这种电影越多越好

如果本土化不是按原版被说服的走,直接强力逼迫那剩下的一个人闭嘴,我觉得会更好。他不会听的,他死也不会听的。和他听不见就这两句台词在我这里就差距大了去了。有本土化亮点 比如地图炮 教育急 傍大款 穷富阶级等 但是本身这故事看过一遍之后这悬疑线就失效了。带着原版预设上来 实在比不上原版的悬疑推理感和逼仄空间的调度,表演是有些还不错,但全程咆哮式演技,en..和原版一一对位上的话就还挺一般。最差的地方 是因为天气炎热急躁的感觉营造不出来 最后的大雨 这些天气都是构成电影气氛中非常重要的点。这部里完全没有。

8.2.一次比较成功的经典本土化翻拍。何冰、韩童生两位老戏骨演技炸裂,针锋相对的过程非常精彩而又不把整场戏变成两人的对决,何冰兼有原版亨利方达的理性、睿智、尖锐和他自己所琢磨出来的人物个性得到了完美融合,而韩童生最后心理防线崩溃说出和儿子的冲突那段跟原版也是不相上下。剧本一看就是在多次反复观看、研究原版的基础上创作的,放大了很多戏,比如原版的移民改为外地人,从而对北京人的地域歧视进行探讨,还有关于老人希望被重视那段加入文革台词也是很精准的嫁接。不足在于只是模拟法庭,没有原版那种定人生死的紧张感。

十二公民,难得的一部好电影。除了组织者是一位大学生,其余11位陪审员都代表了很有中国特色国情的社会群体,3号韩童生把老北京出租车司机演活了,油嘴滑舌、市侩、懦弱、君臣父子,经过激烈的情感宣泄最后才回归理性做出无罪表决。5号陪审员蒙冤入狱一年半,重获自由以后却再也回不到从前,内心的伤害恐怕是在场最大的。10号的老北京靠收租就能过日子,他歧视外地人的话非常现实非常扎心。看完电影最大的感触不是法律体系的健全,不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而是每个人物身上带有的那种悲伤,生活里的家长里短琐碎日常,渺小而真实。

话剧式的电影,全程精彩。所有演员都对得起演员这两个字,韩童生老师太出彩了。角色设定很中国化,出租车司机,河南保安,北京土著,房地产商,社会大哥(说的五号,假装他是),以及何冰最后的检察官身份,都挺好。情节设定上,车的噪音,楼下老头的行动时间和近视眼镜这几个情节都有打动我。缺点嘛,就是可能太话剧式了,有些部分有点太刻意太夸张。最后事实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法制里必须足够严谨。不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希望这不只是口号而已。以及,向真理低头是件幸福的事儿。

陪审团制度在我朝究竟合不合适,这个没人能下定论,因为无论哪一种制度,都出现过冤假错案。公道自在人心是老话,可人心也是肉长的,心坏没坏我不知道,公道是不能简单听几个人说就能断定的。通过模拟法庭,加上检察官身份的何冰,本片实现了一个颇为科幻的东西方法律制度嫁接。的确,理是越辩越明,有着经典的底,但加入了许多到今天还在被人们讨论的话题,看下来并不觉着生涩。当然,话剧舞台的感觉还是颇重的,台词念白都有话剧表演的感觉,不过倒也是值得品味的。勾起了推理之魂,我要补一补推理悬疑片了!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 彷徨之刃 留法岁月 玩的是古 往事如歌 我所经历的罗布荒原 胡同 草木人间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