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美女  科幻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流浪的迪潘电影

 
电影译名: 流离者之歌(港) / 边境战魂(台)
影片导演: 雅克·欧迪亚
豆瓣评分: 7.00
影片地区: 法国
影片类型: 剧情,犯罪
上映年代: 2015
影片时长: 115
更新时间: 2018-10-01 15:20
浏览次数: 247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流浪的迪潘电影演员名单
樊尚·罗蒂埃 , 法兹·本沙迪 , 安东尼萨桑·杰苏萨桑 , 卡莉斯沃里·斯里尼瓦桑 , 克劳迪·维纳斯特汗比 , 马克·泽戈 , 巴斯·德莫 , 弗兰克·菲利斯 , 约瑟芬娜·德·摩
流浪的迪潘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流浪的迪潘 Dheepan (2015) / 流离者之歌(港) / 边境战魂(台) / Erran
导演: 雅克·欧迪亚
编剧: 雅克·欧迪亚 / 托马斯·柏戈恩 / 诺亚·德勃雷
主演: 樊尚·罗蒂埃 / 法兹·本沙迪 / Antonythasan Jesuthasan / Kalieaswari Srinivasan / Claudine Vinasithamby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泰米尔语 / 法语 / 英语
字幕: 中字
上映日期: 2015-05-21(戛纳电影节) / 2015-08-26(法国)
片长: 115分钟
IMDb链接: 7.2/10 from 2,739 users
豆瓣评分: 7.5/10 754人评价

流浪的迪潘的剧情简介
  男主人公是一个斯里南卡泰米尔反政府组织的士兵,他独自流亡到法国之后,在巴黎不远处的郊区当起了看门人,在这里,他并没有迎接自己想要的平静、安全的生活,而是面临着更多难以想像的遭遇。。。。。。

昨晚的b站戛纳云观影,一开始忘了,等想起来已经播半小时了。后来就没看,直接看的映后交流。戴老师分析中提到的华彩段落,那场枪战戏,据弹幕,被之前云放映删掉了,好可笑。今天看了完整版。影片确实乏善可陈,诚如戴老师所言,“老旧”。电影语言没啥新意,社会议题呈现也很老旧,戴老师提到摄影机多次从门外,窗外去拍摄,那就像是导演的位置,关于移民社区的问题更多是来自外部的一种想象,而不是从社群内部呈现。结尾的华彩段落,那场枪战戏,使用低机位,没有反打镜头,我们只能看到楼梯上的男主角的脚或下半身,看不到敌人,某种意义上又是一种“不存在的枪战”。诚如戴老师所言,大团圆结局是反讽。散射光,肥皂剧式的布光和造型,一个简奥斯丁式的“花园”,确实颇具讽刺意味。本是张献民老师主场,但频繁断线,网友戏言众筹给张老师换网线。

流浪的迪潘剧照

感觉电影的语言和价值观似乎都有点老旧,导演是用自己善意的想象去展现移民群体的生活,面纱、服饰、边缘社区、暴力犯罪、战争与和平和被恐怖分子化的主题都是早都有且不断重复的东西。若是从他者的角度去展现移民群体的生活,是否可以抵达“内部”与所谓的“事实”是有待商榷的,自身的想象是否又和原本想要触及的真相相悖呢?又是否会削弱真相的力度,反而偏离了社会现实主义的初衷。全片的高潮无疑是最后的枪战戏份,男主在拿着枪谨慎缓慢的上楼梯时,镜头里展现的并不是人脸,而是与阶梯紧密接触的脚,也没有敌方的对切镜头,前后连接的是空荡脏乱的走道和楼外的黑烟,这里似乎是用艺术片的语言来叙述商业片的故事。昨天戴爷说影片结局是她极不喜欢的肥皂剧式的打光,最后是有色人种在“简奥斯汀”式的花园里闲聊野餐大团圆,用反讽的手法揭露假象。

流浪的迪潘剧照

【2015戛纳精选】漫长的2小时献给了今年戛纳金棕榈《流浪的迪潘》,也许有点浪费。一直在想什么元素让这部平淡庸常的电影摘得了金棕榈桂冠,也许还是讨巧的“意识形态问题”吧,这里有法国移民问题、郊区暴力犯罪问题,而且片方很巧妙地让这组“斯里兰卡泰米尔政治难民临时家庭”交织在两重问题中间,把远在印度洋的政治议题和法国本土社会议题做比对,当然啦,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对暴力本身的鞭笞和对和平安稳生活的歌颂!可还是很乏味啊。不过从技术层面来看这部作品还是可圈可点的,整部片子的剪辑节奏把握的非常好,开篇“忍痛焚尸”和结尾“拥抱新生”的对比呼应恰到好处,“梦回斯里兰卡圣象”的意象值得回味,而首尾两处对类似“教堂圣歌”音乐的使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救赎与自我救赎,绝对政治正确的电影!26Dec2015

流浪的迪潘剧照

当做普通电影来看,聚焦战后难民问题,法国真实的社会问题,其实是一部还不错的反应现实的片子,但是放到戛纳,就是一部相当普通的电影。我觉得难民身份和巴黎复杂的环境只是一种辅助,其实重点在描述三个毫无血缘的人最后相依相偎成为一家人,那么这其中的情感我觉得很不通顺,片子并没有表现他们发生什么而感觉彼此是一家人,而男人为什么可以奋不顾身去救名义上的妻子,这里的变化我没有太感受到,只是给一个普通的故事加了一层特殊身份而已。而且最后大团圆的结局非常之奇怪,男子救了女人,那个黑帮大哥呢,救了还是死了,到底怎么样了,都完全没有交代,直接稀里糊涂的大团圆,感觉像是因为某种原因迫不得已硬安上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很难想象这部片子为什么会摘得当年的金棕榈大奖。

流浪的迪潘剧照

三星半,整体还不错,三个在斯里兰卡内战中饱受战争苦难的人,利用假的身份,假扮成一家人移民偷渡的故事,这个有趣的设定让故事就充满了戏剧性。法国,是他们渴望获得新生活的乐土,可现实缺既然相反,他们在这里拿着低微的收入,过着底层的生活,混乱的黑帮邻居以及突然来临的叛军上校,让他们难以在精神上逃离祖国。只能在这片土地流浪,无论是精神上的认同还是现实世界的认同。还有“一家人”之间慢慢由隔阂走向认同的过程,也挺有趣的。结尾的暖色调和“一家人”真正成为有认同感的一家人的结局,挺感动的。在没看片之前,觉得《刺客聂隐娘》没拿金棕榈挺可惜的,现在想想,对比起侯孝贤唯美真实的大唐,《流浪的迪潘》的逃离和追寻新家园会更有社会价值,更配得上金棕榈。

流浪的迪潘剧照

法国拍摄的反映难民生活的影片,2015年获得第68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泰米尔猛虎组织的一个成员与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子,寻到一个父母均死于内战的九岁女孩,冒名顶替死于内战的一家人,从斯里兰卡移民到法国,艰难地生存和融入异国生活。他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社区属于边缘化的颓废社区,黑帮横行,经常打得枪声砰砰。为了躲避战火来到法国,没想到依然难以安宁生活。当女主人遇到人生危险时,男主人持两把弯刀,杀死一个黑帮成员,用夺来的枪支一阵狂杀(竟然无人追究)。最后风平浪静,两人生了一个孩子,一家四口平安地生活下去。这是一部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人类已有近一万年的文明史,但依然没有能力处理自己的各种问题,贫穷,种族,仇杀,堕落……这个,很无奈!

流浪的迪潘剧照

在夹缝中的迪潘经历逃亡经历重生经历爱经历失去,情绪渲染在迪潘身上表现得太强了,在阴暗的工具间,暗红色的灯光,无处安放的感情和狰狞的的表情。一家人的格格不入,在家外在家里。迪潘回怼那句“你又是站哪一方”的时候,简直把叙事直接提升,内战强行把人分为两边,简单粗暴的归类你站哪一边,重新开始的迪潘也是在寻找自我吧,自己是个逃兵还是真正看清内战。本以为会一直平铺直叙下去,最后卷入黑帮带起一波高潮,模糊的摄影角度反而把迪潘失去理智的情绪渲染到位。只是结局太过光明跟整个故事都不搭。关于小孩的部分也有点不够。与周围格格不入和异国他乡的焦虑都表现得好,关于爱却太过克制,雅丽妮的、迪潘的、伊莱娅的

在完整性与连续性方面完成的不咋样,无论是一些镜头或是剧情跳跃感还是挺大的,前面背景的介绍若不是我看了简介还真不一定懂,而后面的结尾跳过一些危机的处理直接达成大团圆。剧作还是挺有戏剧性的,三个不认识的人组成家庭,不过其内部矛盾的表现还是不足,完全是由外部因素推动而产生的矛盾。而处理文化的问题依旧停留于语言交流上,之后便直接上刀上枪了。电影质感什么的不缺,基础功比较还有,故事的讲述也无太大问题。试听语言也没有很多突出的特点,一些有象征寓意的意向:大象,手抓饭,唱歌等也都象征着男主回归原始。烟里楼道那场戏还挺有意境,烟里杀人,长镜头全程怼脚低角度拍摄,只能看见火光在眼里闪。7.5分

某些类型电影的段落如果放在真正的类型片里应该可以让人眼前一亮,但在这部电影里倒是让人扶额了。象鼻神(破坏神之子,放下杀戮立地成佛)和与黑帮火拼都可以是迪潘脑中的幻觉,意味着第三世界新移民在新国家立足时的归顺与杀伐欲的冲突,也是新旧两种身份的冲突。许鞍华的《胡越的故事》和罗泓轸《黄海》的结尾都有漂泊外乡的男性一番杀戮后被迫继续漂泊并海葬爱人的段落,本片最后反而重组家庭并生下一子,我更倾向于认为这种不同的处理是一个非第三世界国家的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导演一厢情愿的想象。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出身和看待他者的视角,才使这部电影形式上精于调度而内涵上流于表面。

前段到中断非常压抑。与其说是描写难民在法国的生活,不如说在刻画冒充的一家人是如何相处的。男女之间没有感情基础,却在一个屋檐下,想法无法沟通,天天都是争吵。女主还没有生过孩子,突然有了个9岁的女儿,心里其实非常排斥。女孩不知道该如何融入一个新的集体,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直到最后冲突爆发,Dheepan一个人灭了所有小混混,进入战士模式,那段其实是看得很爽的。其实女主之前就要逃到英国,事实也验证了她的猜想-枪战没有停。看似幼稚的女主却是最现实的,不对未来抱有理想主义。我个人倾向于最后不是Dheepan的幻想,虽然有些梦幻,但是还是希望是真的。

欧迪亚从不吝于在影片中刻画多元文化,但《流浪的迪潘》是他第一次直面殖民体验,而这也为影片赋予了新的元素。斯里兰卡在电影中出现得很少,但推动全片发展的却正是主角们对它的思念与对新生活的希冀,而在描绘这一场背井离乡的旅途时,影片也表达得极为详尽又情真意切。片名其实有些不准确,因为电影关注的是主角三人,而非只有迪潘(遗憾的是,尽管饰演伊莱娅的新人演员表现非常好,她在后半部分戏份比较少),但由于背负着最沉痛的过去,迪潘是最渴望能融入法国文化的。而雅丽妮则不那么情愿了,毕竟她只有26岁,却突然摊上了年长的假丈夫和孩子,还要磕磕碰碰地学一门新外语。

#2020/06/24 雲上戛納二刷#二刷迪潘,發現b站上有一些槍戰部分被剪了,還蠻憤怒。映後戴錦華老師對談,說到這也是她認為全片最精彩的部分,「精彩就在於它是一場不存在的槍戰」,有點一語雙關的意思。全片我最喜歡的鏡頭是大象寫意,這種寫實語境下的寫意一直是我不能抗拒的,比如映後也提到的《三峽好人》的飛碟。我喜歡突然穿插的天馬行空的東西,它讓我有一種抽離感,使我感到在這壓抑的現實生活中還有浪漫派的種子。映後戴錦華老師就這個意象發表自己的意見,認為它是「所谓的社会主题的现实主义 一定得加入点超现实 才能入围国际电影节」,我笑笑,不說話。

四星半,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说完成度蛮高。近几年难民问题是欧盟各影展常见题材,这部展现了难民以家庭形式抱团生存的状态,也展现了他们在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社会融入夹缝中除了隐忍之外的另一种态度。我对片中几个意象的理解:1 丛林中的大象,主人公内心面临剧烈冲突时希求的指引。2 以米奇耳朵为代表的黑暗中的微光,象征主人公看到转机,但转瞬即逝。3 草地上的野餐和片末花园聚会:难民们想象中的乐园。第一次野餐很快被来自地狱的信使打断,而片尾的聚会场景、灯光都如此明显地与整部电影割裂,不得不让人心酸地想到一句话:“美好得不像真的。”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我的小情人 坠楼死亡的剖析 声不在高 娼街 赤子冰心 红气球 很可能是魔鬼 惊惧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