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导演: 韦斯·克雷文
编剧: Pamela Gray
主演: 梅丽尔·斯特里普 / 克劳斯·利特曼 / 安吉拉·贝塞特 / 艾丹·奎因 / 乔什·帕斯
类型: 剧情 / 音乐
官方网站: http://www.musicoftheheart.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9-10-29
片长: 124 分钟
又名: 心灵真爱 / 心声
IMDb链接: tt0166943
弦动我心的剧情简介 · · · · · ·
丈夫的突然离去让罗贝塔(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和大多数的主妇一样,罗贝塔的整个世界就是丈夫和家庭,如今这两样东西都已经崩塌碎裂,这让年纪已经不小的罗贝塔该如何自处?
悲伤归悲伤,可是日子还是要过下去,带着两个孩子,罗贝塔将家搬到了纽约东哈林区,在那里,罗贝塔重新振作开始了小提琴教师的全新生活。罗贝塔深信,艺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即使是从未经受过艺术熏陶的孩子,也一定会对优美的小提琴声产生共鸣。可是罗贝塔所任教的学校的领导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不断缩减着罗贝塔的教育经费,但这并没能动摇罗贝塔的决心。
这个在我看来过分理想主义的电影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美国在那个时期尚且如此重视音乐美术之类,尽管还需要斗争,尽管困难重重,他们还是收获了非常多的帮助。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他们都一一做到。音乐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些孩子获得了快乐,这已是最难得也是最珍贵的收获了。再说回女主,这样的敢于斗争的、有个性的老师,电影中并不少见。《死亡诗社》里的老师也是相当有特点。原来好的老师不一定都是春风化雨,也有人喜欢这种有一说一、毫不掩饰的老师。只能说她非常勇敢且独立,丈夫的背叛,反而成就了她,她不再是谁的附庸,她勇敢追求,不妥协,不将就,活得十分大气、漂亮!
剧情不是有趣的故事,人物尤其温情得不真实,但是儿童演员们找的很生动很成功,虽然整个剧情没什么共鸣可言,但许多段落还是非常贴近我自己的生活的,女主又演得那么令人心碎,所以还是挺好看的。难以想象女主角是怎么做到的,电影算是一笔带过吧,丝毫不能解释她的成功。真正的罗伯塔一定是个有着不凡的魅力和毅力的了不起的女人,远远超过电影里能表现的。然后Aidan Quinn稍微有点火辣过头了,隔着屏幕看他我都想逃跑,为什么他从来没演过什么邪教教主之类的,明明有着那种叫我钻火圈我也会钻的能力呢。
四星半,说实话真的超出了我的期望值很多,毕竟我原来想象的就是一部low-budget的普通90s剧情片。音乐和孩子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总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放牛班的春天是这样,这里也是一样。虽然不知道有多少艺术创作的成分在,但是片子也为人物原型筹到了更多钱,让更多孩子可以接触音乐。真实的Roberta无疑是成功的,毕竟她让更多孩子爱上音乐,也证明给了别人家庭主妇没了男人照样能活下去,而且还活得很精彩。就像女主妈妈所说,如果不是因为女主前夫抛弃她,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呢。
「Youshouldn''tquitsomethingjust''causeit''shard.」「WhatifArthurAshe''smothersaidhecouldn''tplaytennisbecauseit''sawhiteman''sgame?」「Theythinkthatmusicisn''timportantforourkids.Buttheyarewrong,andthey''regonnagetabigfight.」
罗伯塔的气质带有女性的粗犷和坚韧,也正是这股劲让她在被丈夫抛弃后重新振作,为了一份工作扎根于治安混乱的街区,坚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学好小提琴。众人齐心排除万难去做好一件事,本身就是让人感动的事情。演出前的准备有点催泪。老师真是一份不容易的职业,每个孩子都代表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困难,而老师除了授课还要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最令人惊异的莫过于如此温情的一部片出自恐怖片大师韦斯•克雷文之手!用音乐感化生命的故事其实不稀奇,但本片实际是围绕斯特里普展开,故事更倾向于展示她的人生改变。整体比较规整,结尾的演奏十分感人。斯特里普的表演真的没得说。只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再多一些音乐改变孩子们的细节展现,不然斯特里普的人设有点断裂。
音乐励志电影,温吞又沉稳,说不出来太多的好与坏,此时此刻女性已经展现她们那温柔、坚韧和细腻的力量,面对生活重新振作的勇气,并散播出去鼓舞人心。故事的发展也有其饱和性和戏剧化的一面,电影中收拾孩童有一手的梅姨,她的脸在屏幕上的变化无疑是显老的,但演技又足够具有说服力,部分体现在动作和表情的细节上。
女主真心想在学校普及音乐教育,尽管遇到被叫停的困难,但得道者多助,由于社会人士多方面的努力,小提琴项目得以继续进行,媒体赞扬报道后,女主拿到在豪华大堂举办小提琴音乐会的机会,最终他们的表现震撼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证明了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必要性。音乐并不是奢侈品,心中的她需要被唤醒。
小时候看过的,取材于真实故事。女主的无私奉献和坚持让人敬佩,虽然很美式主旋律,但是真的很感人,梅姨的表演依旧那么出彩。电影还是很正能量的告诉我们不论面前的事情有多难,坚持下去,总会有一片天地。另外梅姨突击四个月的小提琴练习居然可以拉的这么像模像样,让我也有去学小提琴的冲动了。
喜欢女主,她的思想她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往往是基于她思想有多宽广。她对腿有残疾的女生的宽慰,她举的同样有腿残疾的小提琴音乐家的例子以及告诉她做事情不能知难而退。要站稳不光是要靠你的腿,你可以发自内心的让自己站稳。有主张有思想的人~我亦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主张有思想的人。
看过但无印象。翻了一下影评,知道梅姑只学了4个月小提琴就与大师们对阵,佩服之余又感心酸:自己也曾经默默地只花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自学练成了一首老师认为需要起码一年才能开练的曲子,而现在……初衷不再,琴已毁,技艺已残,魄力毅力均不如从前,哎,好想知道我怎么会变成这样
王彩玲的毕生愿望在梅姨这里成为现实。果然命运是要斗争的,理想主义也必不可少。Cover了女性主义题材的1999年的作品,梅姨不愧我偶像,走路带风。团结协作的女性群体真使人欢欣鼓舞。 上影厂的老配音们勾起我童年回忆,译制水准相当高超,然而我还是更想看原版。
以为又是另一部柔和版本的《自由作家》,没想到只是一个讲述单亲妈妈的生活的暖心之作。她就是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改变自己及他人的生活,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因音乐,教育,励志,亲情而变得无比动人。梅姨水准之内的表演,角色真实并不单面化,几个小孩子也非常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