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一对兄弟长大之后决定寻找他们失踪多年的父亲,他在六十年代曾经是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者,因参加布鲁克林的游击队准备向五角大厦丢炸弹而被通缉,因而离家逃亡。两兄弟根据线索找到一间旅馆,在那里投宿等候,不料女老板患有精神病的前夫出狱回来使情况变得复杂,而一名神秘的外国女子也设法阻止他们找到父亲。
1992年戛纳电影节提名金棕榈奖
1993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提名最佳女配角
第4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霍尔·哈特利
还是最喜欢Trust。跳舞那段跳戏到了surviving desire,十分可爱,台词机锋,故事平平。映后被导演的真诚感动到了,他说到“these films come out of my desires, frustrations, and occasionally blisses”。然后仔细想了一下Hal可能真的是我见过最帅的导演了 @M
苦恋革命老爹的罗马尼亚女孩,沉迷树的酒吧女老板,相信鱼内脏power的挚友,自来熟的怪少女,逃亡中的风流哥哥和执拗寻找父亲的哲学弟弟,奇奇怪怪的小人物,组成了Hal Hartley的诗剧。There is only trouble and desire. C’est la vie, dude.
我说不出这是多么一部美妙的片 人的欲望和伪装都那么明显 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 但也总是在这未知里偶遇了自己一直所等待的 矛盾吗呵呵。原声带乐队叫Yo La Tengo 知道的人不太多 他们来自新泽西 他们有首歌叫 sleeping pill 你不会知道这首歌就是你的阿司匹林。
漫漫寻父之旅+长岛游吟之诗+爱在恐惧蔓延时。隐姓埋名&无政府主义。无望的等待。长岛段落将整个故事引入永恒的命运深渊。|-长岛是一块冰渍的边缘了。-当冰河退去,剩下的就是这堆混着冰雪的泥沙。-那么我们到底在等待什么呢?PS:将迷失主题与纽约中产阶级交织成章,以简单之名述出复杂之实。
我喜欢这部片子不仅仅是因为最后一镜的温柔,那段经典忘我的舞蹈,甚至老子因为儿子喜欢自己的小女友,扇儿子一巴掌后的立马和解。而是引申在戏外的感受。当年如花似玉的人啊,几十年后却是皱纹最抢眼。突然不得不意识到一切都在以微妙的方式流逝,而我终究什么都留不住,包括自己
我说不出这是多么一部美妙的片人的欲望和伪装都那么明显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但也总是在这未知里偶遇了自己一直所等待的矛盾吗呵呵。原声带乐队叫YoLaTengo知道的人不太多他们来自新泽西他们有首歌叫sleepingpill你不会知道这首歌就是你的阿司匹林。
长岛三部曲之三。带哲学家的“trouble and desire”对话(虽然据说这句话来自弗里茨朗),罗马尼亚周迅等人的尬舞,还有大概是“Ned Rifle”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寻找失踪的“革命家”父亲这个支线故事,有了傻子亨利故事的雏形
相当凑合的独立制片作品,用现在的眼光看几乎可以称之为老套了,这类题材的魅力点往往在那种漫无目的的追寻过程中,而角色一旦找到自己追寻的方向和奋斗目标的话,剧情就会相当乏味,不过好在各种角色的自说自话还算有趣,疏离感也营造的不错。
从某种程度上说,哈特利是在试图把90年代欧洲文艺片的形势与风格美国本土化。将自己与世界隔绝的人物,无孔不入的孤独感,怪诞的情节,与戏剧目标无关的对白,欧洲电影式的诗歌化处理……好吧,我承认我已经过了为这些形式买单的年纪了。
可以看一天一夜的电影。节奏上,令人想起贾木许,Aki。但是,这种联想更使人觉得可惜,因为相较而言,霍尔·哈特利所受到的注意实在太少了,而当今优秀的作者式导演(同时他还是一个优秀的作曲家)本来就很少见,他理应更瞩目才对的。
哈哈哈,每个人都是迷失的,每个人都是痛苦的.只有执念于追父的丹尼斯才是幸福的,因为他终于弄明白父亲不是罪犯而是棒球手.回归生活本真的比尔也是幸福的,他并没有逃避,而是依偎在凯特想怀里.疲了倦了,只想要一个温暖港湾而已.
荧幕时间是本片的出口。略微迟钝的动作,略微平缓的语气,略微延迟的镜头,形成一种古怪的断背风格。影片最后一幕,风情万种,舞台剧般严格的出镜与退场、柔焦镜头的绘画风格、台词的符号化,创造了一个爵士风味的矛盾瞬间。
寻找,失望,忍耐。生活发现之旅不够深沉也不够有趣(除了对寂静的怒吼和跳舞那一段)。是棒球明星、嫌疑犯、革命者、诗人、流浪者的老爹,是历史是偶像,也是子代的阻碍与负担,想而不得。一直以为弟弟是马特狄龙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