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哈里森·福特 / 艾玛纽尔·塞尼耶 / 贝蒂·巴克利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语言:英语 / 法语
地区: 美国 / 法国
编剧:罗曼·波兰斯基 / 格拉德·布拉奇
类型:悬疑 / 惊悚 / 犯罪
上映时间:1988-02-16
别名:亡命夜巴黎 / 狂暴 / 狂乱
用户标签:美国,罗曼·波兰斯基,悬疑,RomanPolanski,波兰斯基,法国,惊悚,1988
片长:120分钟
imdb编号:tt0095174
因为工作,外科医生理查德(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饰)携爱妻桑德拉(贝蒂·巴克利 Betty Buckley 饰)来到了巴黎。理查德和桑德拉简直能够被称为一对模范夫妻了,他们的爱情持久而热烈,彼此之间始终忠贞不二,在两人刚刚结婚的时候,他们便选择了巴黎作为度蜜月的地点,如今旧地重游,两人分享着幸福而快乐的时光。
一场意外的发生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理查德的头上,桑德拉失踪了。桑德拉的失踪让理查德不知身处梦境还是现实,追随着唯一的线索,他寻找到了一个名叫米歇尔(艾玛纽尔·塞尼耶 Emmanuelle Seigner 饰)的法国女人,通过米歇尔,理查德意识到妻子很可能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
这部电影确实是个惊狂的故事,从妻子丢失那一刻起理查德再没有安稳过,他快急疯啦,却不知上哪里去找妻子,报警,警察让他填个表等等看,去大使馆,大使馆也是让他填个表,大使馆是不会派人去找,没办法理查德去酒吧喝一杯,没想到酒吧有个黑人小子却看到他妻子被人绑架推到一辆汽车上开走了。事情的源头都怪拿错了行李箱,本来很简单换过来就行了,但是绑架者却把事情搞复杂了,箱子里有个重要的东西,有两拨人想要这个东西,后来大使馆也想拿到这个东西,理查德是不会轻易松手的,因为这个东西牵连着妻子的生命,不见到妻子谁也别想拿到它。从这点上看,有人要这个东西是为了造核武器,有人要这个东西是为了钱,大使馆要这个东西是为了国家,而理查德是为了换回妻子的自由,本来理查德是来巴黎作学术报告的,没想到却变成了一场惊魂失措的寻妻记了。。
勉强及格。巴黎的自由女神像,陶瓷女神像里的核弹开关。七八十年代的美国一线男星,似乎有扮演颠覆性角色的惯例,于是在《夺宝奇兵》《星球大战》里横扫各地的福特,这里就变成了在法国笨手笨脚的美国医生。主线是经典又老套的无辜者被卷入阴谋的故事,从机场被拿错的行李箱开始,福特老婆被绑架,自己和塞尼耶也夹在以色列和阿拉伯特工中间苦苦挣扎。本片的诸多元素有趣,兼职走私的摇滚青年塞尼耶一贯骚气的表演;美国人在犹太盟友前牛逼的做派(居然把引爆器扔河里了)。波兰斯基合作的摄影师大都是出色的,这位波兰老摄影师履历光鲜,本片中经常采用过肩式的斜拉角度,建筑线条倾斜(房顶那场戏颇有早期法国写意派感觉),兼顾戏剧张力跟风格,除了以上波兰风格,还有些脏兮兮的法国新新浪潮元素。本片主要问题是,表现福特的笨拙实在花了太多笔墨
四星半,前半段叙事都很平庸,从屋顶戏开始我知道事情开始有趣了,踩空抓电线脱鞋很希区柯克,箱子的设定想到巴顿芬克。因为麦格芬不是什么惊奇的东西,所以这片作为悬疑片不够精彩好看吧,但是看到艾玛纽尔还没开始被萝卜设定成一个yin荡的小婊砸我很欣慰。我喜欢最后她倒下时候空洞的眼睛,黑色片最后的标准结局,但也给了她一个正义善良的句号。最大亮点就是音乐了前后的音乐简直好听到听完最后一秒,城市公路的夜色下行驶,华灯初上,特别喜欢这个生活中的这个相同场景。我爱萝卜。
波兰斯基的老婆原来是个手办代购,千山万水去逃税,只可惜遇上了哈里森.福特这只手办毁灭者,好端端的雕像硬是被他玩成了两截,还自作聪明的用透明胶带绑好想面交时蒙混过关,连AB补土和502大法都不会还充什么内行,简直就是把默罕默德当乡下人,伟大的成吉思汗就是因为波斯卖家乱开价扫平了整个巴格达和伊朗高原的,风水轮流转,这次轮到中东玩家发威了,你玩坏他的娃娃,他要你的命!偷情就像核危机,伤心骑士痛哭流涕,这一次,他终于失去了艾曼纽!
一个拍了《罗斯玛丽的婴儿》和《怪房客》的人又拍了这个,有点说不过去啊……还好13年又大爆发拍了影子写手。总体比较平庸,前面看得想睡,没什么勾人的画面。偶有好点子,比如第一次交易时死人摁在喇叭上的声音。但又想想,结尾有点草率,黑帮突然也就收手了,不符合逻辑。塞尼耶演的那个角色好让人心疼,让人想起悲惨世界里为男主付出一切的那个穷姑娘,还是很感动的,最爱波兰斯基的就是他荒诞故事里的怜悯。为塞尼耶多给一颗星
波兰斯基是可以拿来和希区柯克放一起说的,这一部是从一件小事发散出的叙述套路,情节编排很吸引人。从《荒岛惊魂》《冷血惊魂》《怪房客》《罗斯玛丽的婴儿》等一系列电影可以窥见波兰斯基在心里描述方面的独到、熟稔。希区柯克的悬疑靠镜头以及剪辑,波兰斯基的气氛营造重点在于心理刻画,不惜笔墨,娓娓道来,那是楔入心底的感触。《惊狂记》,名字都是十足的希区柯克范儿,不足之处在于剧情拖沓了点,还是不够干练。
两星半。从译名到剧情都特像希胖的风格,但在节奏掌控上要差得多,甚至还不及波兰斯基之前的惊悚片。其实算不拘泥于个人风格的作品,最类似的应该是《怪房客》:同是外地来到法国的主角,且地域背景也特别相似。最后的升拉镜头明显沿用《唐人街》,但早已没有当年力道。波兰斯基与后成为妻子的塞尼耶首次合作,但要论表演还是得表扬福特。PS:好几幕景深构图比较有深意;舞蹈时的“自由探戈"好听。
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电影目前除了这部《惊狂记》,还看过他的《唐人街》、《第九道门》和《影子写手》这几部电影,抛开年代成分,他的电影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推进剧情的过程较为枯燥,也就是人物的行为和动作在推动电影剧情发展中的选择虽然有戏剧性的一面,但是没有制造出太多的紧张感和焦虑感。相比较《惊狂记》这种同类型电影,佐米·希尔拉导演的电影《不明身份》的代入感更为强烈。
相当希区柯克的一部波兰斯基(情节铺陈和「普通人在不熟悉的环境卷入大事件」的设定都相当常见),就是故事张力实在弱了一点。开头还是不错的,直接用一个穿过浴室的镜头表现妻子的失踪,再加上男主角因为语言和地位到处碰壁的情节设定,确实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人在异乡的恐慌感。但中后段故事节奏实在太慢了,让人提不起精神。最后一幕在自由女神像下的死亡感觉加入了几分波兰斯基的亲身经历。
我要是在影院里看,我会和所有人一样被牵动,担心,兴奋,鼓掌,满意的离开影院,并且回来后打三星。我自己在家看的,开着时间轴,分析了一下,简单列了一下表格,我打四星,为了以后可以点高评分筛选项找到这部,嘿嘿嘿。推荐。不是文艺片也不是艺术电影更不是所谓商业大片,就是一部可以与人类情感同心跳的120分钟体验,这难道不是好电影吗?当然是。
没想到波兰斯基也可以拍有点套路的悬疑片,前半段的铺垫足够诡异,要不是后半段真相大白发现又是核弹头加美国人拯救世界的戏码其实还算挺好看。。。或者这部片也可以看成是哈里森福特后来亡命天涯的预演。女主Emmanuelle Seigner那年22岁,美得既张扬又克制,相比米亚法罗是某导演的缪斯,明显这位波兰斯基的缪斯更让人服气。
顺着老莫的配乐找的电影,后来才发现是波兰斯基导演的,谢天谢地版本已经被修复过了。波兰斯基+莫里康内+福伯,冷静简单且视听叙事到位、不拖泥带水、腔调古典的动作片,好喜欢!片尾空镜头加上老莫的配乐久久不舍得关。片子我会给四星,但是看到豆瓣评分那么低觉得没天理所以报复性打五颗星!(我可以说有点像希区柯克的电影吗?……)
题材很普通,但波兰斯基总是有办法拍出他的味道。他说,他的电影总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作用。有心的观众也可以在这部悬疑、惊险的电影中读到他对婚姻、爱情的见解。哈里森.福特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超赞。 2002年,《钢琴师》获得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因为波兰斯基缺席颁奖仪式,哈里森.福特代他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