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鲸骑士电影

 
电影译名: 鲸鱼骑士 / 驭鲸少女 / Te kaieke tohora
影片导演: 妮琪·卡罗
豆瓣评分: 8.00
影片地区: 其它
影片类型: 剧情,家庭
上映年代: 2003
影片时长: 101
更新时间: 2018-10-01 15:47
浏览次数: 187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鲸骑士电影演员名单
凯莎·卡斯特-休伊斯 , 拉维里·帕拉特恩 , 薇姬·浩顿 , 克利夫·柯蒂斯 , 格兰特·罗阿
鲸骑士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凯莎·卡斯特-休伊斯 / 拉维里·帕拉特恩 / 薇姬·浩顿 / 克利夫·柯蒂斯 / 格兰特·罗阿
导演:妮琪·卡罗
语言:英语 / 毛利语
地区: 新西兰 / 德国
编剧:妮琪·卡罗 / 威提·依希马埃拉
类型:剧情 / 家庭
上映时间:2003-01-30(新西兰)
别名:鲸鱼骑士 / 驭鲸少女 / Te kaieke tohora
用户标签:新西兰,成长,大海,亲情,剧情,德国,2002,电影
片长:101 分钟
imdb编号:tt0298228

佩(凯莎·卡斯特-休伊斯 Keisha Castle-Hughes饰)是新西兰海岸上古老部落的酋长孙女。母亲曾经诞下龙凤胎,但不幸她和男婴都死去了,心灰意冷的父亲远走他方,剩下孤女佩给祖父母抚养成人。
  奶奶非常疼爱佩,而酋长寇罗(拉维里·帕拉特恩Rawiri Paratene饰)却一度认为孙女是不祥之人。现今更令寇罗头痛的是继承人的问题。这个部落的有着严格的信条:继承人必须是男性。而眼看自己的儿子无法继承家业,寇罗万分苦恼。他从族人中间选出壮健男子,希望可以培养成为领袖,结果很不如意。而他的孙女佩,却在练习各式武艺,一心要接过爷爷的担子。
  寇罗却执意遵从族人规条,不允许女性当上领袖位置。直到一条鲸鱼搁浅在此处的海岸,事情才开始峰回路转。佩凭着出色的勇气和能力,让爷爷改变了决定。

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凯莎·卡斯特-休伊斯

请不要把这部电影描绘成肤浅的反传统,反父权电影。因为电影里女主角完全没有表达出当下流行的,与传统父权针锋相对的任何行为,女主也从来没有憎恨过爷爷和抛弃过自己的父亲,是通过自己从来就没有动摇过的爱和信念,连接了身边的所有人。而最后的结尾,恰恰是女主证明了传统,延续了自己民族的神话。很对人说最后女主“赢得了”爷爷的尊重与爱,其实不是的,是女主温柔的爱,最后拯救了有如在海滩上搁浅的老头领鲸鱼一样绝望境遇的爷爷。这部电影真正重要的是,描写女性的温柔和大海般宽广的胸怀,还有不屈的信念。本片可以称得上是真正优秀的女性电影典范。

鲸骑士剧照

《鯨騎士:Whale Rider:(2002)》:我相信迪士尼最後選擇Niki Caro擔任《花木蘭》的導演,跟她早期執導的這部電影有很大的關係。一個新西蘭的小女孩面對性別歧視等重重阻礙,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做到了其他人難以做到的,成功的駕馭了鯨魚,最後被毛利族人接納。当时年仅12岁的小演員獲得了次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后提名者。規矩需要不斷打破和重建,人生需要自我主宰。這不正是花木蘭精神嗎?

鲸骑士剧照

一则女性力量的美丽寓言。女性的在场先为原罪,从而将两性置于强烈冲突之下。而即使其接受来自“父亲”(爷爷替代)的性别规训,自我增势的力量终究占了上风,由此激发出对于男性顺从与反抗的矛盾心理,使之内心不断摇摆。但随着男性完成自我“去势”(很大程度上来自父亲的缺席),女性的胜利成为一种必然。动人之处在于影片中女性以无性别维度的“共治”理念避免落入与男性话语相同的境地,东学西用,不知可否称为“大同社会”在异国的一次映射。

鲸骑士剧照

说不来算好算差,只能说还行。整部影片看着就像《海洋奇缘》这种模式化的动画片的真人版。无非是一个家族传说做开头,然后就是小孩子想创新,却遇到一个固执的家长的反对。最后结尾无一例外是小孩完成了一个艰巨任务,感动世界,获得了家族的支持。影片不知是想表达女权还是想表达创新,但不论想表达什么,结尾的鲸鱼都显得很突兀,具备机械降神的感觉。其实,女孩要真是骑着鲸鱼消失在海里,影片的格调反而会提升。偏偏画蛇添足搞个复活出来。

鲸骑士剧照

小姑娘有灵气,还有毛利文化、歌舞点缀,但剧情比较弱,剪辑也很狠,导致衔接过渡跳跃,冲突的发生和消失都得靠脑补,最后居然还玄幻了一把,主题一下子变味了。爷爷接受孙女不是因为她聪明、勇敢、勤奋、好学、执着、倔强、有责任感和领袖气质,不是因为认可她比男孩更出色,而是因为她是神选之人,是天生的鲸骑士,呵呵。小姑娘如愿以偿成了接班人,爸爸也带着怀孕女友回了家,很和谐,但是完全不感人。

鲸骑士剧照

去新西兰的飞机上看的,一直知道这是个有名的佳作。真真没有失望。除了帮助了解一些毛利人的风土人情最重要的是看到一个倔强坚定的少女的成长。影片很多画面催人泪下:女孩表演的时候也也没有出现;女孩准备去摸鲸鱼被爷爷阻止,女孩本可以和爸爸离开但是她选择留下来,女孩毫无犹豫纵深跳入大海为爷爷打捞项链。她那弱小的身躯和坚定的眼神,她那默默努力以求肯定的心和如泣如诉的歌声,久久不忘。

鲸骑士剧照

才发现导演竟然也是刘亦菲版花木兰的导演。。看似是个新西兰毛利人的minority故事,处理的手法却非常美式好莱坞,这或许也是少数族裔在好莱坞站稳脚跟的策略之一,李安当年也是这样,题材是自己故乡的,讲故事的方式却是好莱坞的。表面是一个简单的性别主义故事,实际上是在探讨传统如何与当下共存,前现代与后现代如何共冶一炉。中规中矩,小女孩很灵。

#土著人生活# 有关社会变迁的电影,毛利人是父系社会,一名女性当部落首领是违反传统的,故事由此讨论两个相关联的主题,一个是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传统难以长久保存。一个是传统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才可能保存。影片涉及毛利人更广泛的信仰以及他们与鲸鱼象征的自然世界的联系,以正确的方式混合传说与现实需要的想象力和勇气,让片子脱颖而出。

电影讲述的是新西兰古老的毛利族部落如何延续自己的传统,选出新的族长的故事。老族长坚守部落的传统和信仰,即使孙女Pai比其他男孩子都要优秀,也无法成为他心中族长的继任人选,你可以说他太顽固,但在他看来,这就是部落文明和传承的一部分。女孩Pai勇敢、真诚、热爱自然,她骑着头鲸返回海洋的那一刻,打破了老族长的固执和坚持。

新西兰风光和毛利文化被作为卖点大肆铺张,于是电影变成了一组美景&鲸鱼主题的明信片。然而除了几段向祖先的祷告,几乎全片都是英语对白。既然要谈文化传承,至少得让守旧的爷爷在家说毛利语吧?情感站不住脚,脸谱化的人物和陈腐、毫无特色的反父权故事简直像是拿模板套出来的,同样关于性别与文化的矛盾与传承,远不如吴天明的《变脸》。

本片获第7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影片的故事挺简单的,就是突破旧束缚。爷爷并不是真正的重男轻女,他还是把这个孙女视为掌上明珠。只是陈旧的男女有别观念让他无法逾越这个认知。只是最后有点奇幻化了,且套路有点俗,成了新西兰的毛利风俗展示片。看来在当代,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哪里都是个大问题。

头鲸走错方向群鲸也会跟着搁浅。作为一名领袖,爷爷必须是毛利信仰系统的坚定执行者,可这也成了他的束缚。自察本就不易,何况这是一个人坚持了一生,深信不疑,引以为傲的东西。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缩影,我们为爷爷的顽固感到愤怒,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何时曾犯或者会犯下类似的错误呢?

前些时才看到一则鲸鱼集体搁浅在新西兰海滩上的新闻。我相信有些人是有灵性的,《锈与骨》中女主在海洋馆与鲸的一幕有如通了神明,尤其土著,小女孩就是这样,所以她才能够保护传统又冲破传统。毛利文化有趣的一点,胖叔叔一边舞棍吐了吐舌头,实在可爱,结果要传达的意思却颇为惊悚“我要吃了你”。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夏天的滋味 聂鲁达 冰的融化 阿尔卑斯的激情 魔鬼深夜秀 猎人们 慢慢 至关紧要的岁月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