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印度之行电影

 
电影译名: 印度之旅 / 印度之路
影片导演: 大卫·里恩
豆瓣评分: 8.00
影片地区: 英国
影片类型: 剧情,历史,冒险
上映年代: 1985
影片时长: 164
更新时间: 2018-10-01 16:11
浏览次数: 308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印度之行电影演员名单
朱迪·戴维斯 , 维克多·班纳杰 , 佩吉·阿什克罗福特 , 詹姆斯·福克斯 , 亚历克·吉尼斯 , 奈杰尔·哈弗斯 , 迈克尔·卡尔佛 , 萨伊德·杰弗瑞
印度之行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朱迪·戴维斯 / 维克多·班纳杰 / 佩吉·阿什克罗福特 / 詹姆斯·福克斯 / 亚历克·吉尼斯 / 奈杰尔·哈弗斯 / 迈克尔·卡尔佛 / 萨伊德·杰弗瑞
导演:大卫·里恩
语言:英语 / 印度语
地区: 英国 / 美国
编剧:大卫·里恩 / Santha Rama Rau /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类型:剧情 / 历史 / 冒险
上映时间:1985-07-11
别名:印度之旅 / 印度之路
用户标签:印度,英国,大卫·里恩,英国电影,DavidLean,E.M.forster,剧情,文艺
片长:164 分钟
imdb编号:tt0087892

英国女子艾德娜(Judy Davis 饰)与未来的婆婆摩尔夫人远赴印度,此行既为了探望艾德娜在印度做地方法官的未婚夫朗尼,亦可同时拓展视野。艾德娜的心思不在白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而是更渴望了解印度的异域风情,并因此与当地医生艾斯结识,艾斯对英国人充满纯洁的敬佩之情,虽然偶有失望,但他仍然为摩尔太太的优雅气质赞叹、时常帮助白人解围不惜让自己陷入尴尬。好心的艾斯为了满足艾德娜的愿望,担任向导带领艾德娜与摩尔太太参观郊外的马拉巴山洞,岂料两名女士在山洞中倍感不适,艾德娜更是浑身伤痕的跑出了山洞……此行引起轩然大波,英方认为艾斯对艾德娜欲行不轨,将其监禁。艾斯的命运,此刻掌握在了艾德娜的手中。
  本片根据E.M. Forster小说改编,获1985年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奖等十余项专业褒奖。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John Brabourne / Richard B. Goodwin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大卫·里恩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朱迪·戴维斯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体现了两种文化的碰撞,印度是英国殖民地,在英国人眼里他们是比印度人高人一等的,是比他们高贵的,所以最后Mr.Feilding帮医生说话的时候他被华侨会里的人排挤了,Adela最后说出真实情况的时候,她无论是在英国人还是印度人眼里都是不讨好的,当医生在被释放后高傲并且对Adela索要金钱的行为让我很失望。这部电影里,我很欣赏Moore太太的善良,我也很欣赏Mr.Fielding,同时也很欣赏Adela在最后鼓起勇气说出了实情,其实我想她起初也是因为太过于害怕了吧。这是两种文化的冲击,虽然摩尔太太最后在回程的路上走了,我想她肯定带着不敢出庭当证人的自责吧,还好电影的最后医生原谅了Adela,Fielding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虽然我觉得他和摩尔太太的女儿在一起有点无从说起)

印度之行剧照

开头好有排面啊~充满了燃烧金钱的味道哈哈~风景和人物服装真的绝美,女主参加舞会和去山洞那两套衣服太好看了,想要!事实上这是一个情节十分简单的故事,荒蛮与文明交替,多个人物内心不断的变化,尤其是女主角艾琳娜的心理,简直需要进行精神分析,也因具有现代性。对于讲述殖民时代大航海时代的一切电影,都格外喜爱。充满了文明的冲突碰撞,人类的傲慢偏见与理解求同。片中艾斯医生虽有觉悟,说自己终于成为了真正的印度人,但对于低种姓的他的奴仆,是否意识到这也是他的同胞呢?。而摩尔老太太说的那句:“印度让人认识真我”,实乃真知灼见。非印度,而是一切异域。未婚夫太惨了,在法庭被那么多人听到他的未婚妻说并不爱他。若我是他,先痛哭10秒。大卫·里恩 被称为是“融古典法则于现代艺术的大师”,确实如此没错了

印度之行剧照

山洞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阿齐兹无法辩白,葛丝小姐说不清楚,向导不知所云。没有人知道真相,甚至,可能E·M·福斯特和大卫·里恩也不知道——因此,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真相。摩尔太太和菲汀先生坚持以人品推断事件,其他英国人坚持以偏见判断事件,印度群众以愤怒诠释事件,印度教授哥博利则置身事外,隔岸观火——他才是洞悉一切的智者?鳏夫阿齐兹紧紧拉住葛丝小姐的手,那一刻,是他们的“肌肤之亲”,也是葛丝小姐重新审视她和朗尼之间的关系的时刻。这是影片中最暧昧的段落,眼神、光线甚至他们脸颊的汗,都散发出暧昧的光与气味。接下来的洞穴之中,是眩晕?是幻觉?还是欲说还休?而葛丝小姐的受伤与情绪失控,更加神秘。真相在洞穴中已经被吞噬,人性同样在黑洞中迷失,难以捉摸。

印度之行剧照

去山上徒步,拨开棘荆,发现一个山洞,站在山洞前看了半天,身侧风吹草动,我想:要不要进去看看?这是2020年唯一的一个梦,这个场景,与《印度之行》女主在山洞前伫立的场景有些相似?电影近三个小时,不谈东西方文化差异,基督徒与穆斯林的信仰冲突,殖民与被殖民者之间的隔阂与对立⋯也不谈那句耐人寻味的话:"来到印度,所有人(英国人)都将原形毕露。"撇开以上,这部电影没有一言不合就开始的印度歌舞,完全可以当成风光片,每一处风景都充满神秘:月下的清真寺,杂草丛中猴群下的欢喜佛,马拉巴洞穴,远离尘嚣的河流,静默的雪山,等等,颇有灵魂的美。我特别喜欢他们仨走在通往洞穴的山脊上那段剪影,面对不可知的环境,与不可测的人心。

印度之行剧照

仍然是大卫里恩一贯的创作母体:跨越政治壁垒与文化隔阂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或者说和解。两个初来印度的女人,未抱任何偏见,这在那些高傲优越的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实属特殊。表面友好到近乎谄媚的印度医生,斩钉截铁地认为“英国女人来六个月就会变坏”,最终也放下偏见明白那两个女人身上的勇气。不过这也是最遗憾的地方,真正的动态的有意义的和解,只发生在印度医生身上。而英国人似乎全都一成不变。区别仅仅在于他们是友好还是自视甚高。当然其中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批判与反思和对印度人丧失个体意识与身份认同的揭示是极具进步意义的。前面的铺垫做的很足,轮回命运什么的还是有点玄学。

印度之行剧照

受伤的Aiz最后躲起来开医院的那个小镇看上去真是很东方了,那不是古怪印度哲学教授要回的克什米尔吧(如果是这样,克什米尔没有想象中那么糟)。两个小娃娃摇着船橹把Feeding送过去,那片湖像极了泸沽湖,安宁的水草和穿过的土桥真是一百年前的净土,虽然拍摄是三十多年前,但想想三十多年前未开发的大理丽江大概也是这种景色吧。Feeding夫妇二人路途中停下,看到远处的喜马拉雅,那不是导演装逼露出的东方元素,那么恰到好处地出现,导演拍的时候一定也是很开心的吧。最后,Judy davis真是太!美!了!要把她的其他片子都找出来看!

印度之行剧照

全片感觉跟吃苍蝇一样恶心。看似控诉肤浅的种族歧视,实则内心深处的傲慢跃然纸上。男主看似善良实则无脑带路党逆民族主义,老太太看似深明大义实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印度完全报以猎奇角度。白人欺负婆罗门,婆罗门欺负untouchables,怎么导演和观众就对没有人格的小黑人沉默了呢,这么多印度贱民最后怎么可能为印奸欢呼呢。喊几句荒谬的口号塑造荒谬的人物用来打倒就是民族大团结?宣传民族平等和正义,依然要在英国法庭里,枪杆子里出政权晓得伐。诚然历史片应该尊重历史,但同一段历史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是不同的故事,帝国主义其心可诛

提琴是好东西,特别适合异域风情的电影配乐先是传票特写,再是人物中景,在是人物特写。挂画勾勒出对印度的想象。朱迪戴维斯可真好看,是那种异于西方的好看之前在说恒河上的浮尸,音乐响起,前个镜头所有人肃穆,后个镜头河水在月光下泛起涟漪。镜头本身的冲突,反差蒙太奇,形成召唤错位感与联想,完成召唤结构。47分钟后,第一矛盾冲突告一段落,主题配乐再次响起猴子的那个镜头段落很有趣,人与猴子始终也未在同一个镜头中影片的节奏实在太慢了,今天应该不会再有人能花这样的代价去拍电影了,于是今天也不会有大卫.里恩了有机会看完吧

不想看小说了看电影吧……塑造的作为模拟人的艾斯医生形象很好,其实那个印度律师、印度法官也是模拟人。模拟既可以是一种权力统治形式,也可以是一种权力颠覆形式。殖民要求殖民地人民接受普遍价值,但殖民又要求保持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差异形象,于是自然产生似是而非“不太像”的模拟人。主奴关系也是镜像关系,当殖民者只能终日面对他者镜像时,自身也被模拟化了。模拟的力量,构成了山洞中的幻觉。熟悉中的陌生,不单陌生可能置人于死地,不完善的熟悉同样有让人精神错乱的力量。两者结为一体,构成了热带病的精神结构。

大卫·里恩是英国电影史上No1的顶级大师,也是古典主义电影风格的巅峰级巨匠,毕竟是拍出阿拉伯劳伦斯的大导,驾驭印度题材也是相当出色,剧本扎实,画面华美大气,塑造人物细节丰富(老夫人演技特别精准,2B阿齐兹表演用力过猛),从中立客观视角观察英国殖民地的文化冲突,婉转谴责英国殖民者的傲慢冷血,徐徐讲述殖民地双方“好人”在善意交往中不得不遇到的巨大差异和麻烦,同时展现印度“带路党”转变为“小粉红”的心路历程,是研究殖民地时代“文明的冲突”和人性变化的最佳电影作品

第一次看英国殖民印度时的电影,观看动机是想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和所有的殖民地电影一样,比如赛德克巴莱,偏见和种族歧视及不平等对待是所有矛盾的根源。但这电影里没有过多表现双方的对立面,一直在讲印度人和英国人相处沟通了解及和解,在印度的英国人有傲慢的也有特别理解印度人的,整体氛围还是很不错的,比日据时代的台湾强太多了。看这个电影时脑海里一直浮现一部歪果仁拍中国农村的纪录片,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确实不咋地啊,歪果仁一直以来看中国的感觉可能和我们看印度是一样的吧

不回避卻也不囿於殖民政治語境,對東方主義自覺摒棄的著意(并非抵達)-這是在《走出非洲》《面紗》《情人》里看不到的層次。 文化器質差異對個體精神的病理性影響,因玄幻卻更顯貼切。這里的和解不是布爾喬亞式的,不是好萊塢式的,也不是標簽下的"東方"或"西方"式的,不是恩典也非寬恕,它無法歸類,但卻充滿誠摯與智識,也許是"哥博利"式的。那個在摩爾太太離印的火車經行處,為她祈禱與致意的印度學教授。 一部真正的旅行者電影。《印度之行》

这片表现的岂止是英国人的傲慢和偏见,对印度人的品性又何尝不是一种深入地描绘和探讨。印度医生对英国人奴颜婢膝,对自己的仆人呵斥打骂,论到阶级观念,也是没人比印度人更甚了吧。脑筋简单,做事极端,没有更深的思辨能力,而他,已经是印度受过高等教育的阶层了。女主的行为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她一直就是在矛盾当中,这种异域文化的冲击更加剧了这种矛盾,算是有血有肉的人物。菲丁先生和摩尔太太代表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就低了。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从高空看越南 真实的丹斯 野兽 卢丹的恶魔 BurningSun:揭露韩流明星聊天室里的秘密 上海之味 私家庄园揭秘 斯堪的纳维亚艺术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