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恐怖走廊电影

 
影片导演: 塞缪尔·富勒
豆瓣评分: 7.70
影片地区: 美国
影片类型: 剧情,悬疑
上映年代: 1963
影片时长: 101
更新时间: 2018-10-01 16:24
浏览次数: 340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恐怖走廊电影演员名单
彼得·布瑞克 , 康斯坦丝·陶尔斯 , 吉恩·埃文斯 , 詹姆斯·贝斯特 , Hari Rhodes
恐怖走廊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彼得·布瑞克 / 康斯坦丝·陶尔斯 / 吉恩·埃文斯 / 詹姆斯·贝斯特 / Hari Rhodes
导演:塞缪尔·富勒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塞缪尔·富勒
类型:剧情 / 悬疑
上映时间:1963-09-11
别名:
用户标签:美国,SamuelFuller,塞缪尔·福勒,黑色电影,黑色,1963,塞缪尔·富勒,美国电影
片长:101 分钟
imdb编号:tt0057495

为了获得普利策奖,一名记者谎称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而进入了疯人院,以此来调查一个谋杀犯。但当他逐渐接近那名凶手时,疯狂也亦步亦趋地慢慢侵袭到他的头脑......
  这部描写疯人院中离奇案件的影片充斥着塞缪尔.富勒锐利的愤怒色彩,令人不寒而栗

电影先后两次引用了欧里庇得斯的名言:上帝想让谁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这是一部非典型性的黑色电影,构思独特,寓意深远。光线运用极佳,利用光影效果打造了扑朔迷离的精神病患世界。气氛营造独具匠心,男主的表演也很有层次,从自信张扬到困惑阻力,再到癫狂无力,人物情绪地演变拿捏得恰到好处,且有递进。将一个找寻真相的概念植入到精神病人的世界本就是件荒唐的事情,电影的整体呈现逼真,情境真实可信。塞缪尔·富勒的电影透着股工整和端庄气质,叙事紧凑干练,表达手法有种厚重的粗粝质感。结局是讽刺的,批判了功利主义和独断专行的盲目心态。走廊是一种糟杂世界的象征,只有规矩的人才可以享有片刻的安宁。然而,规矩就是人性的背面,泯灭心智束缚自我才会被认为“正常”,悲剧正在于此。CC编号:19。

恐怖走廊剧照

“Whom God Wishes To Destroy He First Makes Mad.”本片剪辑,灯光,演员们的演技,以及特技处理,简直一流。对回忆的彩色展现;画外音的声音运用;对雨中幻境的处理;还有!对真相的逼进,可谓麦格芬使用典范。不过从精神病人嘴里套取信息,似乎有点不切实际了。银翼杀手2049的全息叠映,盗梦空间的盗梦概念,也许都跟这部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电影也让我体会了一把精神分裂,在主角们嘶声力竭的呐喊声中,以及硬光的烘托下,确实感受到了绝望的气息,正如那一望无际的恐怖走廊,将欲望无限放大,吞噬着每一个人。在冷战背景下的设定,让片子还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那就是黑色的色彩了。

恐怖走廊剧照

第一部富勒。除了说得最多的三段式,本片还有个很重要的结构特点就是voice-over呈现出来的准第一人称叙事大框架。开场对结局的暗示与“我”疯魔般的欲望为影片一上来就铺上一层悲剧性矛盾。三段落之间衔接得畅不畅不是富勒在这部片子里必须考虑的问题,他要做的是让观众在跟随“我”经历三次癫狂后挖掘作为整个故事空间的疯人院背后所隐含的东西:是否这里的每个人都曾像“我”一样,是否上帝本就“欲使其灭亡”?富勒从整体上对疯人院这一潜在的质问与剖析可能正是他自己一直不愿承认的人道主义关怀。而结尾最终出现的这组矛盾——“我”终于为观众带来真相,自己却失了声——无疑将开头的悲剧性矛盾升华到了极致。

恐怖走廊剧照

三星半。塞缪尔·富勒用直白的视听效果讲了一个政治反讽的社会批判故事。记者为了获普利策奖伪装心理疾病进入监狱,起初是以性心理疾病为引子,但塞缪尔·富勒并不止于此,是有政治意图的。在精神病院中,证人一退伍军人,指向朝鲜战争,在共产主义和美国两种意识形态下摇摆,最终把自己幻想为南北战争时期的将军。证人二黑人大学生,指向种族歧视,把自己幻想成3K党成员,认为自己是白人。证人三科学家,指向核战,科学家的天分被政治利用,使其退回到六岁的智力,这是对政治的一种反抗。结尾恐怖走廊下起了大雨其实是记者内心的极度狂乱。片中日本、非洲两个彩色纪录片的插入在60年代还挺有创意的。

恐怖走廊剧照

不知道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卡里加里博士》和的影响。心理状态方面处理的一般(弗洛伊德倒是cue到很多次。。。),最好的体现主观精神状态的是室内暴雨那一场戏,主要是没拍好逐渐丧失心智、从假精神病到真的沉溺的这样一个渐变过程;最用心的安排应该是社会政治的相关话语了:三个证人背后分别是50s美国社会的几个重要症结:麦卡锡主义/朝鲜战争/恐共、种族问题、冷战/核恐惧。到底谁是凶手没有这个探案过程重要。富勒拍这片的时候也不是年轻导演了,但对于色彩突如其来、毫无预兆地打破时空连续性的反差处理是现在看来也很大胆的想法。

恐怖走廊剧照

這部電影或許影射精神病院對患者的治療有不當的現象,甚而是謀殺的溫床,並能逍遙法外,因為患者通常是社會的邊緣人,且往往法律不會去保護這樣的患者,患者有口難言。過份投人工作者,將使生活造致毀滅,或許人類不該過於投入工作犠牲正常愛情。男女主角的演出都相當成功,這樣的結局令觀者也十分氣結,最可憐的人應該是女主角,她的未來就被一個興沖沖的工作狂所毀,勸世上有心的女人,遠離野心狂妄的工作強人。

恐怖走廊剧照

第一部富勒,感受到他的力度。60年代是属于精神分析的。三段故事隐喻美国近当代trauma,具冷战年代特色的反思,符号化有点重。插入三段documentaire彩色片段,现实即狂想。Constance Towers在这里的角色高度吻合穆尔维关于女性在好莱坞电影中作为看之客体的描述。2019.10.11 @filmothèque 2019.10.27重看 1577

本片没有趋于表面简单的停留在视听画面上给予观众最直观的畏惧,而是深入到最晦暗幽深的思想内部下手,一幅更惨烈悲怆凄凉的恐怖景象,令人不寒而栗。剖析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精神世界的全面崩溃和垮塌所呈现的荒诞行为和情境,富勒通过极端决绝的手法将这份致命的毁灭展现出来,不仅仅是为了电影的精彩程度而构思,更重要的是在面对社会的不堪诟病时背后所隐喻的强大意义反思。

9,牛逼炸了,绝对富勒最强作品。故事本身带有一些富勒本身经历在内,毕竟他是记者出身,通过这么一个记者卧底的故事展示了大量美国的社会问题,种族平权、朝鲜战争、精神病人的恐惧,富勒说他拍是动作商业片,但其实这是疯狂的社会寓言。镜头表现力惊人,彩色纪录片段落以及走廊下雨的超现实段落把癫狂和妄想推向极致,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就先让他发疯,富勒真是愤青导演鼻祖啊

低成本的杰作,出自塞缪尔·富勒之手。以悬疑侦探片的方式切入,通过调查一起精神病院的谋杀案件而带出导演想要表达的主旨:上帝让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不光是对剧中的记者所说,更是对当时的整个美国社会所讲。其中通过两名目击者斯图尔特和特伦特带出越战危机和黑人民权运动的时代语境,而利用穿插其间的彩色影像和黑白影像的对比,表达了导演鲜明的批判立场,四星。

一部片子要是以精神病院为背景,那一般而言都会成为关于社会,关于体制的寓言。这部电影里的三位证人正好对应了朝鲜战争、种族问题、冷战核阴影三个美国社会问题。这种形式化的处理对主题有很大帮助,但是也让剧情发展完全失去了悬念。电影的光影运用非常优秀,人物的愤怒、矛盾、焦虑都通过光影得到了展现。建立KKK的黑人,电击疗法时的幻境叠化都是高光段落。

昨晚看完忘标了 从故事讲 fuller没有利用好剧本给的发展空间 这么一个张力十足的故事作为观众我们可以要求很多 但主要是 在展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险恶的双重世界还是很出彩 从背景乐的变化 和物理环境凸显双重现实 已经女主作为浮在屏幕上方的小人出现时 还是挺震悚的 当女人尖叫着唱着歌扑到男主身上 如果你一直盯着屏幕一定会失声尖叫

三个病人--战争、美苏冷战、种族歧视,男主--是谁杀了斯隆。而我是--为何活着。唤醒理智的是过往的美好,总是彩色的,同样的噩梦,总是彩色的。Whom God wishes to destroy, he first makes mad. 我希望有一天我还能认出我爱过的女孩,还能拥抱她,所以这残酷且漫长的走廊,要走出来。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致命邮件:2001美国炭疽攻击事件 法网惊魂 幸福终点站 卡萨诺瓦 冒牌家庭 飞越温柔窝 小人物 罗马帝国第三季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