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Sylvain Corthay / Catherine Jourdan / Richard Leduc
导演:阿兰·罗布-格里耶
语言:法语
地区: 法国
编剧: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1971
别名:N.已经掷了骰子 / N拿走骰子
用户标签:法国,格里耶,Alain_Robbe-Grillet,1970s,AlainRobbe-Grillet,阿兰·罗布-格里耶,法国电影,Alain·Robbe-Grillet
片长:89分钟
imdb编号:tt0067469
我叫 N. K.,人们都称呼我简称N.。我是谁?就好像“Nemo”的首字母,或者是“航行者(navigator)”或“讲述者(narrator)”,还有邪恶的“拿破仑”(Napoleon)。我住的地方,面向沙滩,更远点的地方是港口,是个观察的好据点。我已经掷出了骰子,凡事皆有因果,即使是文学和影像也不例外。
本片作为导演阿兰·罗布-格里耶拍摄于1972年的
利用《伊甸园及其后》正片和outtakes完成的十分炸裂的“一鸡两吃”,正片里演马克安托万的Richard Leduc饰叙事男主/创作人化身N,正片演让-皮埃尔的Sylvain Corthay这里是女主的重要对象,我觉得这两个人都相当好看(后者有点南欧系的温厚感),十分感谢导演醉心百合之余赏赐了两男主一吻~(毫无剧情上的意义,正片也是没有这个蒙眼接吻猜人的戏的)
*格里耶的游戏永远令人着迷。很大程度地引用了《伊甸及其后》的材料但并非完全,叙事者以“掷出骰子”的方式颇为随机地组织影像片段,而指明其无意义与含混;一些前作中多余的、散落的影像在这里得到解答。格里耶对于时态的态度体现在最后一段关于观众的论述中-话说这是部电视电影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是存在媒介自反的。
与[伊甸园]套拍的,共用部分情节和场景的另一个叙事版本,格里耶的实验并未做得那么彻底(比如完全使用骰子的随机性来建构叙事),也不像片名所暗示的那样来自[伊甸园]片名字幕的完全重排,而是引入了大量于突尼斯拍摄的套拍场景。作为电视电影倒具备极为充分的媒介自反尝试,新故事可以成立。
「伊甸园后」补充版1.格里耶尝试针对电影语言进行另类重构,骰子拼图/俄罗斯转盘/多面镜/死亡粉末,无处不在的红色隐喻,虚实交叠符号堆砌,想及同期戈达尔,令人思之若惘2.电影是现实的倒影。女孩主客分离,穿行在奇异诡谲的蓝白都城,每次从混乱睡眠中苏醒,都仿若历经生命的无限重启
凯撒大帝的名言"骰子已经掷出",化入这支离破碎的情色断章。狂野的游戏往往弥漫着金戈铁马的氛围,孤注一掷后是驷马难追的惶恐。庄生化蝶,蝶儿对镜成双再成双,以级数方式构成了这块随意扭动的魔方,即是格里耶对此在的剖解。
奇奇妙妙。掷出骰子打乱叙事顺序,但其实骰子和故事之间也并没有意义关联。整部电影的组织很有文学性,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感觉也并非完全没有逻辑,更好奇的是与《伊甸园及其后》会有什么神奇的互文关系。
在同一地方重新经过 还有可憋见的脸庞 回归至其空空皮囊。城市回归无足轻重 风景回归单调乏味 ----- 所以 这只是个游戏 究竟谁在玩?我把骰子放在桌子上
第一次看格里耶的电影,原来他笔下复杂的建筑视觉化是这样。物件和路线如此清晰干脆,每个cut都像是小说里的词汇和标点。观看格里耶总能伴随很多很多遐想!幸福
连同之前的《伊甸园及其后》,格里耶创造了双重褶子的假象,从这种创造行为本身观之,手段尚欠火候。彼世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其数量多寡,此在终逃不脱与此世的照面。
在同一地方重新经过还有可憋见的脸庞回归至其空空皮囊。城市回归无足轻重风景回归单调乏味-----所以这只是个游戏究竟谁在玩?我把骰子放在桌子上
《伊甸园及其后伊甸园及其后》补充版。虚拟人物在创作者分叉意向及其文本中穿梭,最终拥有自己的灵魂和意志,并决定了截然不同的走向和结局。
感觉“伊甸园”与此相比暗示性更强。导演臆想的堆叠。编造出一个抽象的故事,让观者用自己所想象的来读。想读懂原始想法的就算了,够累的。。
镜中之吻 | 囚禁者与艺术家的镜像剧场 | 观者缺席的死亡是否从未发生过 | 工业文明对个体的异化 | 片尾就很有居伊德波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