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美女  科幻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蔑视电影

 
电影译名: 轻蔑 / Contempt
影片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豆瓣评分: 7.80
影片地区: 法国
影片类型: 剧情
上映年代: 1963
影片时长: 103
更新时间: 2018-10-01 16:29
浏览次数: 206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蔑视电影演员名单
碧姬·芭铎 , 米歇尔·皮寇利 , 杰克·帕兰斯 , 弗里茨·朗
蔑视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碧姬·芭铎 / 米歇尔·皮寇利 / 杰克·帕兰斯 / 弗里茨·朗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语言:法语 / 英语 / 德语 / 意大利语
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编剧:让-吕克·戈达尔 /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1963-10-29
别名:轻蔑 / Contempt
用户标签:法国,戈达尔,新浪潮,法国电影,JeanLucGodard,Jean-Luc_Godard,1963,1960s
片长:103分钟
imdb编号:tt0057345

保罗(米歇尔·皮寇利 Michel Piccoli 饰)与卡米尔(碧姬·芭铎 Brigitte Bardot 饰)是一对幸福的夫妻,保罗剧作家的工作也足以保证他们的衣食无忧。一次,制片人普罗可修(杰克·帕兰斯 Jack Palance 饰)邀请这对夫妻参加一个会谈,在会谈之中,面对着滔滔不绝的丈夫,卡米尔的心中第一次浮现出了一种名为“轻蔑”的可怕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强烈,强烈到她已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的对丈夫施以深刻的爱意。同时,英俊帅气的普罗可修吸引了卡米尔的注意,两人越走越近。当奸情败露后,保罗大发雷霆,可卡米尔和普罗可修却毫不在意的驾驶着豪车扬长而去,哪知道,悲剧性的命运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虽然隔着二十年,但这部确实跟《受难记》有相似之处,最显著的自然是对模糊电影和现实(cinematic)的边界——其实也不是模糊,而是组接不同的片段,先在叙事上把两者同步;其次则是对空间的挪用(对绘画式场景的偏好也属此列)。不同的是,相比《受难记》被困于一处,本片的驱力是游荡和不着家,就像片中片的名字本身(《奥德赛》),和其中的尤利西斯因为不想回家所以选择游荡十年的寓言(此类“误读”则是矛盾的另一重隐患)。Paul和Camille的家同样支离破碎:他们在古宅里是游离的现代人,在类似Grande Ensembles的罗马公寓里则扮演古代人;崩解和死亡源自远行,源自被捏造为古代时空的卡普里海边小栈;当然,法、意、美三国的地理性在人物身上的交叉则是更明显的错置。说点和喜好相关的就是,戈达尔的弦乐用得过于肥腻,以及碧姬芭铎没长在我审美上

蔑视剧照

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互文从形式到内容全方位统摄整部电影,从这个角度上,构思和实现都称得上精彩。但是没有了这种结构,这个爱情故事就显得有些单薄冗余和絮叨,要是蔑视的过程(特别是漫长的室内吵架戏)能够写得信息量更丰富、挖掘层次更深、台词更精致提炼、更有趣具有可看性的话,整个电影会比较极致没有明显软肋。开头的三色变化和看似反复无意义实则暗示女主渴望男主真实而非空洞的理解与赞美(回看其实是蔑视的真正开端)、结尾的戏与戏中戏合一的大海、奥德赛戏里的镜头语言时不时拿出来寓意戏外男女主心理结构和关系嬗变的叙事方式与剪辑、男女主回忆组成的心理蒙太奇、对电影商业化和戏剧艺术性(现实和理想)的现实反映和反讽,都是出色的处理。可惜啰嗦的室内戏篇幅过长,导致情感理解及共情产生断层,那段配乐太魔性了,不知如何评价。

蔑视剧照

像在看安东尼奥尼。人物动机无逻辑,台词一如既往怪异。情感的逐渐缺失和疏远,没有理解。有记录感,多数远景推轨长镜头,有塔形无神。暴虐老板道貌岸然,丈夫散漫暴力富控制欲。两个女性,一个头脑简单沦为工具,一个似乎有想法主见却被压抑,脆弱敏感渴望表现和认同感。为何要提到奥德修斯?仅仅用来象征两性关系?核心围绕两人未知的独处行为,即妻子是否忠实。多次提及后无言揭晓事实。男性一直依靠暴力确认自己的主权。女性又是受压迫的对象,靠想当然地反对物化自己作为反抗的手段。蔑视的原因从来不得而知,两人都认为对方产生实质的变化,两性关系是如此奇妙易变。语言不是问题。两次场景转换具逻辑性,但总体是小资情调的无意义的争吵,不适用于所有身份。镜头使得事件以外和边缘的东西都被压缩,却不一定都微不足道。如此小的格局。

蔑视剧照

戈达尔愈发商业中见实验性:对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新释延伸。神话,剧本,现实的三重互文。如结尾用尤利西斯重见伊萨卡岛做结,将奥德赛结构进行颠倒,爱恋重建在先回家在后间离与反虚构性反电影性:1裸体(好莱坞要求)上红黄蓝滤镜(反好莱坞)消解挑逗性2翻译的误译-沟通隔膜-荷尔德林诗的普适3肃穆悲悯管弦乐与剧情间离4摄制小組现身,点出電影虚幻与被建构的本质5摄影机对准向观众,创作者与观众产生连结,攝影機彷彿知曉观众正在注視,观众成為被攝主體,而攝影機则介于影片与作者之間,電影成為一個等待被互看与被審視的對象,更是一个开始自我反思其构成(歷史、故事、場面調度、聲音、景框與位置等)的反动主体开头摄像机对观众,结尾对海洋,打破现实与电影边界角色与真实人物相同但不完全符合色彩运用由女人开始,为狂人奠基

蔑视剧照

戈达尔试图在一个现代家庭的故事和古希腊神话之间,建立某种关联:保罗对应着奥德赛,卡米尔对应着是奥德赛在外漂泊时候留守在家的妻子珀涅罗珀,制片人普罗可修则对应着珀涅罗珀的求婚者。影片中,保罗怀疑妻子对自己的爱,甚至故意制造卡米尔和普罗可修独处的机会。珀涅罗珀对奥德赛的期待是他在十年漂泊之后的归来和杀死求婚者,卡米尔对保罗的希冀同样如是。但保罗并没有这么做,反倒去调戏普罗可修的女助手,他的软弱让卡米尔在心中对他仅存轻蔑。现代婚姻与希腊悲剧的互文,似乎还有着一层隐喻:自古而来,生死爱恨都是共通的。在《法外之徒》中,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现代=传统」,奥迪尔随即以艾略特的诗应道:「所有新生事物,同时必然也是旧的」。戈达尔深谙着辩证的逻辑,于他,现代婚姻同于希腊悲剧。

蔑视剧照

88/100喜欢的点太多:开篇长镜头与演职人员旁白,最终冲向观者的镜头,红黄蓝三色灯光下芭铎那迷人的肉体,饰演自己的弗里茨·朗,“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偶现墙上的《哈泰利》《随心所欲》《惊魂记》海报,俯角的阶梯建筑,但是那个钢盔一样的假发我真的太不喜欢了。这次大景别运用的更多了,横摇镜头充分彰显空间感,彩色宽银幕下戈达尔那迷人的色彩运用(亦可视作《狂人皮埃罗》极致色彩的先声),室内调度越来越出神入化,相同配乐的反复运用放大并外化了情绪,作者有意识的自我折射与文本上的多重互文。以奥德赛为基础的重新解读与延伸,爱情是虚伪的,但它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这次,戈达尔离我们更近了,代价是更商业了,灵气也更少了。

蔑视剧照

电影取代了一个跟我们的愿望更融洽的世界,蔑视就是一个那样世界的故事。然后摄像机打破第四堵墙,反过来与观众的世界进行直接沟联。最后在电影中的电影套层式结尾,神话寓意与现实互相印证。所有的故事都在说明电影序言部分。物欲横流的世界,因而互相自嘲蔑视,七情六欲的原始存在与抗拒,如在电影的幻觉中自洽,在虚构与真实的界限中解构欲望。BB的角色功能就是挑逗欲望,疙瘩也在用BB挑逗了观众的欲望,我猜几乎所有的观众也有想看她正面全裸的欲望。弦乐用的稍嫌泛滥,BB和制片人相遇的那场很多小细节好玩,悄悄打量跑车,制片人装逼的显摆,丈夫的退却;制片人墨镜式的主观镜头+BB的正反打视点的切换,转折已经酝酿。

“电影就是以我们的观看来审视我们的欲望世界。”关于电影的历史-未来的献礼被包裹在普遍的中产/婚姻危机之中(语言不通的巴别塔),前提是电影的消亡:“我试图冒着我已经预料到的死亡的危险去做事情,并将以此作为继续生存的唯一可能性。”雕塑、浮雕、照片充斥着空间,人体的复制品和人物形象不断地颂扬着化作模式的个体(替代物),以物化女性的方式反讽物化/凝视的男性欲望(美学景物/在引起色情联想的当口迅速切换,只留下男性窥淫癖式目光的徒劳/被塑造出身体-自然-权力),以商业回击商业。在烦恼和紧张/连续和断裂/表演和组接/和谐和混乱之间摇摆,红白蓝色调色彩实验,滑轨中的流畅,金句一连串。

不得不接受别人(包括爱人)想要的(为了利益出卖自己),男主的无奈和让步反而失去了妻子的爱,妻子以为他不保护她、将她用来讨好老板,于是对他态度轻慢、拒绝亲密。男主吵架时似乎说漏嘴、说妻子只是个打字员(不怎么体面);傻女主似乎觉得丈夫得强势、让自己免于被调戏,天真又愚昧?普罗可修不大尊重女性而且好色,然而他是金主,大家为了钱只能忍,女主竟然和他好了,蔑视丈夫然后自轻自贱故意气他&被物质吸引?女主一开始看到普罗可修的跑车时有点艳羡、欣赏的抚摸,也体现出物欲对人的奴役吧…BB好美啊,有几段让人沉迷的裸体画面;建筑里的软装配色什么的都有点艺术气息,很美

在youtube上看了个渣画质带自动翻译的英文字幕(你别说除了她他不分翻得还挺好),Fritz Lang演自己,男二是sudden fear的男主(长太凶了过目难忘)。导演改原著改得厉害,而且改得挺莫名奇妙的,书里男主是个很纯情很理想主义的人,电影里改得油腻腻的,还把男主和导演对奥德赛的看法调了个个。是因为请了美国人演男二所以加了一堆女翻译的戏吗,真是太古怪了,好好的对话全部半倍速了。配乐充满了宿命感,最后十几分钟演了半本书的内容,非常赶。虽然知道导演挺有名的吧不过实在没法打三星以上。

“宽荧幕只适合拍蛇与葬礼”真的绝啦 并不觉得两人在屋里argue很无聊 相反比antonioni的吵架要有趣很多?吵架的时候两人先后都心不在焉地翻看同一本性爱图书 各种姿势、雕塑、绘画和浴袍都充满了隐喻 狂人皮埃罗的色彩很像它 喜欢巴铎的金发和发带 看的时候就想真的好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全片揭示不好好沟通的悲剧 当然就是太蔑视了不屑于去好好沟通吧 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太多配乐 score酷似vertigo但是远不足它惊心动魄的效果 略显多余

观感体验不是很好的一部戈达尔,但很喜欢开始那一段翻译和放映的戏。神话的引用与解构,电影和现实的互文,保罗不停地追问卡米拉是否不爱自己了,又在讨论剧本时承认他先不爱妻子,卡米拉看似处于弱势却在蔑视来到之时断然抽身而去。最后结局真的很耐人寻味——干涉创作的暴君制片和虚伪爱情的寄托对象死去了,剧作家得以完成戏剧,导演继续拍真正的奥德赛,隐藏快乐结局吗?三颗星主要是中间的夫妻室内走位和对话戏兀长而令人疲惫,而且对传说之中的碧姬芭铎没啥感觉。

从开篇的情欲戏的滤镜变换到人物对话的错位画面再到大过人声的音乐的突然出现,目的就是让你时时刻刻抽离出剧情。虽然有着好莱坞的资金加入,但戈达尔仍旧表达出的对美国好莱坞极大的蔑视,巧妙用好莱坞男星扮演的制片人作为好莱坞的代表,不仅在剧情上用暗示出对其的蔑视,甚至最后用车祸摧毁了他。无聊繁杂的在公寓的对话其实营造了很深入的两人关系的探讨,保罗的装疯卖傻,米优的缄默,在前面还没有完全被展开的人物突然就在对话里舒展开了。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我的小情人 坠楼死亡的剖析 声不在高 娼街 赤子冰心 红气球 很可能是魔鬼 惊惧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