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柯克·道格拉斯 / 安东尼·奎恩 / 詹姆斯·唐纳德 / 帕梅拉·布朗 / 埃弗雷特·斯隆
导演:文森特·明奈利 / 乔治·库克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诺曼·科温
类型:剧情 / 传记
上映时间:1956-09-17
别名:梵谷传 / 欲海浮生 / 生活的欲望 / 梵·高传
用户标签:传记,梵高,美国,艺术,美国电影,渴望生活,1956,改编自真人传记
片长:122 分钟
imdb编号:tt0049456
在立志成为画家之前,梵高(柯克·道格拉斯 Kirk Douglas 饰)曾经是画廊里颇有前途的售画员,经过几次情感失败之后,他开始尝试成为一名画家。梵高悲天悯人的性格让他能与贫穷矿工们和谐相处,用画笔描绘他们的悲惨生活。他的画奔放热情、情感肆意,但却得不到主流画坛的欣赏。梵高邀请当时正崛起的印象派画家高更(安东尼·奎恩 Anthony Quinn 饰)一同去法国南方作画。多年来,弟弟提奥一直在经济上支持梵高,甚至为他资助高更去南方的所有费用。刚开始两人其乐融融,一起创作了很多高水准的作品,但因两人的个性互不相容,逐渐产生激烈争吵。高更试图离开,梵高为此精神受打击,试图持刀威胁高更,高更仓皇而逃,梵高最终自残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孤独、贫困的梵高受精神病所折磨,几度进入病院疗养。而他始终没有停止绘画,一直在等待大众的赏识,最终精神崩毁,开枪结束了生命。
安东尼·奎因凭此片荣获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柯克·道格拉斯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安东尼·奎恩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诺曼·科温
7/10。以梵高去巴黎为艺术生涯的分界点,以梵高的宣教生活开场,此时渴望得到传教工作的梵高还对基督教救世抱有幻想,亲身来到教区的矿井,骨瘦如柴、黑熏熏的幼童也背着箩筐,使梵高认识到要用自己的衣服、住所和床代替上帝抽象的爱,这一阶段再现了梵高西装革履到破旧棉袄的蜕变,直到巴黎才因提奥的建议脱掉旧棉袄,之前求婚被拒的梵高把手伸入蜡烛表达不计后果的执着,这种执着移情往浮世绘、印象派的色彩手法,并埋怨提奥不将印象派介绍给他。镜头毫不吝啬地展现梵高顶着烈日、大风坚持写生的场景,经常搬家、村人嘲笑、酒馆买醉和送往病院仍不顾操劳地作画等代表性的经历都得到还原,结尾梵高开枪自杀的外景:麦田、乌鸦叫唤和象征走向生命终点的车夫,色彩运用上表现梵高富有激情的死亡并不理想,叙事虽然给予疯狂行径以合理的动机却流于程式化。
重新捡起几乎快要放弃的星空十字绣,暗夜下的树林,绿色浓到近乎墨色,让整个底色近乎绝望,那右上角的月却是有朝气的明亮黄,这种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挣扎,是梵高最震撼人的地方。这部电影是最孤单的天才的一生写照:一生穷困潦倒,靠弟弟资助度日,维持绘画的必须物品。 那些曾经折磨他的梦幻黄色,后来会被贴上无法想象的价格标签。 在绝望中自残,最后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貌似最悲观的性格与最悲剧的人生表象下,是从内心深处热爱生活的梵高,试图用画笔记录下的自然,客观看待自己的幻觉,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画整片金黄的麦田,画人类的死亡,可连死亡都不像是让人悲伤的死亡。选择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来告别也不过是因为看不到出路的最终绝望。 但如他所言,死亡也非悲伤,而是一个最悲观的乐观主义者的解脱...谢谢你,梵高。
是文森特的精神和他那富有传奇色彩却充满悲剧味道的一生。虽然他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离去,但了解过他人都会明白没有人比他更热爱生活。他一生都在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唱彻了梵高整个艺术生涯。故此,燃起他艺术激情的事物,一直都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他一直呼吸着这生活的元气,并将自己的生命与这世界上最根本的生命元素融为一体。”这让我想起“人民艺术家”这个词,艺术不只是有钱人的把戏,它同样应该为社会上任何阶层的人服务。如此质朴的灵魂,梵高他画的是他自己真实的灵魂。可能也因为这样,注定了梵高一生的苦难和孤独,不被任何人接受和理解,除了他的弟弟提奥。
6.5/10 已看过几部梵高的传记片,会不自觉地去排名;这部大概和卷福版在我的坐标上是垫底了,失望在于,人物塑造与观众特别有距离感,经典好莱坞时期MGM的作品,一切都太过完美于时代感,只是人物传记罢了,却难以带来共情,也缺少导演本人的表达 - 相反,今年的《永恒之门》就有非常鲜明的把梵高的受难与耶稣事迹进行对比的部分,来自于导演本人对于梵高的看法,新颖;但也许,也需要像这部一样的非纪录片的前人之作,奠定工业内1.0时期对人物的探索,同时给观众群体铺垫background?
对,他是天才,是疯子,背着画架时是求道的苦行僧,作画时是无邪的孩子。他的画,恣意,洒脱,狂热,渲染着生命最原始的底色;他的画,内敛,氤氲,羞涩,晕眩着世界最本真的脉络。太多太多太多人钟情于他,有着太多太多太多理由,可梵高就那么一颗,过早流逝,刚好陨落。每次只要和梵高有关,我就会滔滔不绝,这是关于梵高最好的电影。不只是画作场景的还原,还有印象派,高更,缇奥的描绘。要是伍迪艾伦再牛逼点,再拍个午夜印象吧。
或许对于任何有关文森特的影视我都没办法做到客观评价,但是必须承认这一部传记拍得足够真诚,无论是场景的还原,还是导演和演员对于画家本人的诠释,都很用心很见诚意。虽说它只是文森特一生的浮光掠影,却让我们同这个人更接近了一步。至于时长缘故无法表现出来的那部分,就当做是留白,转而去读他的信,看他的画,你会见到,这个画家,他有一颗心。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火我快步走过去生怕慢一点他就会被淹没在岁月的尘埃里我带着我的热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温和以及对爱情毫无理由的相信走的上气不接下气我结结巴巴的对他说你叫什么名字从你叫什么名字开始后来有了一切。”
18年年末,在大都会和moma第一次亲眼看到梵高的作品。印象派展厅人头攒动。或许只有到现场才能感受到,梵高一个人让整个展厅的其他名作黯然失色。我几乎把鼻子凑到画上。多么浓烈的色彩,多么厚重的质感,整个画面从画布上喷薄而出,仿佛将人吞噬。我最喜欢的雷诺阿就搁在旁边,我匆匆看了一眼,提不起兴致了。
片名起得好,画家的成就当然来自他的个人天赋和努力,但能让普通人共鸣的,还是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美景还是人情。Kirk Douglas用破旧的衬衫包裹住肌肉,力量仍能从面孔与形体动作透射出来。整个电影的画面也如画作一般宜人。Anthony Quinn不仅能契合各个国籍,还能胜任各种职业!
当知道真正的真实遥不可及的时候,想象出来的真实便具有了暧昧不清却牢不可破的灰色面孔。好莱坞镜头下的梵高也许更切合躁郁症患者的扭曲病态,但却让戏剧性的木偶破坏了阿尔的太阳。太阳炽热灼人,但每天都会出现。好莱坞工业的精细和技巧,越来越呈现为一件精良考究但却僵硬磨人的纯色西装。不喜欢。
这个梵高野蛮而疯狂,演员古典而话剧般的表演风格时代感很强,还原度很高。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撕扯的感受力在他不断的失控状态下明显,孤独、挣扎的天才。最大的亮点是通过信件讲梵高真正解读,台词极棒。忍不住一直截图。看到高更我就一直回忆毛姆的小说,热带雨林和冷酷的男人,真像。艺术家都怎么回事
参观梵高博物馆前预习,从电影了解梵高,不按常理出牌,不局限在固有定式下,传达出自己的感动。对于梵高这个人,我觉得他是善良、敏感、简单、孤独、极端的人,因为没有得到所爱所以孤独,因为孤独才更能聆听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份情感让他的画与众不同,可这种情感就像一把双刃剑,也终结了他的生命。
⒈为观看《至爱梵高》而“补课”梵高生平时得知本片,便产生观影冲动;⒉看起来有些小色情的海报感觉和《梵高传》整部电影的故事内容不太搭;⒊竟然没有拍梵高自残割耳朵一事,可见电影拍得和百度百科一样不够严谨;⒋这世界上有挺多人生活过得不快乐,相较之下,只是偶尔伤心难过的我真是挺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