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唐纳德·普利森斯 / 加里·邦德 / Chips Rafferty
导演:特德·科特切夫
语言:英语
地区: 澳大利亚 / 美国
编剧:Evan Jones
类型:剧情 / 惊悚
上映时间:1971-05
别名:假期惊魂
用户标签:澳大利亚,惊悚,1971,剧情,1970s,TedKotcheff,美国,伦理
片长:114 分钟
imdb编号:tt0067541
Awe-inspiring, brutal and stunning, Wake in Fright is the story of John Grant, a bonded teacher who arrives in the rough outback mining town of Bundayabba planning to stay overnight before catching the plane to Sydney. But his one night stretches to five and he plunges headlong toward his own destruction. When the alcohol-induced mist lifts, the educated John Grant is no more. Instead there is a self-loathing man in a desolate wasteland, dirty red-eyed, sitting against a tree and looking at a rifle with one bullet left...
第2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特德·科特切夫
7/10。开场用全景环摇展现了澳洲炙热的贫瘠土地,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校园和神情呆滞的学童,假期象征社会文明的失效,作为知识分子的格伦一开始讨厌乡巴佬的过分热情,他们邀请喝一杯啤酒被拒就羞怒得扯开嗓门,喝得不省人事又胡乱打架,但随着行动力的丧失也沦为丢掉教养的野蛮人,对丧失行动力最明显的映射是缺钱和阉割的关系,在赌场硬币的翻转中他不符合文明人身份的幼稚想法(堵上所有身家以求一夜暴富),最终让其被困地狱,缺钱的男人就像性无能,格伦对旅店女接待用冰给身体降温的诱惑行为毫无反应,和珍妮特打野战也因为呕吐作罢,甚至无法叫悉尼的女友寄钱给她,仿佛照片上的泳装女郎仅存在于格伦对性欲的幻想,而格伦参与夜晚的狩猎时割掉一只袋鼠的睾丸,正是对男人性焦虑的讽刺。片中狂野的雄性气息和追求血腥兴奋的追捕猎杀,有剥削片倾向。
穿夏装的圣诞节,铺垫太长。一个本来也没多少精神世界和内心的男人,来漫漫黄沙的蛮荒矿区度假,穷山恶水出刁民,他逐步被封闭贫瘠的环境同化并吞没,在他试图回到文明城市的时候,发现一下回不去了,在街道上踉踉跄跄好似异乡人,更不要提去悉尼了。一味粗野,是要展现男性的暴力还是什么,没什么好看,六十年代嬉皮运动结合澳洲西部元素。屠杀袋鼠的镜头是真实的,恶心,那是AM最爱的动物。唯一特别的是遗失多年的胶片再次被觅得这个点了。
看完这片心情很复杂,一方面它足够古怪,足够犀利的表现了澳洲中部小镇的日常,紧张又有趣,另一方面中间那场虐杀袋鼠的戏实在是真实又残忍,片尾说找了职业猎人又有何用呢,依旧是虐杀啊。可一想这残忍的一幕其实在澳洲实有发生,我不忍心看不代表不存在,或许这样被记录才能更引起人们的注意与反对。多年以后,当袋鼠因为不公正待遇上街游行时,这片还会因为不够政治正确而被禁的。
城市人走到蠻荒的內陸,褪下文明的外衣。由抗拒到融入,到發瘋般要離開。不說真不確定有gay意味,當年澳洲同性戀還沒合法所以這樣隱晦吧。澳洲的城鄉差距約等於美帝的南方村和北方城的差別吧,畫面的色調氣氛也有點像西部片,但更純樸原始,過於好客。跟袋鼠肉搏真是意外⋯⋯怎麼拍的?現在肯定不能拍,雖然澳洲獵袋鼠是合法的。澳洲的火車站式樣真是萬年不變。
广袤陌生大陆一边魅惑着白人殖民者(男性),一边成为他们内心深处的梦魇;所谓的西方文明在无垠荒野中被“返璞归真”为纯粹的暴力,袋鼠猎杀毫无疑问指涉着对澳洲土著的种族灭绝;男同性恋成为西方男性文化最内在的禁忌和焦虑,进而招致了男性气质和男性崇拜的联合绞杀;这就是新大陆国家立国的根本:无尽的暴力和残酷的野蛮就是白男人的丰功伟绩。
3.5 反文明的设定使得男主将深层的欲望诱发,坦白讲我并不认同所谓的性向模糊,在John离开城市走进大土澳沙漠的同时其实就是脱离文明和道德外加的面具,回归生物性本质,弱肉强食、对天然性欲求的感应变得异常灵敏,无论是对女人还是男人荷尔蒙的触觉也都挣脱出道德的束缚。但是总体来看表达方面太多费笔
澳洲b级片,时值澳洲社会动荡,嬉皮士女权等运动泛滥,影片表现的内容相当诡谲疯狂,赌博、斗殴、酗酒、滥交、性取向问题、猎杀动物,充满粘稠的男性荷尔蒙气味,及狂躁不安的野性元素,主人公从一个文质彬彬的教师变成了放逐自我的狼狈野兽。猎杀袋鼠的戏份过于残忍暴虐,或直接导致胶片遗失40年。
片子放在当时很前卫,心理表现性独特,用很澳洲本土的方式,讲述一个封闭地区自成一套社会规则逻辑。近乎强迫性的劝酒,对一种权威信念的集体膜拜,对欲望与情绪不加节制的释放,都与现代城市文明的人情规则形成一种参考对照,也让主角原本压抑在深处的焦虑逐渐外化,主观镜头与快剪的心理暗示有冲击力
一部极其疯狂的电影,主角从一个体面的教师变成一个衣衫褴褛的狂人。赌博,豪饮,猎杀,以及性取向暗示都让这个电影显得十分诡谲,看着格兰特一步一步的发狂,被困在这个地方无法离开,我想起了金伯利疯子,他经历了什么呢?什么让他发狂呢?他是不是经历了和格兰特一样的“美好假期”?可惜无从得知。
一场文明的蜕变与回归之旅。一切都是本能的反应,遵循着第一性原则。赌博是为了散钱。引出性心理的过渡(野外一场戏对男主角性取向的觉醒做了铺垫)。对酒精的麻醉与依赖。两场杀戮戏,更是对生存法则的精彩演绎。镜头使用颇多亮点,配乐的吊诡也很有惊艳之感。医生与男主角的几次交谈,是全片的内核。
即便电影已对性、欲望和暴力采取半暴露的处理,它身处的焦虑、怪诞的野蛮精神仍显得闪烁其词。文明遭遇野蛮的暴戮潜能不断通过剪辑运动放大,苦闷在生活流环境里持续地扭曲着现实秩序,小镇被高度集中到寓言体质的语境当中,于是人物身上便出现了神性,场景产生强大的戏剧张力和隐喻的本能。★★★★
这是个在束缚压抑中以挣扎和撕裂的方式,释放出心中的兽性和本能欲望后平衡循规蹈矩的生活的故事。Yabbada小镇上弥散的空气中夹杂着放纵荷尔蒙分泌的火焰。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导演在电影营造相对应于剧情的场景氛围和演员对整个变化过程的细节把控没有一丝违和感,做到了堪称完美的地步。
4.5荒蛮、野性的澳洲内陆,历史与文学的教师在被剥去文明的表皮后开始了一次疯狂的旅程,赌博和猎杀袋鼠两场戏真是拍得激情爆表,酒精的浸泡、枪支的扫射暗含着征服欲望与原始情感,结尾出走又回到原点真有想象力,许多有趣的细节暗示出性取向的挣扎,戏外电影的传奇故事也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