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英格丽·褒曼 / 乔治·桑德斯 / Leslie Daniels / 安娜普罗柯乐曼
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
语言:英语 / 意大利语
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编剧:罗伯托·罗西里尼 / Vitaliano Brancati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1954-09-07
别名:意大利之旅(港/台) / 意大利的旅行 / Journey to Italy
用户标签:意大利,罗西里尼,英格丽·褒曼,RobertoRossellini,1950s,意大利电影,1954,IngridBergman
片长:USA: 97 分钟 / Italy: 85 分钟
imdb编号:tt0046511
凯瑟琳和亚历山大,一对生活富足但并不快乐的英国夫妇。他们俩驱车去那不勒斯处理去世的叔叔所留下一座别墅。在那不勒斯,他们的相处无论是态度还是行为都显得十分冷漠和疲惫。凯瑟琳回忆起在战争中死去的一位诗人,他曾经深爱着她,但凯瑟琳并不爱他。现在这段浪漫的记忆却开始影响她的生活。她游览着那不勒斯和庞贝的博物馆,莫名地对已经死去的人产生强烈的兴趣。凯瑟琳开始且开始留意身边有多少妇女正怀着身孕。亚历山大在那不无所事事,偶尔和别的女人调调情,但仅限于此,他不想有别的事情发生。他们的关系似乎已经濒临崩溃,却又那样地维持着。他们在意大利之旅行似乎带来了别样的风景。
幕后花絮
本片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重要导演罗伯特·罗西里尼的著名作品。由好莱坞影星英格丽·褒曼主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演绎了一对夫妇内心的浪漫与凄凉。 一对衣食无忧的英国夫妇,感情生活充满着问题。罗西里尼也如同安东尼奥尼一样面对着战后经济复苏之后人的精神问题。一段感情关系破灭在一次异国旅行的缝隙中显现出来。电影的主要情节是褒曼一人独自的游荡。她在博物馆里的古迹,面对着失婚的妇人,还有那不勒斯远处的休眠的火山。这是一段心灵之旅,异国的景象成为呈现人物情绪的舞台。
三部曲,关于一个岛、一个国家和一个大洲,褒曼走入到陌生的环境中,但最终她都见证了神迹的显现,犹如微光摄入心灵的缝隙,《游览意大利》是极少数最高明的电影,罗西里尼没有用任何花哨的技巧和刻意的设置就完成了一部永驻电影史的神作,那不勒斯对于英国人是陌生的,这里的雕像艺术和传统的天主教氛围,以至于对于死亡的迷恋,让这对感情濒临破灭的夫妻找到了彼此的意义,这是部跨越5000年人类历史的旅程,是一部关于生存与死亡的极致探讨,不管是巨大的人物雕像还是深埋火山灰下的激情涌动,都抵不过庞贝那纠缠的恋人尸体,我们的宿命难道就是孤独,我们的爱情难道都无法战胜时间,我们的生命难道都是逢场作戏的无奈,伟大的结尾,一分钟电光火石的逆转,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坚韧,看到了宽容与爱的回归,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梦想,感动的灵魂之旅
7.2/10.0和@宜乎众矣 看的x1。编剧方面很有意思:在男女主角的处处冲突中,体现人物心理的疏离;也许是看的英文字幕的缘故,在褒曼表演的加持下,深觉几个桥段中女主角内心独白语言之巧妙;在女主角逐步成长与心情变化的同时,作为一条暗线移步换景,我们随之游遍了意大利的名胜古迹。遗骸与废墟对应消散了的爱情;而欢闹的人群则代表了创伤的愈合。配乐时而略显突兀,如“博物馆中”和“游庞贝古城”的桥段;但是在氛围与情感的渲染上卓有成效——拨动古典吉他的琴弦,导演同时也在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不满意的地方是结尾,前文平行剪辑带来两人精神堂庑的隔阂,为两人的分道扬镳做足了铺垫。作为新现实主义的导演罗西里尼,在此竟进行了浪漫化处理,情随景动却浪费笔墨。使得人群的喧闹欢乐覆盖了人物内部心境的悲伤,情节发展略显突兀。
开场第一句对白,A问正在驾驶的K‘我们走到哪里了?’,K回答‘不知道’,明喻婚姻的十字路口了。当离开熟悉的环境、再没有因循生活常规作掩护,当应对困难和不确定性需要及时有效的协调和相互体谅,A和K婚姻中经年缺乏沟通和理解而累积的埋怨便暴露无遗。但这趟既是揭示婚姻体面下潜藏暗涌之旅,也是两人的灵魂之旅:冲突后各自出行的遭遇,在伴侣的‘不在场’中反而更能觉察对方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罗西里尼拿手的插入仿纪录片段落来触发观众联想,比任何直接诉诸文字(例如内心独白)的表达更有效且高明地揭示人物心理状态。经历了一幕幕关于时间和生死的洗礼和挣扎,两人在独处中希望打破对抗局面的情绪一直在蓄积,终于在目睹结尾的‘神迹’下决堤,冲破沟通和自尊的障碍,和解有时候仅在一念之间,而这‘一念’的触动,正是真正的神迹时刻了
(此短评认知严重错误,勿看2020.8.17)典型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规矩而自然的长镜头与实景拍摄、朴实而不粗糙的自然光运用、浅显直观的故事结构无不昭示着电影空间的打造与生活场景的再现紧密贴合,那资产阶级中年夫妇的情感纠纷与婚姻危机、那老套无味的厌烦、痛恨等个人情绪在这场摄影机降临现实的游弋审视中仿佛随着时间、历史不断流逝、衰亡,一点一滴折射出战后整个欧洲衰颓的精神面貌与黑暗的社会现实。结尾,在人群攒动的街道上宗教的盛典如火如荼地进行,当我们受此感染,内心迸发出对神迹保佑凋敝的社会、祝福出生或未出生的新生命的希望时,男女主角的相拥而泣旧情复燃又将我们带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转折,逐渐由宏大的社会关怀迈向以更加“个体化、私人化的审美视角”重塑自身的伟大之路。
有着浪漫秉性但进入婚姻疲惫期的褒曼在游览历史遗迹,旁观当下生活的过程中既感受到生活的活力,也目睹了生命的脆弱,在破涛汹涌的人群中再次和丈夫拥抱在了一起。没有精心设置且动机明确的情节,电影更倾向于去戏剧化,或是日常的谈话场景、或是基于偶然的旅行过程、或是开车驶过的某个地方的外部环境,实景拍摄、后期配音、高度省略事件原因,通过混合的生活片段暗示人物的复杂情绪。不过,镜头还是设计过的,参观博物馆时推轨和机位、褒曼每至一处景点歌剧版的配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后期,随着战后经济的再次繁荣和安德烈奥蒂法配额和补贴制度的确定,“电影已不再通过描述群众性的斗争来记录历史时刻,更加偏向于探索当代生活对于中产阶级的心理影响”。《游览意大利》正是如此,犹如那不勒斯的城市寓言。
罗西里尼的那不勒斯之旅,个人小我与历史时空&宏观环境间的交感。夫妻间的感情随着游览进程渐次疏离、破裂,但两人分道扬镳后却在各自的旅途中若有所思,心生感怀。那不勒斯街头驾车时看到的孕妇、婴儿车和情侣的群像,参观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体验维苏威火山的“神迹”(个体的一支烟或一次吹气即可引致周围广泛的气体涌溢,亦契合于人与宇宙的缀连之母题),领略地下墓穴,目睹庞贝古城中的尸骨发掘,遭遇街头圣像游行的狂热。结尾从决绝分离到拥抱告白的猝然反转比较意外,一如神迹,只是不知会持续多久。整体拍得松散而暧昧,有冷漠,有偶然,也有情感上的火山喷发时刻,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此后安东尼奥尼的作品。(8.5/10)
极其琐碎的剪辑在整体上成为了贯穿整部电影的长镜头,这是一个在零度影像构成的基质之上不断形成碎片化(晶化)的虚假叙事空间。最明显的例子来自于褒曼,她需要不断转述她自己,将妻子/明星/褒曼定位于这个晶化的空间中,她的角色和表演完全内在于这个整体上的一镜到底,成为技术化/剪辑的一部分。因此她完全成为了影像的基底,和镜头还原的历史遗迹分享共同的质,就是影像的零度状态。当然,她和她的丈夫完成的线性时间,也彻底成为了虚构的一部分,结尾两人相拥便是这种虚构直接的表述。不过这种虚构的激情并没有完全取代看起来像是对两人关系的修补性结局。原因是,被人群冲散的事件与电影的剪辑脱节了
作为《死者》之变奏的《游览意大利》预言了我们在其后几十年内所见的一切,但它的令人赞叹之处并不止于长镜头短段落套曲式的架构,或是三人车中段落先现的《精疲力尽》式跳切(它甚至接连出现两次,仿佛在提示这并非技术失误),而是其最好地调和处理了奇观影像与女性视角的比重以及二者微妙的共振效应;希腊和罗马的雕塑家致力于让石头活过来,罗西里尼的镜头却在做着相反的事:令雕像变得生硬可怖,把活人映成垂死的模样.结尾的拥抱乃是溺水者的挣扎,它是失去说服力的一针安慰剂,是卓别林味道的终曲,是《奇遇》中Claudia对Sandro的抚慰,是Alvy为《安妮·霍尔》写的另一个戏中戏结局.
探讨爱情:当他们被外力(如庞贝火山、人群等的隐喻)作用,互相就趋于flocktogether,当年轮积累和在一起日复一日枯燥地生活使他们彼此把对方当granted,受伤害使彼此吃醋只为心底快意和获得不同于平日的焕然一新的爱的表示却不自知这种动机,且无法真正坦露地沟通,就趋于想要甩掉对方。这对八年之痒的夫妻让我想起苦月亮,或许要个孩子就不一样了……吧?罗塞里尼这会儿已经几乎全无新现实风格了啊(有些地方还有一点)。可能真的像费里尼说的那样,新现实是时代的产物,国情变了之后就没存在合理性了。不过看得出罗塞里尼镜头的真实感和“近距离人文关怀”一直在。
罗西里尼转型之作,带领着意大利电影从新现实走向内心情绪至上的现代主义电影中。从底层困苦艰辛的现实生活变为了中产阶级内心挣扎困苦的精神生活。两人旅途的同行到殊途再到最终的相拥,始终是在环境中完成的而并非是情节或者说是戏剧化的设计。凯瑟琳穿行在她本以为会仰慕的古建筑中,亚历山大在自以为愉悦的桃色夜景之中,两人在这种相互错位的环境之中昭示出爱情裂痕,甚至在庞贝城可怕的尸骨遗骸中彻底分裂。在结尾处宗教仪式的群众队伍里袒露心声,终得解脱重归于好。情绪的营造是在缓慢的镜头移动和精致的构图中完成的。而这一切最终指向了意大利后来的现代主义电影。
想起今年初夏与灏天在那不勒斯的一周。这座城市好像一百年都没变过,街道、圣母像、残垣断瓦、博物馆、地下墓穴、Capri与Pompeii,影像中的一切都与我眼看到的大体无差别。宗教性与破落感是那不勒斯给我的第一印象,却在这部电影中散发出魅力与风情。褒曼在这部电影中再次说道她要离开,她逃离的是火山(再一次)、是这座城市,是婚姻,是情感,也是自己无法承认的内心。在那不勒斯的一周,我也被无所事事的感情充斥着,我似乎无法体会为何这座城市如此闻名。但是现在我突然觉得,也许Napoli本身就是迷人的,也许只是罗西里尼发现了她的迷人。
7.6《火山边缘之恋》的火山是爆发的,吞噬整个小岛;而《游览意大利》的火山却是温和的,岩浆缓流于地下,表明意大利最为艰苦的时期已过,家园重建已经完成,矛盾已非迫在眉睫,但精神上的枷锁仍然存在,就潜藏于十二英尺的地下。游览伴随着诡异音乐,一步步加重人的渺小与生命的易逝感,仿佛此时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是最为严重的事情,当褒曼的面孔与大理石的面孔交替呈现的时候,生与死的历史就与活着的人共为一体,而终又要靠爱与生命拯救,一对夫妻和好了,圣母让那不勒斯充满了婴孩,是乐观还是批判?或许只是将缕缕光芒献给褒曼罢了。
自我与真实。本片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重要导演罗伯特·罗西里尼的著名作品。由好莱坞影星英格丽·褒曼主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演绎了一对夫妇内心的浪漫与凄凉。 一对衣食无忧的英国夫妇,感情生活充满着问题。罗西里尼也如同安东尼奥尼一样面对着战后经济复苏之后人的精神问题。一段感情关系破灭在一次异国旅行的缝隙中显现出来。电影的主要情节是褒曼一人独自的游荡。她在博物馆里的古迹,面对着失婚的妇人,还有那不勒斯远处的休眠的火山。这是一段心灵之旅,异国的景象成为呈现人物情绪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