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浪荡儿电影

 
电影译名: 维蒂洛尼 / 流浪汉 / 青春群像 / Vitelloni / The Young and the Passionate
影片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豆瓣评分: 8.40
影片地区: 意大利
影片类型: 剧情,喜剧
上映年代: 1953
影片时长: 0
更新时间: 2018-10-01 16:44
浏览次数: 451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浪荡儿电影演员名单
弗朗科·英特朗吉 , 阿尔伯托·索迪 , 佛朗哥·法布里齐 , 里奥普尔多·特里斯特 , Riccardo Fellini , 莉奥诺拉·罗芙 , Jean Brochard , Claude Farell
浪荡儿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弗朗科·英特朗吉 / 阿尔伯托·索迪 / 佛朗哥·法布里齐 / 里奥普尔多·特里斯特 / Riccardo Fellini / 莉奥诺拉·罗芙 / Jean Brochard / Claude Farell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语言:意大利语
地区: 意大利 / 法国
编剧:费德里科·费里尼 / 恩尼奥·弗拉雅诺 / 图里奥·佩尼利
类型:剧情 / 喜剧
上映时间:1953-08-26(威尼斯电影节) / 1953-09-17(意大利)
别名:维蒂洛尼 / 流浪汉 / 青春群像 / Vitelloni / The Young and the Passionate
用户标签:费里尼,意大利,1950s,1953,黑白,CC,青春,剧情
片长:101分钟(阿根廷) / 100分钟(德国) / 104分钟(美国) / 107分钟(意大利)
imdb编号:tt0046521

影片的主人公是年近30岁的5位年轻人,他们终日游手好闲,热衷于恶作剧并沉溺于梦幻般不切实际的计划里。其中最年长的浮士德让最年少的摩拉德的妹妹桑德拉怀了孕,基于责任心及周围人的力劝而结了婚。浮士德在一家古董店工作,但因为恶习不改企图勾引店主的老婆而被解雇。一天,桑德拉得知浮士德带着一名舞娘到一家廉价的旅馆过夜,于是第二天她带着孩子离家出走;狼狈的浮士德第一次感到桑德拉的重要性。于是和她的兄弟四人拼命寻找桑德拉的下落,终于找到桑德拉的浮士德一边遭到父亲的痛斥;一边恳求桑德拉的原谅。见到二人重修旧好的摩拉德在次日清晨不辞而别,踏上了自己的旅程。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图里奥·佩尼利 / 恩尼奥·弗拉雅诺 / 费德里科·费里尼

第一次在电影院欣赏1953年的老电影,意大利黑白片,感觉很不错上影节关于费里尼大师的电影一票难求,这一部是他的成名作,有幸一睹五个成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知生活为何,迷茫着不知所措,只是一天天混着日子。其中之一桑德拉不得已奉子成婚,却依旧四处沾花惹草。能想象吗,他居然连自己老板妻子都要调戏,偷走天使雕像,还瞒骗他人真相,他简直坏到了极点。可是,当妻子出走,他慌了,寻了很久,即便遇到曾经勾引的女子也不屑一顾,他似是明白了家庭的重要。结尾旁白说这就是桑德拉的归宿,其他的便自行想象。只是,总有人留下,总有人告别。不知原因为何,摩拉德踏上了征程,也不知去哪,去做什么,就只是一个长大的人必然要远行一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极尽现实主义,总能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浪荡儿剧照

叮!第二部费里尼的片子。这一部观感比月吟好很多,果然看费里尼还是要黑白片啊。想起之前看过的小津安二郎的一句话,说如果片子变成彩色的了,影子就消失不见了。是了,我又想起费里尼是个惯用影子的导演,影子的作用在黑白片里被发挥到极致,真的好美。中间狂欢节的那一段我真的太爱了,就像是末世纪的狂欢,那两张诡谲的小丑脸真真是点睛之笔。另,人物塑造上,对性和女性的渴望几乎是永恒的主题,莫拉德对女人油腻的笑和心安理得的背叛行径看得我阵阵恶心,我知道他永远不会停止对女性的渴望,他一有机会准会屁颠的跑过去,完成对心里身体的双重满足。阿尔贝托狂欢后对自身存在的拷问是全片共鸣最深的部分。想补他的其它电影了。

浪荡儿剧照

8.5 费里尼的作品形式有很严重的时效性,同样的取材,同样的主题,“浪荡儿”故事换了一茬又一茬,后续以此为基础的很多作品都已经稳稳站住殿堂级的位置,但对费里尼的争议却远远没有停息。贫穷、懒惰、纵欲、轻浮,这些臭毛病发生在全世界的少年郎身上,浪荡儿里也应有尽有,但不知道为何总感觉隔着一层薄纱,他们应该再粗糙一些,再生动一些,这部分的些许僵硬是观看浪荡儿最大的遗憾;诚然费里尼在选择里程碑级别的主题时往往都能一击必中,可是他的拍摄手法几乎从来没有在普通观众、影评人、电影同行三者当中达到通杀,毁誉参半,这直接导致了费里尼影史地位的飘忽不定。

浪荡儿剧照

费里尼的早期半自传作品,五个青年在那不起眼的小镇里无所事事,却幻想着能发扬光大,但现实却是这样,阿尔伯托想和其中一个美女去非洲度蜜月,但因为妹妹和她的男友一起离开,阿尔伯托却因为要照顾妈妈就没有完成梦想。里卡普里多的作品没人理解,直到瑟吉欧先生发现他的作品很好的时候,但是里卡普里多却没有勇气则没有完成梦想,浮士德,自认为跟任何女生在一起没有什么大碍,结果从一个花花公子成为了一个好丈夫,里卡多不是很了解,但摩拉德应该是费里尼的原型,曾经也是浪荡儿,但最后也已经看透了其他四位浪荡儿之后离开了!

浪荡儿剧照

漫长的告别,早该离开小镇,他们却还没有长大。五个男孩其实是一体的,可能真的是都包含着费里尼这样那样的特点,直到他们经历了早就该到来的关于成长的最后一关,在寂静的清晨,独自离开。五个男孩的故事美则美矣,不论是看到狂怒大海感到恐惧的作家,还是看名字就知道不是好人的放浪公子,又或者是抱着雕像难以长大的哥哥,他们历经的辛酸与困惑最终都到了主人公身上,最终带着迷茫与希望踏上离去的列车。费里尼的每部电影里都会有一个渣男,这渣男说是他自己也毫不为过。浮士德被父亲揍,他的妹妹捂着嘴笑那里真是卡哇伊。

浪荡儿剧照

费里尼极善于在最粗俗的地方煽情,《浪荡儿》的喜剧性正来自于二者之间的冲突:明明他的主角们都表现得像个混蛋,拍摄方法却是抒情的。费里尼对此的态度因此变得复杂起来,他显然在嘲笑这些老男孩,却下不了决心去彻底批判他们。影片的这个省城正如这些没长大的青年一样,一日一日都是故态复萌。而在富有感染力的结尾里,可被认为是费里尼视点的最有道德感的那一位离开了小城,但象征乐天生活努力工作的小朋友却留在了站台上,而这两者都是他的代表,他与这些人也保持着欲拒还迎的态度。

浪荡儿剧照

2020SIFF 认识费里尼的第一部片子。他们游荡在城市四周,他们看海,他们说着想去大城市。他们有着理想,但是却无法摆脱现实。没有责任的男主,四处招摇,等意识到了家庭的珍贵,也许再也迈不出离开的步伐。朋友面对问题,从不会从根源解决,只是等问题发生苦苦流泪。印象最深刻的是编剧,明明有才华,不舍得自己的帽子,不敢走到危险的边界,最终还是留在了自己的小城。五个人,却不止五个人的影子。狂欢夜的处理,还是有点牛逼的哦!海边的浪荡,应该会留名影史吧。

莫名其妙的在结尾被感动了,摩拉德总算终究还是五人中最有勇气的那个。每天深夜,他就像是像一个幽灵飘荡在大街,妹妹和渣男兄弟结婚,一边是亲骨肉,一边是好兄弟,无处不在的抉择让他再难去寻找到自己。在影片最后,他终于离开了这个令他无所适从的地方,踏上了寻找自我的路。我就特别容易被这种勇敢的抉择而感动,就像当初看《月亮与六便士》一样。费里尼依旧是大师,现实主义作品中流露出对青年人对自由与规则的焦虑,半个多世纪前的年轻人如此,当下的我们依旧。

其实,影片有一股清醒到机警的悲凉,生活的游淫无度、内心的空虚失落,似乎都恨不得揉进那些刻画浪荡儿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旁白;而颓败萧条的小镇也让这种浪荡全然没有十九世纪那些巴黎街头浪荡子的前卫,反是似乎在嘲讽片中浪荡者们颓败生活的欢谑与潇洒。但是,片中溢出的一种很独特的狂欢氛围,让人总会觉得在对种种不堪的嫌恶后,多少还是存留有某种福克纳式乡愁的。所以萨莉会等,莫拉德会离开。以及,最后离别时的镜头,真得是只属于电影的语言。

在小城市出生长大的人,更能明白浪荡儿所要表达的意思,不想困在小城里过一眼到底的生活,想去往更广阔的天地,仿佛那样才是真的活过。在中国也有那么一段时期,在各个小城镇存在这种浪荡儿的,只不过时至今日,城市化和全球化已经让远走高飞显得没那么了不起了。片中提到了许多地方,去非洲、去巴西,甚至还提到了北京。不过1953年的时候,中意还没建交呢,北京可不是想来就能来的。

无论是驾驭多人物的群像镜头,还是剪接的画面流畅度,费里尼在这一部里都是标杆式的范本。意大利新写实主义代表人物,《浪荡儿》依然是现实题材。一个可以说是比较传统的故事在费里尼的镜头下有了一种纵深,直达心底。浮士德的挣扎与放浪展现着一个阶层的精神世界,年轻在时间的苍茫里渐次衰老。每一个人都想远去,可是现实的羁绊都是阻力,这一切需要勇气,同样需要对生活的认真体察。

我们沉默去看孤寂的海,我们在无聊的生活里狂欢。我们颓败在拥挤的舞厅,醉生梦死,让壮志雄心都在风中消散。但其实我们都知道繁华落幕后,永远是有限温存,无限空虚。我们什么都不说,就好像谁都没有发现。嘴上总是说着要离开,要出发去远方。但就一个寻常的早晨,突然青春不再,年华老去。我们的命运就是永远都被禁锢,滞留于原地。即使明天就启程,我们也没有理想,流浪没有方向。

9.5/10正如艺术家所言“我是那么孤独,冬天是那么寒冷,在这个小镇永远不会有出息的,我心中充满了悲伤和痛苦,半夜小镇是那么黑暗,一名艺术家如何满足自己的精神?”浪荡儿们害怕面对未来,他们满载理想却从不奋斗,他们用玩乐填补内心的空虚,他们嚷嚷着离开小镇,却也不曾行动,唯有一名对现实绝望的年轻人悄然离开,“他也不知道要去何方,他只想离开”。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工人阶级上天堂 但丁的地狱 我母亲的消失 浪荡少年时 阿莫雷的最后一夜 叛逆美声 圣洁酒徒的传奇 知己知彼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