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在哥伦布电影

 
电影译名: 构筑心方向(台)
影片导演: Kogonada
豆瓣评分: 7.40
影片地区: 美国
影片类型: 剧情
上映年代: 2017
影片时长: 101
更新时间: 2018-09-10 17:10
浏览次数: 276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在哥伦布电影演员名单
海利·路·理查森 , Parker Posey , 米歇尔·佛贝丝 , 约翰·赵 , 罗瑞·卡尔金 , Jim Dougherty , William Willet
在哥伦布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海利·路·理查森 / Parker Posey / 米歇尔·佛贝丝 / 约翰·赵 / 罗瑞·卡尔金 / Jim Dougherty / William Willet
导演:Kogonada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郭共达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17-01-22(圣丹斯电影节) / 2017-08-04(美国)
别名:构筑心方向(台)
用户标签:美国,2017,建筑,剧情,Kogonada,家庭,成长,美国电影
片长:101分钟
imdb编号:tt5990474

因父亲昏迷从首尔来到哥伦布的金,巧遇当地少女凯西,两人展开城市建筑巡礼,互相倾吐焦虑与憧憬,渐渐渗透冰冷的建筑体,敞开情感的裂缝。面对居民与游客身份的易位,生死的来去,他们也如空间中的物件般,学会在新的关系中,再次挪动与重新安置自己。影像散文作者(video essayist)Kogonada的首部剧情长片,淋漓展现其镜头语言的敏锐度,如现代主义建筑般对称恒定的画面结构,窜流着低限却潜在的剧情,暗指建筑空间的本质,实为人生活与情感萌发的场域。

第27届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女演员(提名)海利·路·理查森第27届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突破导演奖(提名)郭共达第27届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剧本(提名)郭共达

叙事偏弱,安逸氛围营造得很棒,喜欢片尾音乐。整体给人一种在逛艺术展的静谧与闲适,看着每一件艺术作品背后创作者们的心思、定下的主题、那些背后的故事,只是影片将展览拉到了切实接触的周围生活,于是可见的是普通人们的stuff……亚裔男性在本片的侧写很出色,两个主角实际到最后都是以终于告别旧我、正视父母的新开始结束。关于现代主义建筑这块不了解就不说了,还是说是艺术展,我走马观花地看,对于影像的形式与构图设计倒是不排斥,融得很特色。女主喜欢的那座桥的建筑,用于心理健康的治愈性,但我却感受到了两个通向(自由与囚禁、正常与病态)的恐慌,这种自说自话的概念信息主题过于明确,无论是镜头还是人物情感都处理得太精致,假的质感。

在哥伦布剧照

很美的一部电影 每一处都想一副壁纸 拍摄的手法尤其喜欢 镜头不会跟随者演员而移动 而是为了凸显建筑的美 给人舒服的感觉 最喜欢的场景莫过于男主和前女友在旅馆的那晚了 通过两面镜子 完全展现了当时发生的事情 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 真的好棒我相信 男女主二人已经喜欢上了对方 那种超越了年龄的心灵上的共鸣 看似毫无关系的二人慢慢的改变了彼此 一个不想停留在哥伦布 一个又想留在此处 最终二人的心结打开 朝向了对自己更好的一面虽然很喜欢主角的感情线 但不得不提当小布告诉凯西其实他不会抽烟时 我真的被感动到了 有一个人你愿意和他交朋友且随时和你聊天并且喜欢你 真的很棒

在哥伦布剧照

在哥伦布,热爱建筑的女大学生遇到了两个男人,与此同时,她的人生出现两个抉择。他是文学硕士,与毕业后兼职的她一起在图书馆工作,他说,没有人能读完一本书,我们不该放弃对纸质书的兴趣同时更不该因为文学而放弃对生活本身的兴趣。他是因父亲在此病故而来到此地的韩裔作家,与在医院探望母亲的她结识后一起游荡城市观赏建筑。他说,波尔舍克认为建筑是种治愈性的艺术。她在护理母亲与去攻读学位追求自己热爱的艺术之间陷入两难。同辈的图书馆同事希望她留下来,年长的作家鼓励她离开。影片格调缓慢,表述温厚,人物立体。细腻梦幻之中又蕴藏着现实残酷的一面。很欣赏迎面而来的舒缓冲淡之息。

在哥伦布剧照

美丽、通透、富于设计又不着痕迹,又亲近又遥远,能感受到微微颤动的疼痛,把戏剧性的《建筑学概论》甩开老远。关于如何建筑地拍电影,如何用一种令人愉悦的方式掉书袋,以及如何利用建筑空间构筑电影空间,进而构筑心理空间,拍出一段舒服的都市情感关系。它是一个精密、坚实又松弛的声画共同体——可见与不可见的时空,声音的隐退或前置,情感的在场与超前——观众的注意力可以在空间与文本之间自如地相互迁移。有很多神性的时刻,挖掘日常生活和建筑里的诗意。固定镜头、对称构图以及对镜像的利用,无不展示出导演对电影出色的理解。噢老天,谁能控制自己不爱上海莉·露·理查森呢?

在哥伦布剧照

我一直以为这个Columbus在OH,看完之后才明白是在IN;这个片子就是导演把自己忽悠瘸了,硬说这个是散文,那我觉得可以用我高中语文老师给我的批语:你这叫形散神也散了;和海曼对比一下就明白了,海曼和Manchester, MA是一体的,但是这个片子你四处拍一拍后现代的房子然后剪辑到一起也不会有什么违和感;说到建筑,我还是喜欢片子里的高脚楼,感觉这种设计既有好视野又能隔离地面的湿气就很实用;这个John Cho还演过电脑桌面剪辑的电影Searching,感觉他算现在美国比较火的亚裔面孔了

在哥伦布剧照

整部电影都充斥着不对称美感,两对子女和父母的和解,最后凯西对金说“Thanks for everything”,金说“Thank you for being here.”凯西通过离开,让自己和母亲和解,她们一个需要独立,一个需要飞翔,凯西做回了一个该上学的女孩的样子,而金留了下来,他按照父亲的笔记,走过一个个建筑,找回了自己的父亲,缓慢的叙事,第一次了解到了什么叫“建筑的治愈性”,一部散文诗一般的电影,慢慢的,缓缓的。国内编辑多学习一下好吗?不是所有故事里都必须有爱情!

整部电影给人营造出在很安静的世界里讲着我们彼此的故事,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你知道当我投身在现实里的时候总是有种没法抽身,活的很累感觉时间过得很快的,从来没有给我太多时间能这样安静又有压力的思考些什么。我是个很活泼的人,只是随着年龄增长那一面不总是那么轻易的显现出来,但是骨子里还是那样的我。所以我想这弥补了我这样的小狮子性格,狮子也需要安静的魔力,这让我着迷也赋予我思考解谜 那心里的自己。那个Jin笑起来为什么会发出猪叫的声音...

我好喜欢这部,特别的美学电影,奶黄色的开头和结尾,建筑(喜欢的事物)是生活的一部分(喜欢是两个人事物之间的关系),mordernism with a soul,top3那栋楼像我淘宝的一个边柜爆款。喜欢女主平静缓慢与世无争用着dumb phone,Haley很适合这种角色,五官会说话。私心可以再加半星,另外半星扣在有一些情感表达太过了,过于缓慢以至于有些corny。

心心念念,终于看完。利用空间和建筑解构人物关系,又或者说更像是用人物关系诠释空间和建筑。导演的摄影绝美,弥补了剧情上的些许空洞,不过这类独立文艺电影很难避免剧情上的不充实,并不是缺点。临近结尾我才明白,这样一个布满建筑奇观的城市,其实是一做精雕细琢的囚笼,把两个人困在这里,而后一个人被长期囚禁的人逃离了,而另一个不愿踏足这里的人释然了。

画面美到已经忘记对于剧情的关注。导演大量“放空”,把镜头交给Columbus(Funfact:竟然是MikePence的故乡)的各大建筑,看的时候,感觉到他们“好像在说话”。温暖柔和,充满心意。但在这样卓越完美的视听语言面前,也把HaleyLuRichardson、JohnCho等一众演员的力不从心暴露得一览无余。

一场建筑与心灵无声的对话,节奏缓慢,犹如一顿满足的午后小憩。坐落于哥伦布小镇的一座座建筑穿插其中,建筑大师用钢筋水泥玻璃等冰冷的材质打造了一个个有温度的小世界,告慰着小镇迷茫的居民那无聊空虚、迷惘寂寥的心灵。以建筑物为背景,人物对话、构图为陪衬,两个东西方人精神上的逐步契合为主体,一场发生在小镇的邂逅被娓娓道来。

终于看到这部了,是好电影,虽然不完全是我喜欢的类型。室内戏份主要在致敬小津安二郎,中低视角固定镜头展现生活中的内景;室外镜头对准哥伦布的各式现代主义建筑。很有意思的是,通过建筑形式和人物关系、内心情感之间的呼应,电影似乎在回答那个经典的问题:建筑能够被感官捕捉、进而被体验吗?它能够被内化为个人经验的一部分吗?

观感很一般,可能是因为最近刚看罗兰巴特关于摄影的书受到里面观念的影响,总觉得电影镜头像是投机取巧的照片,没有什么“出人意料”之处。就故事本身而言,其实本可以更加有趣。好面是好看,但除了优秀的构图和取景以及独到的光线运用之外,实在看不出什么其他门道了。故事本身的流动性有些涩滞,不能算是很好的电影语言。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致命邮件:2001美国炭疽攻击事件 法网惊魂 幸福终点站 卡萨诺瓦 冒牌家庭 飞越温柔窝 小人物 罗马帝国第三季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