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敦刻尔克电影

 
电影译名: 敦刻尔克大撤退 / 敦克尔克大行动(台) / 邓寇克大行动(港)
影片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豆瓣评分: 8.40
影片地区: 英国
影片类型: 剧情,历史,战争
上映年代: 2017
影片时长: 107
更新时间: 2018-09-10 17:23
浏览次数: 180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敦刻尔克电影演员名单
菲恩·怀特海德 , 汤姆·格林-卡尼 , 杰克·劳登 , 哈里·斯泰尔斯 , 阿纽林·巴纳德 , 汤姆·哈迪 , 詹姆斯·达西 , 巴里·基奥干 , 肯尼思·布拉纳 , 基里安·墨菲 , 马克·里朗斯 , 李·阿姆斯特朗 , 詹姆斯·布鲁尔 , 达米安·勃纳尔 , 布莱恩·威纳尔 , 哈利·理查森 , 艾略特·提特恩索 , 凯文·格思里 , 巴比·洛克伍德 , 米歇尔·贝尔 , 比利·豪尔
敦刻尔克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菲恩·怀特海德 / 汤姆·格林-卡尼 / 杰克·劳登 / 哈里·斯泰尔斯 / 阿纽林·巴纳德 / 汤姆·哈迪 / 詹姆斯·达西 / 巴里·基奥干 / 肯尼思·布拉纳 / 基里安·墨菲 / 马克·里朗斯 / 李·阿姆斯特朗 / 詹姆斯·布鲁尔 / 达米安·勃纳尔 / 布莱恩·威纳尔 / 哈利·理查森 / 艾略特·提特恩索 / 凯文·格思里 / 巴比·洛克伍德 / 米歇尔·贝尔 / 比利·豪尔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语言:英语 / 法语 / 德语
地区: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荷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上映时间:2017-09-01(中国大陆) / 2017-07-13(伦敦首映) / 2017-07-21(美国)
别名:敦刻尔克大撤退 / 敦克尔克大行动(台) / 邓寇克大行动(港)
用户标签:战争,二战,历史,2017,美国,军事,剧情,英国
片长:107分钟
imdb编号:tt5013056

故事改编自著名的二战军事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初期,40万英法盟军被敌军围困于敦刻尔克的海滩之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形势万分危急。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
  英国士兵汤米(菲昂·怀特海德 Fionn Whitehead 饰)在逃离海滩的过程中相继结识吉布森与亚历克斯,同时民用船主道森先生(马克·里朗斯 Mark Rylance 饰)与儿子彼得、17岁少年乔治也离开英国,去往敦刻尔克拯救士兵。三人陆续搭救了海军(基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饰)、飞行员柯林斯及汤米一行人,而战斗机飞行员法瑞尔(汤姆·哈迪 Tom Hardy 饰)则在被敌人双面夹击的艰难情形下顽强战斗。
  影片的故事从陆、海、空三个角度讲述,在德国军队的包围下,每个人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才有可能活着回家。

诺兰用电影的艺术语言优美且不失实地呈现了一场恢宏的撤退。配乐一流,音乐和叙事节奏渲染了每一次危情来临。想要体会这部影片就得自己能情境代入,比如跟着飞机的瞄准音乐的加急感受到开飞机的是自己。(片中的那个飞行员真英雄,可英雄的片中结局却不是荣归故里。)画面极佳。片子没有多少故事性,没有什么高低起伏高潮迭起的情节,所以纵使画面和音乐高低起伏,极具艺术性、层次感,却无失重感和虚拟感,有点像一部战争纪录片。是以,这更像平铺直叙地打开了一幅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画卷而非传奇话本——画面里有海陆空,有海有天有沙滩,听来动人,满眼望去,却尽是低沉仓皇的灰蓝战场,浮着奶油泡一样的浪花,灰蓝白是主色调。适配战争片的多线手法就像多线作战,能更多面地描述战争的残酷与深陷其中的每个小人物的自救与挣扎。

敦刻尔克剧照

三条线 籍籍无名之辈看到历史没有德军的身影 全部为英法联军的视角 单紧张感无处不在“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敦刻尔克剧照

原来是Nolan的作品,虽然剧情推进有点散和平淡,以为后面会有什么大招。但,当看到海陆空三条线的人物,都聚焦在海上那短短10分钟(从空中轰炸、军舰被击中、海军入海自救、民船拯救、陆军自救上民船),这个就是电影的高潮了,将三个不同时间轴的情节,在某个事件上形成重合,继而又在分开,这个或许如评论说的,这就是Nolan对于时间的玩弄和掌控,犹如盗梦空间那样。评论写得有点抬高了这个操作,虽然立意不错,但不足以令我认可这个高点。见仁见智

敦刻尔克剧照

作为讲述那段历史的影片还是令人满意的,从点到面,有细节描述,从两个高地兵的撤离,到英国船主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小工自行出发前往海峡对面前去营救撤离的英军和法军,到TOM HARDY和另一架英国战机和德国轰炸机护卫机的空中较量,这次撤退,真的就是二战的转折点吗? 但仅从电影的情节来看,德国对这次追击的强度明显不够,如果真的这么重要,为什么不全力打击?难道因为隆美尔当时在度假?导致了撤退的成功?听上去不像是一个战时指挥官会犯的错误吧

敦刻尔克剧照

多线叙述,没有过多的前言。整个电影被布满弹坑尸体的沙滩、漂浮残骸的冷郁海面、不时划过战斗机的天空、幽闭挤满人随时会被炮弹击中沉没的船舱构成。在被敌方压倒性的战场,士兵们无路可退,生命如草芥一般,和波浪一般一阵又一阵的轰炸,同时也是内心中的恐惧与绝望。这就是历史中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一角或者是说大撤退中一个士兵一个飞行员一个参与救援的百姓的经历 现实不像电影,现实残酷多了

敦刻尔克剧照

喜欢氛围型的电影,这样讲述故事的方式让人觉得没有惊涛骇浪,但注意力却一直跟随着没有流逝。技术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叙述中,当电影结束后才会意识到这些东西。大背景,小故事,具体而幽微的人性,普通人的愿景和执念,历史决策对良知的影响是电影留予我的振动。不对类型电影抱有刻板的期待,放下战争片该怎样拍的执念,大概会get到这部电影的迷人。(当然电影是无法“要求”观众的)

敦刻尔克剧照

不管有没有花哨的技法和烧脑复杂的反转,拍电影首先是要脚踏实地,这点诺兰就做得很好,三条剧情线条条丰富到位,角色个个塑造饱满;不求场面宏大,不求有厚重史诗感,不求英雄主义爱国情怀,只求还原真实而残酷的战场,一小时或一天或一周无论长短皆是生死考验,空袭来的或多或少都要带走无数生命,这就是战争,无论做出何种努力,死亡永远常伴,活下来已是足矣

如果一开始不知道是三线叙事+三线叙事的时间维度不同,看电影很容易不知道讲什么,原本以为是可以如同电脑游戏使命召唤那样剧情,结果整场都在看过场动画,最后连主人公是谁都不知道。也许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没有所谓的主人公,导演才是真正的主人公,导演想给我们展示的一切,都是作为导演的“第一视角”给我们展示的,所以导演才是真正的主人公。

故事讲的乱七八糟,看得我云里雾里,可能真的是不熟悉或者都快忘光了这段历史的原因吧…我是真的没看出来啥故事情节。和诺兰其他电影严重断层。其他电影别的不说,多有“趣”啊。是,战争电影不该拍的“有趣”,可是一大堆战争电影在我看来那些闪光点,也都是有趣啊,而这部真的啥都没有,真的感觉特别不像诺兰。

二刷,盖棺定论:纯粹的实验电影。手法达到仨效果:1.完全由各个主观视点构成,每一镜头单位背后必须有观察者,故充满看不见的敌人,2.三线组织的内部逻辑除了将相近的情景挪到一起,还极具迷惑性,需要摒弃惯常剪辑逻辑,用内置规则去理解,3.群像性的类似《云图》式的共感移情,非单一个体的自嗨。

人性和情绪,比如一般士兵的恐惧,极强的求生欲,这种自私可耻但无奈。里边善良且品德高尚的人,法国士兵、开商船的爷爷,还有哈迪那样尽忠职守的飞行员,每个人都性格都十分精彩。剧情插叙太多,仔细看能感受到复杂的情感,我紧张又心疼片里的角色。我想诺兰对这段历史很敬重的。要看确实要费点心。

诺兰很善于将故事赋予紧张感,将多线叙事运用在战争片题材依旧焕发光芒,交叉剪辑的海陆空三线作战,巧妙的运用心理时间,最终让这三条线汇聚一点,一切都是那么流畅而自然。对于大场面的调度,诺兰不说已入纯青之境,但至少是深有心得了。不过因为他是诺兰,我觉得如果细加打磨剧本,还能更好。

沿着三条主线来刻画整个故事,音乐和画面质感很好的渲染了敌军来袭时刻的紧张感,整个故事的基调感觉没什么起伏,过于平静化,这样也显得很真实但却少了可观赏性。德军也就几架飞机来袭,把英法联军打的不要不要的,而40万的英军感觉也就一架飞机还能打,其他人都是靶子,看着实在太憋屈了。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从高空看越南 真实的丹斯 野兽 卢丹的恶魔 BurningSun:揭露韩流明星聊天室里的秘密 上海之味 私家庄园揭秘 斯堪的纳维亚艺术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