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希望的另一面电影

 
电影译名: The Other Side of Hope
影片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豆瓣评分: 7.80
影片地区: 其它
影片类型: 剧情,喜剧
上映年代: 2017
影片时长: 100
更新时间: 2018-09-10 17:25
浏览次数: 452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希望的另一面电影演员名单
韦勒·维坦恩 , 卡蒂·奥廷宁 , 汤米·柯贝拉 , 什万·哈吉 , 詹恩·海蒂恩 , 玛丽亚·贾维纳廉明 , 萨卡里·库斯曼嫩 , 约恩·唐纳 , 妮若兹·哈吉 , 伊尔卡·克伊瓦拉 , 米尔卡·阿罗斯 , 蒂莫·托里克卡 , 苏勒维·佩尔托拉 , 坦利·梅克拉 , 努普·科伊武
希望的另一面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韦勒·维坦恩 / 卡蒂·奥廷宁 / 汤米·柯贝拉 / 什万·哈吉 / 詹恩·海蒂恩 / 玛丽亚·贾维纳廉明 / 萨卡里·库斯曼嫩 / 约恩·唐纳 / 妮若兹·哈吉 / 伊尔卡·克伊瓦拉 / 米尔卡·阿罗斯 / 蒂莫·托里克卡 / 苏勒维·佩尔托拉 / 坦利·梅克拉 / 努普·科伊武
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
语言:芬兰语 / 英语 / 阿拉伯语 / 瑞典语
地区: 芬兰 / 德国
编剧:阿基·考里斯马基
类型:剧情 / 喜剧
上映时间:2017-02-03(芬兰) / 2017-02-14(柏林电影节)
别名:The Other Side of Hope
用户标签:芬兰,2017,柏林电影节,剧情,喜剧,难民,柏林最佳导演,人性
片长:100分钟
imdb编号:tt5222918

描述叙利亚难民位寻找避难之处来到芬兰赫尔辛基,与当地人结识的过程。

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最佳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

凌晨四点用以催眠,却越看越兴奋,时差彻底乱了。考里斯马基电影的形式极简和冷面喜剧一直他作品的标签,这次看突然为他的叙事节奏而着迷,何处呈现戏,何处一笔带过,把控极其精准。他其实很注重情节上的起承转合,却又回避很多因果联系,多数信息是观众在人物行动之后才明白,例如主线上哈尔德来芬兰的目的以至一系列行动,又如直至故事结尾才道出老板为何离家出走。非常喜欢申请居住的一大段戏,既聪明地交代了人物前史和困境,又构建了强烈的戏剧性反讽,问答得如此繁复细致,拒绝得猝不及防,之后又通过电视新闻展现了叙利亚的现实。考里斯马基的电影还常常让我有一种卡通感,大约也和除哈立德与老板外,其他人物的塑造多符号化功能化有关,这种次要人物塑造的方法在其他导演的作品中会显得偷懒粗糙,在他的作品里却显出一种高级趣味——治愈或留白

希望的另一面剧照

有些电影会一直错过,但永远不会让你失望,比如考里斯马基的《希望的另一面》。我是从2017年柏林电影节开始,一直错过它,香港节、北京节、欧盟展……最终,是在三亚,把它看掉了。近乎老生常谈的难民话题,好比大剂量、比挤半罐牙膏还厚重的芥末,如何能把这个题材,制作出别有不同的风味,秘诀就在当你忘掉了与难民有关的批判或看法,不知不觉,溜进了阿基风格的冷幽默搞怪。整部电影,可以用渐入佳境来形容,尤其是一进入到小餐馆的故事,打从第一个伙计、第一个顾客开始,就让本地观众开始爆笑。当然,也不能不提那个神鬼赌局同花顺,阿基作品的老熟脸(尤其是对在北京看过回顾展的影迷们),还有那些永远动听的乐队们。

希望的另一面剧照

#1stHIFF#一路错过到海南看了个大银幕。两条线交织起来之后片子才开始变得有趣。而有趣的部分几乎却都不是关于难民的。其实阿基讲难民问题大部分还是陈词滥调,对新闻的调用也过量,不过出了诸如打字机这样哈哈哈的细节之外,有两场戏还是很不错的,一个是难民小哥被问教派时候的回答,一个是两个难民小哥跑去喝酒。其实这个故事不带难民那一半完全成立啊,难民这个题材其实真的还不如[勒阿弗尔]做得好呢。复一下盘的话这部片子当然拿不下金熊啊……给最佳导演奖绝对是公允的,这种从剧作到表演到打光的独一无二风格化确实是值得赞美。

希望的另一面剧照

3点五星。特别神奇的电影,2017年上映却拍出上世纪的感觉。其中一个主角芬兰中产开始以为是冷漠严厉的老板,直到与主角之一的难民相遇后,才发现他是外冷内热的人而已。剧中不少人都是这样,让人感受到温暖。叙利亚难民异国他乡寻找失散亲人的孤独无助,芬兰中产艰难维持生意弄出了各种喜剧效果。两条主线逐渐交织,最后两个主角都能“圆满”。剧中的芬兰就是一个有困难,但有希望有温度的世界。

希望的另一面剧照

妹妹要主动去申报难民身份,男主非常温柔的帮她去实现她想要的行动,陪她承担后果,即使知道也会像他一样被遣返也没有强硬劝服。看到这里觉得,我们都是以自己认为对的去要求别人,就算自己真的手握真相,这一场景让我对自己经常以“对的强势”忽略别人真的想要的有了反思。又想到男主有一次回答说他只想找到妹妹,而他自己并不重要。也就能理解了。(发了一段告别消息后开始看了这部电影)

希望的另一面剧照

7.5,丧的题材处理的相对欢快,音乐基本贯穿全片,在哈立德第一次穿过夜色时,音乐起到了连接其与维克特斯伦的作用,还直接进行了夜——日的转场,蛮有意思。美学上很独特,构图、色彩、打光等等,很多地方都可以拿来细细研究把玩。喜剧桥段处理的相对含蓄,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含蓄的喜剧处理,情节平淡如水,但“死太容易,但我想活着”的台词却引人深深动情。

7/10。阿基没有脱离简洁叙事穿插繁琐冷幽默的风格框架:打手势示意轮流拿预支薪水的员工和吉他明星的海报、芥末盖住腌鱼的盐味、复古办公室内现代电脑造伪证的不协调感;可惜导演观念陈腐过时居然认为将受害者圣洁化就能改变欧洲人的难民观,老板想要狗赶出餐厅却愿意收留一个挑事的难民也挺匪夷所思。

只看了后半场。人陷入困境的情形各不相同,有的因为家园弥漫战火的硝烟不得不逃离,经历各种艰难乃至绝望却仍没有放弃,因为还有信仰,有精神力量支撑;有的可能是婚姻感情出了点问题,却能善待落魄他乡的有缘人,这何尝不是解除各自困境的良方。他们的交集和对比显得意味深长,几首弹奏歌曲也很暖心。

远离家乡,不胜唏嘘,偷渡逃亡到芬兰,心怀希望,躲避遣返,只为走散的妹妹;一个中年大叔,一副冷漠脸,一颗热心肠,一次豪赌换来一个饭店,一个知返的妻子,一枚始终带着的戒指唤回从曾经的感情。两条似乎没有交集的线却悄然般的融合,整部电影都很沉闷,似乎没有出现过笑脸,却能悄悄温暖人心。

豆友的两句评论基本代表我的心声:外表仍是那么冷,内心还是那么暖&脑残粉跪求阿基就这么一直拍下去——明明一个多月前我才知道这么个导演。这一幕我估计会一直记住:叙利亚小哥讲述了自己苦难的遭遇后,芬兰负责问询的人员很怜悯的说,你要不要休息一下。小哥很奇怪的反问:为什么要休息?

可知道,有的餐厅并不发放菜单,因为厨师只做一道菜——就算有菜单你也没得选。“作者导演”圈里,阿基·考里斯马基就是一位这样个性厨师,他不像其他有些大导演,想办法从技术或题材上实现突破和对艺术生命的延续——而是恰恰相反,把对自己已有风格的坚持作为“突破”和“延续”本身。

喜欢阿基电影里的女孩子呦!喜欢面无表情遮掩下的那股子热乎劲儿,喜欢时不时吹弹可破的冷幽默,喜欢每个人工作或者不工作的那种专注。看完这个片子想起『聘请职业杀手』里边那句“劳动阶级没有政府”大概有这么两个意思吧:劳动阶级不被政府放在心上或者劳动阶级眼里边也没装着政府。

17年电影目前最爱的一部,看完后心花怒放。回归到自己的国度,拍的依旧是勒阿弗尔的难民主题,但拿起来就驾轻就熟了很多。教科书一般的极简主义,镜头交代的永远都被引向了画外,冰冷的国度藏着火热的心,不够言笑,不滥感情,却把一抹黑暗下的包容展现。主旋律片子拍成这样才是牛人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夏天的滋味 聂鲁达 冰的融化 阿尔卑斯的激情 魔鬼深夜秀 猎人们 慢慢 至关紧要的岁月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