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爱国者之日电影

 
电影译名: 爱国者行动(台) / 恐袭 波士顿马拉松(港) / 爱国者日
影片导演: 彼得·博格
豆瓣评分: 8.10
影片地区: 美国
影片类型: 剧情,惊悚,历史
上映年代: 2016
影片时长: 133
更新时间: 2018-09-10 17:26
浏览次数: 198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爱国者之日电影演员名单
马克·沃尔伯格 , 米歇尔·莫纳汉 , J·K·西蒙斯 , 约翰·古德曼 , 梅莉莎·班诺伊 , 凯文·贝肯 , 亚历克斯·沃尔夫 , 蕾切尔·布罗斯纳安 , 埃里卡·麦克德莫特 , 克里斯朵夫·奥谢 , 文森特·库拉托拉 , 詹姆斯·科尔比 , 欧阳万成
爱国者之日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译  名 爱国者之日/爱国者行动(台)/爱国者日
◎片  名 Patriot's Day
◎年  代 2016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剧情/历史/惊悚片">惊悚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字
◎上映日期 2016-11-17(aFI电影节)/2017-01-13(美国)
◎IMDb评分  7.2/10 from 1,232 users
◎豆瓣评分 8.3/10 from 68 users
◎片  长 130分钟
◎导  演 彼得·博格 Peter Berg
◎主  演 马克·沃尔伯格 Mark Wahlberg
      米歇尔·莫纳汉 Michelle Monaghan
      J·K·西蒙斯 J.K. Simmons
      约翰·古德曼 John Goodman
      梅丽莎·贝努瓦 Melissa Benoist
      凯文·贝肯 Kevin Bacon
      亚历克斯·沃尔夫 alex Wolff
      雷切尔·布罗斯纳安 Rachel Brosnahan
      埃里卡·麦克德莫特 Erica McDermott
      克里斯朵夫·奥谢 Christopher O'Shea
      文森特·库拉托拉 Vincent Curatola
      詹姆斯·科尔比 James Colby
      欧阳吉米 Jimmy Ouyang

◎简  介

  所谓“爱国者日”是指每年4月19日——美国的部分州为纪念独立战争而设立的纪念日,波士顿马拉松比赛就是为庆祝这个节日而举办的。
  2013年4月15日下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科普里广场的117届波士顿马拉松终点附近,突然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上百人受伤。这三名遇难者分别是23岁来自中国辽宁沈阳的波士顿大学研究生吕令子、8岁本地男孩马丁·理查德(Martin Richard)和29岁餐厅经理克里斯尔·坎贝尔(Krystle Campbell)。
  随后警方根据目击者描述和监控录像,迅速锁定该恐怖袭击的嫌犯为26岁的塔米尔南·沙尼耶夫(Tamerlan Tsarnaev)和19岁的乔卡·沙尼耶夫(Dzhokhar a. Tsarnaev)兄弟,他俩于十年前从车臣来到美国定居。在追捕过程中哥哥塔米尔南·沙尼耶夫被警方击中后不治身亡,弟弟乔卡·沙尼耶夫则在同一天(4月19日)在一所一民宅后停放的小船里被警方抓获。
  

即便再厌恶方方,但“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这句我十分赞同。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即是《恐袭波士顿》让我落泪的原因,因为每一个受难者都让我真情实感的为之触动。恩爱的夫妻、父亲与儿子以及每一个为之付出代价的人——普通人,也许昨天还在享受安稳,也许昨天还在规划未来,也许爆炸发生前还浑然不知的快乐,霎那间,所有美好的憧憬随着残肢碎肉灰飞烟灭,一个个安稳的家庭就此颠覆改写。在没有体会前,感受不到个中辛辣,直至现今,每每看见截肢的情侣就忍不住落泪,那一刀锯断的腿,便是一生的苦痛和抹不去的后悔。最后,这部电影没有落入传统好莱坞电影的窠臼,即便仍以爱来升华及规避了宗教本因,但还原真实事件本身就非常加分,片尾的鸡汤也并不影响观感,至少对亲历人或者波士顿乃至美国而言,升华了情绪。

爱国者之日剧照

灾难,尤其是人为灾难,造成的结果往往与施难者的目的适得其反,因为人性中的爱不容小觑。个人认为影片最大的两处亮点第一是毫不造作却与剧情完美贴合的配乐,包括令人紧张的追捕和诸如最后被截肢的夫妇十指相扣时候的桥段等等,或令人心悬,或令人感动;第二是纪实与影片相交叉的拍摄剪辑方式(尤其是最后在木船内抓到焦哈尔的镜头)最大程度上做出了真实事件的还原。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又突出了警官汤米和犯罪兄弟二人中哥哥的人格 很喜欢那句“欢迎来到沃特敦” 当然还有“Boston Strang” 最后表示很惊喜看到了饰演汤米妻子的《碟中谍》系列伊森的美丽妻子茱莉亚...

爱国者之日剧照

事件还原的相当出彩。开头恐怖分子的日常,让这部电影有着一种内心发凉的感觉,因为这实在是太平凡了,令人很难想象,这些人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而后故事按照时间顺序缓缓展开,全程无尿点,紧张感十足,将整个事件的调查流程讲述的明明白白,带着一些主观情绪,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尤其是贡献了好莱坞这么多年来,最不刻板印象的中国亚裔角色。最后的真实采访也给影片增加了一份可信度,更让影片得到了升华,虽然十分的主旋律,但也十分的人性,拍的相当出彩。而影片唯一没有揭露的,恐怕就是为什么这些人要搞恐怖袭击,只是这个原因美国不可能自己打自己脸,毕竟是他们先去侵略别人的。

爱国者之日剧照

影片从参与事件的一个个人物开始编织细节,逐渐注入主线,将人物塑造得生动立体。叙事流畅,故事动人。实际上影片风格纪实,在剧情上没有注于夸大事件的影响和过程。从多个角度展现故事的发展,同时注入主旋律,展现system的强大和民众的爱与团结。我认为最后的陈述有些过于突出爱的主题。换成这样说或许会更好——“我们不会因为灾难而认为那些带来仇恨的人带给我们爱的团结,我不会说经历了爆炸之后,我的人生感受到了更多的爱,生活更加温暖了。但是正是在他们精心准备的仇恨到来之际,我们所展现出的团结,使我意识到了我们可以面对任何东西。”

爱国者之日剧照

影片还原了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全过程,导演用独特的手法电影镜头和2013年的真实纪录影像交叉剪辑,当真实纪录影像出现时仿佛开启了爆炸倒计时!波士顿马拉松,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马拉松,比赛一百多年来从未中断过,就连二战时期都没有中断过。然而2013年比赛因为恐怖袭击而提前终止,把真实事件重新还原和记录下来,就是因为当它再次播放进入到大家视野中时,能够让其他人回归生活从而变的坚强。正如男主人公所说:当邪恶袭来时,只有一种武器可以击退,那就是爱!

爱国者之日剧照

马拉松的爆炸事件改编。事件影响到的几个互不相关的家庭都由警察主角串联起来。如果穆斯林家庭的女主所持的支持态度能够用更隐晦的手法表现出来可能会更显高级;片警们在遇到事故当下的应急处理能力是不够的,枪战也是慌的一匹,但是这样才是真实的写照;fbi在遇到媒体曝光的胁迫时也束手无策,只能被迫公布恐袭者的相关信息;穆斯林哥哥的大男子主义和反社会人格使得人物略有些扁平化,弟弟则表现了怯懦、无知、慌乱,相对丰满一些。

比想象中更优秀的电影。经历过今年发生的事情之后,更加能理解这样的痛苦——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呢?我们可能会被猝不及防的意外困在生活中的某一段,这些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并且会伴随我们终生。但是,一定不能,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些恐惧战胜我们,如果明天来了,就一定要好好生活下去,即使明天不来,也要把今天好好活下去。这世界没有超级英雄,但是有很多个一瘸一拐、疲惫悲伤,但是一直不停在往前走的我们。

改编自2013年举世震惊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开篇将此次事件主要参与者各自的生活简略带过,让观众有一定认知,再通过男主这个唯一杜撰的主要人物来更顺畅的串联起全片,而影片高度的还原性使得观众更能融入其中。虽是一部美国的主旋律影片,但并未采用简单的说教或强行的灌输,而是通过这起事件中一个个平凡而又非凡的小人物的行事作风细节,来无形中体现和阐述自身的价值观,使得电影更具感染力。

真实事件改编的主旋律电影拍得跟犯罪类美剧一样吸引人,尤其华裔男被劫持的那段,在不知真实结果的情况下,让人很是紧张担心。不过最后抓捕的部分几乎完全以正方视角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更像是纯粹碰运气,而且弟弟为什么会躲进船里面完全没有说,显得荒诞可笑。最后,宣扬爱战胜恐怖主义也过于鸡汤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如何改变对立现状、如何预防此类恐怖事件等深层次的核心问题被完全避开。

恐袭就是一瞬间的事儿,引人入胜的是灾难后这座城市,这里的人,对于这场灾难的处理。那对刚结婚不久的新婚夫妻,那对甜蜜日常的老夫妇,那个8岁小朋友的家庭,以及机智逃脱的小哥。都那么真实的表达着他们的整个过程,没有过分渲染整个恐袭的恐慌和过分的情感宣泄。只是从容节制的记录着,这一切的恢复。令人震撼也引发思考,看完电影的大多数观众多安静不离场,整部电影带我们过完一个人生。

一个真正强大、自信、自由城市(国家)的一次…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是的。真正的自由国家,由于包容度很大,所以,总会面对各种问题。包括伊斯兰教(伪)极端份子的一些行为,这种真正自由的国家,也能接纳…所以与其说米国不安全,倒不如说,米国太自由、太自信,米国人太强大了。反之,动不动就高呼“滚出X国”的国家,真的是因为自卑、弱小,才会这样看问题。

我太喜欢这个片子的摄影。整部影片除了最后采访,没有一个镜头是上三脚架拍摄的。前面有多平静,后面的代入感就有多深。以实拍加真实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以纪录片的口吻完成了这个事件的讲述。没有刻意强调哪个人多伟大,只是真实再现这样一个恐怖袭击中,各种人的表现和心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守候小男孩尸体警察的镜头,寓意复杂,充满情感。

同樣是主旋律電影,美帝的主旋律電影逼,我們高明之處是在於能讓觀眾產生共鳴。真實事件改編,實地拍攝,緊張的追捕過程,更像人的執法者,即使不是事件的親歷者也能代入其中。爾我們的主旋律電影一般是先定調一個精神,然後再設計一個故事,過於高大上的主題,過於偉光正的人物,如同高高的樓閣只能讓人仰望,正確、美麗卻共鳴不了。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致命邮件:2001美国炭疽攻击事件 法网惊魂 幸福终点站 卡萨诺瓦 冒牌家庭 飞越温柔窝 小人物 罗马帝国第三季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