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阿诺·施瓦辛格 / 汉娜·韦尔 / 凯文·席格斯 / 斯科特·麦克纳里 / 玛瑞安娜·克拉瓦诺 / 拉里·苏利文 / 克里斯托弗·达尔加
导演:艾略特·莱斯特
语言:英语
本片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公司Protozoa Pictures制作,编剧是
在埃航出事和马航宣布终止搜救后的某一天,看了这部片子。因为空难事故,片中的所有人,都陷入一种难以走出的困境和循环中,导演在这种悲凉基调的氛围把握上做得很好,雷曼就只是想要一个道歉,过分吗?男二虽然也很可怜,但毕竟是他犯的错,在雷曼找上门时居然是那个态度,真的是自己作死。而葬送了两架飞机上百条人命的男二重新开始了生活,杀了一个人的雷曼却要锒铛入狱十年。这种对比是不是也充满了令人唏嘘的讽刺?雷曼和记者对话时说“一个道歉的人都没有”更在悲凉之余宣泄了一种无声的愤怒。最后男二儿子的复仇也切合了道歉和原谅的电影主题,是全片点睛之笔。但结尾收得有些匆忙,后半部分的人物情绪过渡处理得不够好,整体节奏也偏平庸。老诺也是尽力表演了,本来还期待老诺的动作戏,不过这样处理也不错,和成龙的英伦对决在格调上异常接近
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所以故事性上没什么问题,演员表现方面也没问题。问题出在节奏把握上,我是看电影之前恶补了一下真实事件经过,脑子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发生发展结局的大致顺序。如果我没看过,我会很奇怪为什么调度员见到施瓦辛格会突然那么失态还一个劲刺激他(调度员之前一直是相当内疚自责的,我觉得他是百分百会道歉的类型,也许跟他家人有关,只能这么解释),也会奇怪施瓦辛格为什么会突然杀掉调度员(除了杀人前一刻,一直以来精神失控迹象都不明显),电影里对人物心理的变化交代得不是那么清楚或者说不是那么立体,所以高潮部分显得比较突兀,结局可以,比较喜欢
乌柏林根空难带给后世和整个航空行业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这不是简单一个有关父爱,复仇或者职责的故事。Peter Neilsen的死不比空难本身少了任何一点的沉重,多年后,在被公布的死亡人数里,有一个名额是属于这位空管员的,这是一个悲剧里另外一个令人遗憾的悲剧,这是我们真正铭记这次空难的方式。可惜,导演没有把真正沉重的反思带给观众,我们任然像当时看不见事件全貌的群众一样满腔愤怒又释然罢了,大部分不尽人意的电影不拍也罢,但《空难余波》这样的电影,千万别拍。
看完空中浩劫乌柏林根空难这集追来的,当时看完纪录片感觉这个空管是有一定责任的,失去妻子和两个孩子的父亲太可怜了,精神崩溃了,杀了空管也能理解,真实他判了8年只坐了两年就提前释放出来了,空管也很倒霉,其实没有真的坏人,主要是机场管理不善,各种巧合在一起造成了悲剧!片子看完很压抑,父亲和空管都很痛苦,机场太傲慢了,拿钱砸人才引发的惨剧,他只是想有人道歉,为惨剧负责。空难片一点也没有空难场景,对妻女人物毫无刻画,故事讲的不够好,3星吧
故事剧情其实很简单,两架航线上的飞机,由于调度员的疏忽导致相撞而发生空难。故事侧重点在于飞机失事后各类人的处境和表现。故而--劫数,对于遇难者来说,是一次大劫,而对于遇难者的家属,往后所要面对的一切,也是一种劫数。阿诺从动作转型到文艺,把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痛失至亲的那种痛苦和对生活的那种无助,淋漓尽致。影片就演员演技上来说,无论主角配角,都是合格的。结尾处似乎有点凑时间的感觉。
有幸经历过当初史泰龙和施瓦幸格两大动作巨星绝代双骄的年代 以前喜欢史泰龙 现在反而越来越喜欢阿诺 本片老阿诺的文戏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的爆发 面对孩子时候的无助后悔 本片最大问题还是导演 节奏和叙事都是问题 空难表述也是问题 阿诺和航空公司的抗争应该更激烈 后面的要个道歉的说法才更绝望 更悲情 现在的情绪完全没带入进去 2019 4 11 阅遍天下烂片无数 我心不悔
这片子就是个半成品,除了有职业的演员和技术团队的基本操守以外,没有其他可夸赞的。面对这样一个真实故事的改编,谈不上有电影思维的“还原”,更糟糕的是,这90分钟的长片体量里甚至连作者的情感表达、善恶立场(模糊性也是一种立场)都难以辨认,便匆匆地戛然而止了。行吧,俺的评价还是得跟这影片的水准保持一致——“没啥想说的,不说了”。
感觉评分低了。。唉,既然工作人员可以以“身体因素”逃脱责任,失去亲人后被拒不道歉逼向极端的老阿诺因精神状态却要承受法律制裁。事实无奈。我们只习惯用结果判断是非,感觉社会上很多事情都是态度导致的,原谅是有前提的。。而中国那句“冤冤相报何时了”是一句和稀泥是非不分,没有找到问题症结而空谈原谅的混账话。
虽然是真实故事,作为电影题材故事性不高。况且影片前期沉闷缓慢,结尾复仇与被复仇接着焉然而止也让人打不起精神。演技上州长的脸上完全看不出喜怒哀乐……其实这种属于航空公司的安全事故,是其内部制度导致的,责任完全在航空公司,迁怒于工作人员是不对的,于情可以理解,这一点影片表达的还可以。
被严重低估的电影。片子重点本来就不是空难事故。非要和萨利机长比什么比。片子就是要表达空难后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雅各布,本可以不用死。他也是受害者,但是最后的态度过于蛮横,让他在那一刻死不足惜。长期的孤独和心理煎熬,让他对家人重聚过于渴望,以至于在面质的那一刻护家人心切,言行过激。
失去家人,失去理智,复仇蒙蔽双眼,宽恕别人时自己也能解脱。两条主线过于拖沓,结局的宽恕和解脱如蜻蜓点水般平淡,没有体现航空集团公司制度和人性的淡漠,这应该是电影的主要切入点,好在有年逾古稀的阿诺,让人遗忘了那过往的英雄,转而就是一位深爱家人,并由此陷入于痛苦和无助的复仇老者。
不讨论剧情,作为一名机务,我站在空管那边能感受到很多东西~有时候我们忘记拧紧一颗螺丝也有可能造成上百个家庭的破碎,但这么说有点过,因为压力不在一个人身上,我们有各个部门的配合,缺一不可,也希望大众能理解尊重各个行业,延误不是机务的压力,我们负责安全,我们做好了本职工作,谢谢
65分我觉得国内观众可能对于这样一部片子有点小偏见说说题材和故事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对于情节处理其实是一种非常真实不过于渲染戏剧的处理方式也是一个特色所以这并不是一部阿诺的复仇片而是一种无奈的生活和压抑后的冲动。不过结局是一个败笔花蛇添足从一个及格的片子一下子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