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某外国城市,来自韩国的女演员英熙,正因为和国内一个已婚男子的恋情而备受压力,她放弃了一切,甘受千夫所指以此表明心迹。他说会去找他,但她并不相信。在熟识的朋友家吃过饭,她去了海边。她认为朋友不会理解这段感情,但还是问道:“他会像我思念他一样思念我吗”
韩国江陵。几个老朋友的聚会。起初气氛有点尴尬,喝了些酒之后,英熙想吓吓他们。她表现得冷漠又不近人情,但他们反而喜欢这样。酒终人散,英熙独自去了海滩,发泄重重心事似雾般消散。她想知道,爱在生命中到底有多重要?
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最佳女演员金敏喜
对hashtag#洪尚秀金敏喜#的吃瓜兴趣,逐年超过了二位的作品——这是作为观众而非瓜众的自我反省。萨特波伏娃在二战辱史+两性乱象上形成某种“浪漫共谋与烂漫共罪”的负分实锤,都没令人感到多么不适(既惊奇又批判)——而“偏见”二字对我而言,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差点达到了,查尔斯和卡米拉彻底达到——洪尚秀金敏喜这对红毯上的(渣男渣女)炸眼组合曾经徘徊在令众迷惑、沉默、无力探讨适或不适的边缘。有的affair不伤天害理,你却会因为但凡有一丁点不太了解都无法心服苟同。这层与其说不太了解不如说不可揭示的面纱,往往又是虎据着关键砝码的隐私。毕竟很多道德新闻设法书写得盖棺定论,都必须依据这些已存在的不可知隐私,直到终有一日他们的爱情暴露在尖锐的阳光下,你要么啧之奇观,要么涕泪刺眶。出于善意,但愿是后者。
戏剧中对观看距离的持续而本质性的关注在电影中是缺失的。在镜头推进时,为观众调试着合理的观看距离,镜头与表演者的距离被默认填入了缺席之中,将电影还原成一种对表演的记录,唤起了对形式的自嘲:电影塑造的并非真实,电影只塑造窥看真实的良机。这种自嘲由于自传属性散发着孩童般的自怜,由于表演的自然主义倾向透露出牺牲与不屑,由于配乐的浓烈变得高昂悲怆而非理性,通过对玩弄真实性,戏弄着观众,最终转化为对偷窥者的嘲讽:即使只是刻意为偷窥者打开的一角真实,已足以让他们动容。在这种意义上,电影的观众应当是受虐癖。黑衣人无来由的出现消失使人惊艳,以此为代表的个人化呈现,或许巧是被期待着的践踏,而践踏所带来的痛苦与满足伙同电影内容中对生存真相的反思构成了完美的虐待意象,将现代的电影观众带回到了罗马人荒淫的剧院里。
看到十五分钟的时候,就觉得好像曾经看过的法国电影的画风,以暗色调,清冷调为主,用固定的机位拍摄的动的画面,然后以两人的普通对话为主体,但这种电影的风格我还是蛮喜欢的,因为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洪导的作品,所以不知道他原来的风格,但是这部电影的风格的确和我以往看的韩国电影不一样,更偏向法国的。整部片都表现出了女主苦苦思念爱慕导演的感觉,看的我这个下午也觉得很苦闷,想长叹口气。手法简单,但是这个故事内容却是让我有很深的共鸣。私认为,洪导拍摄这个电影,只是像写日记一样,只是想疏解自己的情绪,观众的反应是不想理会的,只是想表达自我吧。愿意并且敢把自己的事和情绪呈现出来是需要勇气的。这部片虽然没有明确表达,但是可以感觉承载了满满的对那个爱人的想念和不可克制的喜欢。
这部情绪很足,跟沉静的大海和冰冷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爱得再累还是要爱。洪尚秀太高产了,同一年里拿出两部作品(其实还有一部《克莱尔的相机》),一部参加戛纳(《之后》)被提名金棕榈,另一部参加柏林被提名金熊,真是天下无两,印象中电影界五十年才出一个的人物啊。他的电影看一部便知全貌,却都是永远也看不够。他的创作永远都是创作本身,永远都是关于都市男女的情爱。这是一个没有代表作的导演,因为他的所有电影都是代表作!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导演,他的电影永远都是新颖而别致。而且他的创作精力放眼全球,没有人能出其右。希望导演将这种旺盛的创作精力保持下去,那真是吾辈之幸,电影之幸。至此,洪的剧情长片已全部看完(截止目前)。“你更有韵味了。”
很棒的电影啊,也是一部慢节奏冥想型的电影,但远远不是老苏联电影的那种亢长,每个长镜头都还是很恰到好处让人浮想联翩的。而且很美妙的是那些想法层面上的挣扎都在金敏喜笑意眉眼后闪烁的冷漠和倨傲体现出来了。虽然题材可能是有点自传性质的不伦,可是重点不是在爱情,而是在女主角之后慢节奏的思索,导演唯一的出场不是在剧中的现实而是在梦境中短暂地出现在了饭局里,甚至在梦境的开头还是想见面却没见着的状态,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阻碍我们相爱的那一切多么微不足道。相爱的时候,我想起那个爱的时候,不要按照日常的标准判断幸福或不幸。是否是善的举动或恶的举动,应该比这些更高尚,更重要的是出发点。”对爱情越来越不信任,丧失爱与被爱的资格,他会像我思念他一样思念我吗?自我且直率的洪尚秀,用电影语言宣誓不伦的爱情。生硬的推移聚焦镜头,疯狂擦玻璃的人,跪拜,和花对视,黑色的金敏喜在冬天海边躺下,有超现实主义的幻觉。究竟什么才是爱情?
电影中依然保留着洪尚秀式的幽默,那个光洙的女朋友粗鲁地出现让光洙挑豆,要亲亲。好笑又让人觉得嫌弃。看完电影之后,我一直在想的是,那个擦玻璃的男人到底为何出现呢?他是一个很莫名其妙地存在,大家都看得见他但似乎大家又都看不见他。在1中莫名出现问了几点钟,有莫名其妙的将金敏喜扛走。2中在那里甚是努力的擦玻璃,然而大家似乎都看不到他。我以为他大概是梦境的暗示,是梦境中的合理,现实中的不合逻辑。
故事接着《这时对那时错》,她爱上了已婚导演,忍受着世俗的非议,而那些人就是喜欢非议……导演似乎也受到了这一场不伦的影响,最后还是分开了……她去国外,呆了几年,后来回来了,在一个海边的夜晚,她梦见了导演,自己也释然了……我其实一直都在想,我现在思念的人啊,会不会也在想我,也许只有梦里才想我吧……洪尚秀导演把她现实生活中的感情绯闻用一个女性解脱的方式拍出来了,其实,金敏喜是幸运的……
高密度文学性的台词,孤独降临时刻突然响起的弦乐,汉堡粗糙泠冽的空气,都会让我想起颐和园。爱而不得的女主似乎总是在游离着的,只有喝醉之后才会露出难得的嬉笑怒骂。身边的朋友倒也是爱她的,可听了再多朋友的赞美和一生一世的承诺,一想到自己深爱又失手的人,便只能一次次地出走,比如离开酒席去冷风里抽根烟,比如独自躺在海边做场梦。所爱的人我没有资格,于是所爱只能是山海。
把这部片留在了2018最后的夜晚。洪尚秀把金敏喜塑造成为一个被推向风口浪尖的人,孤独状态的呈现是怜悯和爱投射的结果。金敏喜的傲慢,以及对其他角色的偏见,让爱成为了一件不可能被探讨的事,无论你怎么阐述都是悖论。女主角从沙滩上起身落寞又孤独的消失在夜晚的海边,你不知道她的内心究竟是解脱还是更痛苦。“最近啤酒的味道变好了呢”,难道不是因为心变得苦涩了吗……
平淡的节奏和生活片段讲一个痛的故事,最后只能在梦中给自己一个结局,故事流畅有小巧思,有些地方很卡夫卡,能感觉到导演的想法,女人真的勇敢又纯真。第一次看洪尚秀电影里的金敏喜,金竟然是令人失望的,是那种非常知道自己美的人,不停要流露那一面,太不自然了,让人看着难受。导演确实借电影说尽了自己这一段婚外情的情绪,感觉现实中这一对男的要比女的有才华太多了。
就那样直白的凝视,不带任何规避。怪不得她凭空离开。但你也应知道,一个东亚的美丽女人,有了一点点资源,确实可以想怎么生活都可以。即使是无名。他们也说,操着醉酒的冬天鼻音,总该有人伴你。互相奚落,反而见到很多坦诚。最后还回到表面安和,甚至于纾解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经济纠纷。不谈判。这片土地怎么办是好?
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看了这部电影,是一个迟到的影迷。一个被爱所伤的女人,身体里有些炸弹,以及被炸弹伤害的痕迹。爱情,真他妈烦哦。。金敏喜演得真好,看他们喝酒????,真是馋得不行,想喝黑啤与各种味道的RIO,然后我微醺的睡去。总觉得电影不够蓝调,要是氛围再浓郁一些,就更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