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我们是共产主义省略号电影

 
电影译名: We are the … of Communism
影片导演: 崔子恩
豆瓣评分: 6.90
影片地区: 大陆
影片类型: 纪录片
上映年代: 2007
影片时长: 0
更新时间: 2018-02-25 01:33
浏览次数: 537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我们是共产主义省略号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
导演:崔子恩
语言:普通话/国语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2007
别名:We are the … of Communism
用户标签:纪录片,崔子恩,我们是共产主义省略号,中国,中国电影,理想的渣渣,纪实,社会
片长:
imdb编号:tt1847747

从夏天到冬天,从720人减少到16个人,源海实验学校的打工子弟经历了一系列残酷的事件:被赶出校园,被赶出作为临时教室的厂房,露天上课,甚至连露天上课所赖以坐席的水泥电线杆也要被抽走。原本济济一堂的孩子们,流离失所。有人失学在家,有人转到路远收费高的学校,有人与父母分离回了原籍老家。直到寒冬来临,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只好挤进一辆小型公共汽车里上课,4~6年级的学生来到一位老师家里坚持全日制上课。在寒风中,孩子们依然要跑回学校大门外来做操和嬉戏,他们始终没有泯灭把学校当乐土的赤子之心。
  崔子恩,独立导演、编剧和制片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研究员。已经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论说著作16部。

《我们是共产主义省略号电影网友评论》

源海实验学校2006年9月19日关闭,也就是在暑假回来刚刚开学,没有人提前收到任何通知。这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后来老师和学生搬着小板凳在外面的马路上上课,就坐在砖头上。区别的子弟学校需要多交50元学费和50元餐费,对很多河南农民来说难以负担,去公立学校更是要交1000元的集资助校费,然而北京公立学校的教材太简单,学生还是要回河南参加中考的,考试就没有半点优势。最后只剩下16个学生和1个没有工资的老师,有一个周末教务主任突然来到学校没收了所有的桌椅板凳,说不让补课,老师求着让周一没收,教务主任说不行。同时被关闭的学校在大兴有26所,海淀37所。十几年前的纪录片了,要是一直有学上的话,片中的孩子现在大概是在大学毕业的前后。

就手法而言,这是部烂片,没有节制与起伏,乱无章法,怪不得某影评人说独立电影是狗屎,是啊,官方的电影多么恢宏、多么冠冕堂皇,那么多历史的必然,那么多神化了的牺牲,它让你哭,让你笑,颐指气使,而独立电影只是一个切口,我相信他能把艺术拉回粗糙,拉回生活,最起码能让你真诚而平静的面向生活

看到北京24间打工子弟学校被关停的消息,便想起来两年前在UCCA看过这么一部片子。好多细节已经不记得了,还有印象的是,学校被迫关门了,学生们没地方去,只能蹲在校门外玩耍,个头小一些的,从铁门的缝隙里钻到校园里,他们不过想寻个去处而已。他们在片子里高唱少年先锋队队歌,可谁是接班人?

不承认这片子值纪录片的标签。独立纪录片见过很多,优秀如《边境少女》,《遍地乌金》,哪个方面都是纪录片的榜样。而此片涉及话题只是不同体系间无法衔接的矛盾,这点不谈,片子也充满错误和故意诱导,且就连纪录片的标准来看,这只是素材库,画面剪辑逻辑延展,任何方面都甚至不如林昭那部。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打5星,永远不要测试人性,永远不要忽视权力的滥用和政府的不作为,在一片祥和的太平世界下,还有多少阴暗没有被人看见,这个事件可能是个例,但对政府的监督是应该永远保持的一件事从另一方面看,中国的进步是日新月异的,大家都进步很快

用小学生字正腔圆的腔调念台词,生硬。故事线乱没重点,看完只觉得只是在宣泄情绪而非记录一些事情及对其背后的洞察。bandit这个词的出现,以及之前种种诱导性性提问,都让我起疑心。07年,我记忆中也有这样的回忆,放学后在建设中的房子里玩耍...

前一阵遇见陈老师,他说年轻时候在单位当过崔子恩的团支书。团员大会崔不去,陈后来随口问,你最近挺忙啊?崔回答,那是你。我才不是这样。 每次地铁路过南城都会想到这些孩子。他们长大了去哪儿了呢?在干嘛?读上书了吗?是不是也跟父母一样去打工了呢?

只从记录的角度说,孩子们表现出的甚至没有一丝抱怨和失落的情绪来,省去了那些隔靴搔痒、感物伤怀的廉价同情。可是当你想到他们会因为说不好普通话,刷卡的时候没有注意面部表情而找不到伴侣,连后殖民主义的洗脑教育都得不到,没有比这更令人恶心的了。

外地打工者子女的学校被政府关闭,孩子们只能在校外露天上课,吃饭,时不时在不远处偶斗车倾泻建筑垃圾,灰尘四起。几米外就是在吃饭的孩子。喝水直饮水龙头里的水,但孩子们却都依然开心啊!少年不知愁滋味。我想说没关系,他们人生的一段插曲。

省略了“接班人”三个字,这部片子最有意义的,也就是标题了。从哪个角度理解这个“省略号”并不重要。省略的好,就该省略。8年的双年展,给我留下的思考很多,不在乎片子的初衷是什么,更多在意的是逐渐消失我们,心灵和躯体,何去何从....

从纪录片的角度而言,这部片子很差劲。比如片里的男孩的独白,不带有任何感情的朗读,频频出戏。另外导演和摄像都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十分不擅长拍摄,镜头抖得啊,剪辑也是很一般,剪辑的片子根本让人看不下去。实在太让人失望了。

算起来,算是一群我的同龄人啦。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反正我们还是社会主义省略号。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

“Bandit!” 十分好奇这个词是怎么从学生口中说出来的。导演水平一般,素材太少,不够深入。比如,片中经常提到警察(甚至原教委主任)和师生的矛盾冲突,实际却什么影像都未记录,甚至录音都没。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 彷徨之刃 留法岁月 玩的是古 往事如歌 我所经历的罗布荒原 胡同 草木人间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