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蒂姆·罗斯 / 约克·亚赫罗 / Anna Gourari / Max Raabe / Jacob Wein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语言:德语
地区: 德国 / 爱尔兰 / 英国 / 美国
编剧:沃纳·赫尔佐格
类型:剧情 / 战争
上映时间:2001-12-02
别名:
用户标签:德国,赫尔佐格,TimRoth,WernerHerzog,军事,德国电影,Werner_Herzog,战争
片长:Argentina: 133 分钟(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 Italy: 128 分钟(Venice Film Festival) / UK: 133 分钟 / USA: 133 分钟
imdb编号:tt0245171
齐什是波兰东部一座小村庄里犹太铁匠的儿子,他天生身体强壮,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力士。作为小弟弟心目中的英雄,他勇敢地击败了某马戏团的大力士,赚了一笔小钱,并被德国一家剧院的经理相中,邀请他去柏林一闯天下。
1932年,淳朴天真的齐什来到这座繁华的大都市,既新鲜刺激又备感陌生。此时的柏林,正处在各种政治势力明争暗斗、风云变幻莫测之际,一股暴雨将至的危机感笼罩在城市上空。希特勒的掌权、纳粹分子力量的膨胀,更令一种不安的情绪在空气中悄悄扩散。
齐什在一座夜间剧场找到了工作。经理豪森自称为被流放的丹麦贵族,是个野心家,灵敏地嗅到了纳粹的企图,于是刻意迎合以趁机在乱世中大捞一把。除了从事魔术表演,他自称为预言家,不断地通过舞台表演勾勒纳粹的"鸿图",博得了一大批高官的宠爱,他的剧场亦成为当时柏林名流聚集之地。不过他并不满足,齐什成了他妄图在未来纳粹政府高层谋权的一粒棋子。豪森把齐什化装成日尔曼的民族英雄齐格弗里德进行表演,迎合纳粹分子的文化策略,一时间剧院门庭若市。同时随着反犹主义甚嚣尘上,豪森也小心翼翼地掩盖着齐什的身份。
虽然成为了柏林最受欢迎的明星,但齐什内心的单纯却使他越来越难以继续这种虚伪谄媚的生活。身处浮华的上流社会,他向往怀念的则是田园牧歌式的家庭生活以及家乡的亲人。此间齐什爱上了剧院的女钢琴师玛莎,然而她却是豪森的情人,并饱受虐待。
齐什感到自己从事的表演是对民族的背叛,也是在欺骗自我。终于在一次演出中,他在纳粹观众面前公然宣布了自己的犹太身份,顿时惹来一片混乱。同他鼓励玛莎摆脱豪森的控制。豪森失去了昔日的荣耀,最令人意外的是,经过玛莎的指控,他的真实身份竟然是捷克的犹太人。
齐什潜回波兰的故乡,警告人们德国法西斯势力正扩张中,并鼓舞大家团结起来为保卫祖国而战斗……
很认同友邻说的荷索很多片子的神奇之处都在于自带脱离现实感,就很神奇。以及说这部片子不荷索的人都是荷索假粉吧?我真的盲看都会觉得很荷索。荷索的人物都爱自言自语说一些“不着调”的话,而且荷索拍片本就讲究随兴所至,这些特点给他拍摄大众向剧情片带来了一些制约,会让大部分观众觉得莫名其妙。感觉自己似乎摸透了荷索的几把刷子(大言不惭,hhh)PS.昆汀儿这哥们儿还是觉悟高啊,一个导演拍十部就把自己该说的都说差不多了,再拍就是自我重复了。但可以理解荷索和戈达尔这种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导演代表着一种永不止息的电影精神。他们没有囿于自己的大师包袱而畏手畏脚,我觉得也挺好。以及看的133mins version
结束才知道是真人真事改编,这种传记片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巴里林登。赫尔佐格和库布里克一样,是个全才。以前上过一学期宗教课,一直很奇怪犹太教这么一个一直自认为被上帝所特赦的民族,为何在现世却从古至今被受摧残,这是否算得上是对这个民族最大的玩笑?直到看到这个片段: 老头告诉齐什:上帝派32个人承受人间的苦难,可悲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使命,他们的灵魂冰冷,被上帝指间温暖了一千年也没变暖,大天使看后十分悲痛,于是偷偷把末日之钟向前调了一小段。
赫尔佐格的电影,一贯的用记事性陈述,一贯的冷静色彩,风格独特的二战片。其实导演要说的是,弱者要生存并改变命运似乎只有两条途径:一是豪斯式的,或者说希特勒式的,做乌合之众的真命天子,告诉他们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用他们的力量摧毁世界,达成所愿;二是齐什式的,做听从良心的先知,奔走于旷野,大声呼告。可是听从良心有多难?不仅处境险恶,生活无着,而且呼告无应,没有人倾听,没有人相信。当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时,你要做哪种人?
没有tr的话可能会打一分,男女主明明应该是朴素浪漫又勇敢吧,但整个演技也好剧情也好就只展现出来一种因为蠢而产生的天不怕地不怕,女主的行为放在合伙人中就完全是背信弃义到极点。编剧和选角导演一起去死吧,莫名其妙的演技加莫名其妙的举动,以至于最后出现对男主原型的介绍时,我大吃一惊,原来这个傻逼角色还是一个真实的英雄人物,希望这个英雄的后代找导演索赔,侵犯名誉权
不敢说是被低估因为问题确实超级多。不过荷索不少片子都有个神奇的地方:自带脱离现实感,使其即便有无数蹩脚处都依然吸引人(至少吸引目标观众)。本片哪里不荷索了……依然是各种荷索钟情元素的堆积和变奏:催眠、大力士、德意志历史、民族身份认同、神秘主义,海洋生物及海,etc。角色们常说荷言荷语。大力士初登场那场晚会从MC到催眠师都邪气四溢。Tim Roth很棒
补TR的电影,纳粹背景,玄幻下的善意谎言,剧情很平淡,而且总是不入题,基本上可以说是玄乎内容和戏剧化的剧情的割裂呈现。这样的剧本下TR的演技还是相当的棒,这个邪气的造型太适合他,每次出场也相当惊艳。然而其他演员的演技太差太敷衍,男主的面无表情和女主的极度浮夸(尤其是弹琴姿势)使观感大减。如果可以单纯发展玄学演出俱乐部的部分,可能会是很不错的一部电影。
中文翻譯的片名什麼垃圾啊?!從20年代到39年,整個世界,包括猶太人,對納粹視而不見,不能想像。豪森是為了倖存的投機者,他說我們唯一的老闆是公眾,我們為滿足公眾的集體臆夢而表演。而這集體臆夢需要一個希特勒。而拉比說,上帝用千年都溫暖不了一個犧牲者的靈魂,所以有時候會把最後審判撥快一分鐘。隱喻,不過是照著現實的鏡子,而現實往往不可見。
同为二战题材电影,此片更多是从犹太民族自身出发,展现不同人在战前不同的态度和选择,并反思造成犹太人最终悲惨命运的自我认知。但我觉得吧,电影整体的叙事几乎没有什么层次感可言,节奏略拖沓,没有感受到情绪的传达,代入感极差,不晓得是不是我理解不了,个人感受是主人公“大力士”这一人物的内在和心理完全没有建立起来,看着傻得一匹。。。
看了两遍,第一次看的时候只觉得故事太小了,有点故弄玄虚,荷索的解说音轨让人对片子有了更多的认识。Jouko Ahola 跟Anna Gourari 都没什么拍摄经验,那些肌肉反应、荷索儿子的魔术表演虽说有真实性,但反而缺少了电影性;弟弟反而是又聪明又感人,演技的话还是要看Tim Roth,又邪又灵。
6/10。赫尔佐格的电影人物不是控制自我意志的暴君,就是纯真的遗世者,被犹太人、高官等不分种族/身份的看客围着,深信于自己可以通灵的谎言,毫无戒备地在纳粹统治区招摇撞骗,而一出场和弟弟相照应的大力士,衬托出依附权力的预言家真正的勇气,成为圣人(梦见红潮蟹横行的岩石海岸上举起弟弟飞天)。
勉强及格吧,60岁的赫尔佐格从这开始往美国的路数上使劲了,但这部还留有不少颇私人的特色,强壮但不知名的主角演员了,神秘主义不分轻重的叙事节奏了,这些怪怪的东西都是他的特色,以致于汉斯季默的配乐放在里面经常显得有点怪,我觉得还不如放唢呐之类来的好。相比导演环节,剧本上还是更美国化一些
一位与参孙同名的波兰犹太铁匠,在逾越节那天得到父亲同意,去柏林闯世界。他成为犹太人每个时代的36位正义使者之一,拥有受难特权。但使者死后会对人间心生悲凉,耶和华将其灵魂握于指间千年而不暖,为使其升入天堂,耶和华会把他的时间拨快一分钟。就这样参孙因一根锈钉刺腿,死于希特勒上台前两天
豪斯和齐格象征着犹太人的两个面相,他们似乎有着同样的目的,但在手段和道路上截然不同。某种意义上豪斯的抗争其实来的更聪明和实际,他的牺牲也更惨烈。但人们却只记住了仅有一己之力都无立足之地,死的也很荒谬的大力士齐格,世代颂扬着他。说明人的内心都渴求纯粹的东西,纳粹不就是这样缔造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