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蒂莫西·奥利芬特
导演:Greg Berlanti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格里格·伯兰蒂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 / 运动
上映时间:2001-03-03
别名:伤心人俱乐部
用户标签:美国,同志,Gay,同性,喜剧,2000,爱情,美国电影
片长:94 分钟
imdb编号:tt0222850
故事就从Dennis的生日开始,不能免俗的,在Dennis的家里开Party,朋友也邀请了一堆人来热闹,当然,他们这几个好朋友,和餐厅的老闆,都是当然的来宾,也各自带了朋友来。
和Benji带来的朋友Kevin相谈甚欢,Cole也是他们这一群朋友里公认的大帅哥,外型身材都佳,只要是他想要勾搭的人,没有不能成功的,当然令旁人蛮吃味的。这一天的这一个Kevin当然也不例外的,成为Cole的囊中物!
Dennis这个寿星本来也有机会,和另外一个心仪已久的大帅哥发生关系,不过,因为派对中途,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他们其中的一个朋友,被BF甩了,心情不好,他们一堆人安慰了之后,派对散了,Dennis也许是突然的想通,或者是没有了心情,觉得这样发生性关系,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找一个能够关心他感受,有共同的喜好的人,所以,最后并没有发生,倒是下楼去找东西吃的时候,和Kevin聊天聊的很高兴。
几天之后,在一次垒球赛当中,Broken Hearts和消防队交手的时候,Cole又勾搭上另外一个消防员,就把Kevin给甩了,Dennis去安慰Kevin,两个人倒是开始进一步的交朋友,倒是找到一些共同的兴趣和话题。不过,Kevin并没有出柜,甚至,都还不承认自己是同志的这一件事情,说是还没有决定,其实,这只是安慰自己,或者是不要面对现实的一种说法,没错,要不要出柜,可能是你自己的决定,但认同自己的性向,却是必须要的过程,在摸索了解之后,必须要去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当然,在和他们这一群朋友来往之后,Kevin慢慢的建立自己的认同,最后,终於向他父母说出了他是同志的这一件事情,也算是获得父母的认同,他倒是有一点希望能早一些出柜。
很多时候,这一类出柜的事情,结果都不是我们所能预期的,也许,就像Kevin的父母,虽然不是欣然接受,但也没有大力的反弹,这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有的父母在哭哭闹闹之后,不情愿的接受,也还算是达到目的;更甚者,反正就是无法接受,要不就是逼着结婚,也有的强押着去接受治疗,那就算是悲剧了。
Cole获得了一个戏剧演出的机会,也在这一次机会中,和大明星有了一夜情,但就像我们常说的,某人结婚了,所以,他不是同志,这样的说法,根本是无法成立的,我们甚至很难从一个人的外表或者是其他的表现中,来判定他是否是同志?只能说,用Gaydar来猜测看看,有时准,有时不准。
在一次的垒球赛中,虽然他们终於获得了第一次的胜利,却失去了Jack,在帮Jack办理后事的同时,他们也有了一些新的改变。
Benji和一个健身男在一起之后,因为用药过量,被送到医院急救的时候,赶去的也是这一群朋友们,另外一群他认为很快乐的朋友们,一个也没有出现。
Dennis也出发去欧洲磨练自己的照相功力,一方面,也算是要发掘自己除了同志之外,其他的潜能!
同志老友生活群像,那些忸怩作态,“寂寞芳心”组成的友谊和面对心上人的专一与失控;绕不过的流行文化梗与串场的词条,活跃在台词之中,相辅相成,是作为导演初登场的Greg Berlanti异常亮眼的开始。天知道为何Timothy Olyphant可以乖巧到老,Justin Theroux能够一直这么帅~ PS 其实Greg几部电影看下来都有特别“感觉良好”式的观感,也很专注于喜剧化叙事,耐心打磨肯定能成特殊气候;只可惜志不在此,沉迷超英作制片也是个人选择。大概只能每十年看一部了(:
也许是看够了2010年代同志电影里充斥的单纯年轻的青少年酷儿形象,看完《伤心俱乐部》反而更能体会30岁左右半夜清醒的感伤——油腔滑调和戏谑讽刺也无济于事。推荐和《乐队男孩》对比来看,30年时间跨度的同志群像,一喜一悲。最喜欢Howie的故事,最有共鸣的是Patrick。P.S.1.导演编剧功底相当不错,看了简介居然是热门电视剧和《爱你,西蒙》的导演,果然人生赢家。P.S.2.《乐队男孩》在本片20年后翻拍,相当期待新版的同时也希望类似本片的同志群像电影能更多。
全片流畅而且真诚,剧情密度和台词俏皮性都很值得一看。算是大群戏吧,主角轮流当的那种。如果真要挑问题,那就是本片电视剧感有些强烈,演员们也大多是电视剧类型的帅哥,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影视作品的值得观看度。PS:Cole的那个演员,原来以前演过美剧版超人,可惜这样的"梦幻联动",对于我这一没有场外滤镜的人来说,却只有--啊,这位的外形就真那么动人吗?PS:剧中玩弄的的那位明星,明显更加英俊万分。
在几个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Ennis!...还想到《浮沉洛杉矶》、《比利的好莱坞之吻》…有几个面熟…Celine DionThe Carpenters, Top of the WorldShakespeare, MacbethWarren BeattyJulia Roberts
那时候的同志电影还处在《同志亦凡人》阶段,几个主角的人设和他们的生活都很有代表性,而且几个人物塑造很鲜活,故事讲的也很完整。有人觉得自己丑找不到真爱,有人厌倦了枕边人想换换口味,有人做着明星梦飞在花丛中,还有人只想找有共同语言的灵魂伴侣,相比之下这年头的同志越来越不够gay了。
生活不仅有爱情,还有更重要的友情和梦想。喜欢眼镜小哥的爱情,不是所有等待都有结果,但是总有一些等待,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结局把我感动哭了“我只记得,自从拥有了现在这群朋友,我不再为自己的同志身份而苦恼,三生有幸,遇见你们”
212。和QAF同年,style也一毛一样。同志感情里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旨在拍不抓马的日常。和QAF重叠了好多梗,我只是不喜欢肥皂剧剧情拍成电影。(看到了跑龙套的Sophie,惊喜~)结尾还是暖到我了,对温情最没有抵抗力……
也許把喜劇元素貫徹到底,會比帶著哀愁的基調好一些,大部分情節都難以讓人印象深刻,多線發展卻都不細膩,很容易船過水無痕。如果再多加強幾對的細節,或許會比用把所有人串起來的角色來發展情節好得多。整體而言,中規中矩,普普通通。
风趣幽默,毒舌走心,很有意思的同志喜剧,即使放到今天也没有减弱其喜剧效果。从Greg Berlanti这部处女就已经看出执导肥皂剧的功力和对节奏的掌控了,Love Simon只不过是水到渠成、更加类型片化的结果~~
风趣幽默,毒舌走心,很有意思的同志喜剧,即使放到今天也没有减弱其喜剧效果。从Greg Berlanti这部处女就已经看出执导肥皂剧的功力和对节奏的掌控了,LoveSimon只不过是水到渠成、更加类型片化的结果~~
「根本沒有一個電影的同志角色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那都是些什麼角色啊?得愛滋病的貴族?色情狂?男妓?要不就是失戀女孩的閨中密友型男。」誰說gay men就要悲慘過日?不矯情造作成就了一個美好幽默的故事。
同志众生相,老中青各有各的活法,有面对出柜的烦恼,有无所事事的沮丧,有人到中年的迷茫,有得到却不珍惜的造作,多少人在圈子里醉生梦死,放纵了自我,蹉跎了时光,错过了真爱……全程有笑有泪,既惆怅又温馨。
看到最后一幕前,都是四颗星。但是最后台词再起,封面照片再起,心里面突然很难过,为一场18年后的友谊感慨,为一幕终将结束的戏剧感伤。没有同类陪伴的幸运,但幸好我有另一群友人,风风雨雨近三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