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Leonid Mozgovoy / Mariya Kuznetsova / Sergei Razhuk
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语言:俄语
地区: 俄罗斯
编剧:尤里·阿拉博夫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01-05-16
别名:牛犊 / 金牛座 / 列宁最后的日子 / Taurus
用户标签:俄罗斯,索科洛夫,俄罗斯电影,Aleksandr_Sokurov,AleksandrSokurov,亚历山大·索科洛夫(Aleksandr-Sokurov),战争四部曲,苏俄
片长:104分钟
imdb编号:tt0283623
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苏联的缔造者列宁(Leonid Mozgovoy 饰),同样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他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愈来愈疲惫的身心再也无法应付党内党外的政治斗争,眼睁睁看着党内新贵取代自己的位置。而他,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领袖只能偏居一隅,等待死亡的临近,任凭世人将其从记忆中渐渐抹去……
本片荣获2002年俄罗斯电影尼卡奖最佳男主角(Leonid Mozgovoy)、最佳女主角(Mariya Kuznetsova)、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制作和最佳剧本等七项大奖;2001年俄罗斯影评人协会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剧本等七项大奖。
第5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20世纪统治者三部曲其二。1、即便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苏联的缔造者列宁,都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时至年事已高且恶疾缠身,死亡临近之时精神愈渐苍白,面对党内外的政治斗争亦无能力作为,任凭世人将其遗忘。索科洛夫通过对生命弥留状态的细腻描写,切入历史巨擘所不能规避的平凡断面(孤独、病痛、宿命的无力感),展示灵魂与肉体相互抵丧的精神痛苦。2、默片式黑绿滤镜&变形扭曲的画面营造了(现实半融于虚幻的)抽象视效,直视灵魂般的面部特写催唤观众共情。3、没有家,没有爱的人生,唯独剩下历史;“永恒给我们挖了一个很深的坟墓”。4、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像个孩子,应该一生下来就足够成熟。(8.0/10)
当红色退化为病态的深绿,如果我们将“死亡”定义为主体不再发挥任何象征效力之时 ,那么自影片开始,被索科洛夫“赤裸”(Disarmed)呈现在银幕前的列宁即已然死去,《遗忘列宁》以绵延呈现的,是一种返祖的过程,幻象中的母亲和真正掌握父权,父亲之名的斯大林,他让周围的人给他讲马克思的最后时日,这里可算是淫秽的,是他残存的菲勒斯。门缝中的眼睛,伴随着房门吱嘎的开关声,这是一种监狱叙事,台阶,走廊的封闭空间被这种可怖的目光重构为监狱或棺木,已死的未死者,与其说它是传记或诗电影,不如说它是表现主义的。
滤镜给我的感觉是,透过一个没有洗干净的鱼缸(其中死水寂寂,枯萎的水草漂浮)看电影。片末列宁的嚎叫让我想到福楼拜,他在夜里模仿骆驼的声音。最终失败。在一个远景的空镜里,身体消隐了,而嚎叫声存留。我反而觉得,在这个时候,列宁的声音被具象化了,因为在雾中,那个牛的身形里,声音的轮廓模糊地显现了。
8/10。权力光环失落的卑贱人生,洗澡打针都被像动物对待,更可怕的是晚年回天无力还清醒意识到自己的窘境,申请安乐死不能、电信连络切断,整一个活在斯大林魔掌下的奴隶。索科洛夫借由“默片滤镜+玻璃遮挡前景”,营造了介于现实与抽象的雾霭视效,宛如时间焦虑流逝的客观化长镜头点滴唤起观众同情。
斯大林来访问列宁的时候,列宁问他如果来的路上遇到一棵倒下来的树他会怎么做,一种方法是等他腐烂,一种是把他移走,斯大林的回答更直白露骨,他说拿斧子砍了,其实列宁的内心明白,他就是那棵树,即使曾经给森林带来了什么,此刻都已经化为腐朽,失去权利的独裁者只会渐渐被世人遗忘,可悲而又平常。
梦魇一般的色调里挪动着那位被千百万赤子视为旗帜的血肉之躯,曾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治巨人,隐居在一处远离都市被严密监控的庄园,习惯了权力春药的神,堕入人间成了要靠医药维系生命的病夫,虚弱,无奈,不甘,身心疲惫。太阳照常升起,风照样吹,而他逗留在人间的唯一目的就是等着被人遗忘...
沉默的大多数+悲剧的逆时针+记忆在迷雾中。脑袋里的螺钉。耳鬓厮磨的呢喃。茴香地踏春。阳台怀想&餐桌之闹&母亲幻影。大量诗意仰拍及灵魂式特写。|死亡还是未被证实的真理。|永恒给我们挖了一个很深的坟墓。|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像个孩子,应该一生下来就成熟。PS:索科洛夫的油画长镜。
当曾经的苏联帝国的统治者列宁已经病入膏肓,大权也被党内新秀所掠取,就连身旁遍布心怀不轨的医生,看护与监视者时,他就知道自己的失败已经不可挽救,只能像最普通的垂暮老人一样死去。而他死后,风照样吹,太阳照常升起。生而为人,必然有死,权势滔天,荣华富贵,众生皆同,一抔黄土。
列宁本能地厌恶斯大林暴力乖张的行事风格,在生命的末期多次留言不让总书记的位置传承给斯大林。影片中斯大林带来象征权力交接的手杖,甚至声称唯有托洛茨基在篆刻铭文的提案里投了反对票,不愿卷入低级权力斗争的苏联二号人物,在这里就已经奠定了二八年流放君士坦丁堡的命运。
即便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也无法在晚年逃脱病魔的追击。本片很细致的描绘了列宁在晚年与病魔抗争的图景,通过心理描写,对病魔的恐惧感,孤独感,生与死之隔只有一条线的距离,那条线的名字叫梅毒。蓝灰色滤镜突出了列宁凄惨的晚景,看的人非常揪心。
情节内容散乱,也正符合死亡变奏。有些意识流的手法在刻画人物上十分奏效。权力的日薄西山和生命的衰亡同时发生,昔日的伟大领袖列宁成了等待死亡的瓦洛佳,心有不甘却又无计可施。再坚强的人,有的时候也不得不忘掉,自己曾经是列宁。(20130131)
阴冷滤镜下刻意营造的单色影像,失色对应失去权力。光圈下的朦胧,显得不那么真实。压抑着的冲动,以及构图恰到好处的长镜头,都神似塔可夫斯基。只是叙事结构上还不那么流畅,与声音的配合也有欠缺。浮士德荣膺今年金狮,无限神往。
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苏联的缔造者列宁(Leonid Mozgovoy 饰),同样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他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愈来愈疲惫的身心再也无法应付党内党外的政治斗争,眼睁睁看着党内新贵取代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