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马特·达蒙 / 卡西·阿弗莱克
导演:格斯·范·桑特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卡西·阿弗莱克 / 马特·达蒙 / 格斯·范·桑特
类型:剧情 / 冒险
上映时间:2002-01-12
别名:痞子逛沙漠 / 迷失死亡谷 / 格里 / 杰瑞
用户标签:GusVanSant,美国,MattDamon,极端极简主义,独立电影,Gus_Van_Sant,美国电影,2002
片长:103 分钟
imdb编号:tt0302674
两个年轻人在一次旅途中迷失了方向,巧的是他俩的名字都名叫“杰瑞”。于是在沙漠里两人开始了寻找归途之旅。
在去年圣丹斯电影节上,这部影片让半数以上观众离场。在关于此片的国外评论中最常用到的词是“极端极简主义”。的确,整部片子拥有一句话可以讲完的故事情节,构图简单的超长镜头(全片不超过50个镜头),还有著名现代音乐家,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阿沃·帕特的音乐,所有这一切,构成了这部爱之极爱,恨之极恨的作品。
“在去年圣丹斯电影节上,这部影片让半数以上观众离场。”海边曼彻斯特制作团队早期作品?。为什么这电影会需要三个编剧,比演员还多这个导演真喜欢拍篝火对话,原来我私人的爱达荷也是他拍的,这就是对艺术的追求吗绝大部分镜头就是云卷云舒,山峦起伏,卡西和马达走路、躺着、坐着,面面相觑太适合在一个38度的下午,坐在光秃秃的人行道边上看了,我也经受了折磨和苦难也suffer了其实我还挺喜欢结尾和某些画面的,比如卡西跳石头、卡西濒死,可能极简主义就是我们讲究的白描,能用这么简单的取景和配乐描绘出宏大场景/情感也不容易dbq我看的时候有用倍速/跳过,和鬼魅浮生一样冗长这么妙的双男主电影,演员rps很真,剧情一方死亡够狗血,互动多,没有插足者,居然没有在slash领域大放异彩。dbq我不正经
虽然不是一口气看完,但是没看完就没有睡觉,这样也算是爱到极致了吧?秉持不看介绍的习惯,完全不知道这部影片讲什么结局怎样。但是,看到镜头一直贴着两人的脸持续了几分钟,我想我大概明白了导演的用意。不过,这并没有让我打退堂鼓,因为之前看过《樱桃的滋味》和《127小时》,所以见识了这些导演的各种极致。第一天的没有食物和水,居然没有打倒两个年轻人,显然不能让人信服。全剧没有显示他们找到了水源,可是他们如何走到了剧终?本来应该有的饥饿画面也没有出现,反复敲打观众的,仅仅是两人偶尔出现的言语顶撞和沉默。既然食物和水没有击垮两个迷路的小羔羊,那逃生的绝望呢?两人显然没有恐惧,唯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点点失望,直到出现幻觉。另外有点不明白,两人最后是获救了吗?
杰作,a celluloid high. Casey和Matt在一个四分钟的镜头里从近乎重叠到先后离开,一次由影像达成的灵肉分离,最后踉跄在盐碱地上的是真正意义上「身心俱疲」的半个人和半个人。Death Valley和Utah的景观不具任何意义,实际上,从两人「征服底比斯」之类几近即兴的对话,各种无稽的行状以及片尾致敬的Ken Kesey来看,山和风和云和光只是L和S和D和受迫性快感和完全性空洞,一个Junkie/Director的真实自白。
他们在沙漠里坚持了三天三夜,最后却公路旁放弃了一切。这是一部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它根本就不想着去适应观众,而是强迫着观众适应自己,沉浸进去。格斯·范·桑特多少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把主角在沙漠中的绝望和无助,化作长到崩溃的长镜头,支离破碎的台词和毫无意义的闪回,对观众造成了一次心灵上实实在在的折磨,让人过于感同身受,观感极度不适,哪怕到了结尾后承认了导演的高明之处,也还是觉得本可以拍的不这么极端,一个电影终究不应该完全脱离观众而独自存在。
这部电影充斥着对青春欲望的无限解读,我在看的时候,感觉就像在看一个叛逆的孩子的成长历程。影片中的两个盖瑞分别代表着两种人格,这片迷失的沙漠就像是青春叛逆期时迷茫的心灵荒漠。两个盖瑞都曾彼此作出挣扎过,而在现实面前时,成熟坚定的盖瑞(代表着本我人格)最终掐死了另一个调皮任性却不失可爱的盖瑞(代表自我人格)。看似更被人们认可的盖瑞虽是走出的荒漠完成了对自己的证明,但其实本是负重前行,走到了另一个未知。
一个特写长镜头中容纳两人的脸,行走带来的躯体起伏形成微妙的同频共振,以此建立起不言自鸣又暧昧模糊的“情人”关系,太精彩绝妙了!而后,两人在棕褐色的荒漠背景板上,朝向圆形夕阳与横亘的地平线无止境地蹭步,像极了两副虚无的骷髅。不仅是形式上故事、语言、图形上的极简,更是关系、情感状态的抽象提纯,进而创造出无数的入口,其中蕴藏的美妙韵律感与变化发展,既是影像性的又是易被感性感召调动的。
长镜头是表达时间和行迹的最好方式,剩余的汽车和公路拼接在一起才是零散的。马特达蒙终于和阿弗莱克两兄弟都完成了友谊的合作,抛弃了死在荒野里的卡西,他从一个杰瑞变成了另一个杰瑞,如果能有更多的对话和荒诞的台词就更好了。我喜欢这些枯燥的浪漫,就像有的人喜欢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对话和不断的行走才是主题,因为渴望表达和拓宽边界一直是我们在做的事。
3.5 67/100 极端了点,考验人耐心,观众看得比电影里的两个人还要不耐烦,这两个人也像谜一般,除了电影里已给的场景没有交代任何背景,看完以后也不会对两个人物有什么多出来的印象,他们仅仅是“人物”而已,可以说象征了人生路途之类的,但总归不喜欢用这样没有人情味的方法来展现。除了结局以外,不太喜欢这部
星座电影,有木有?唯有逡巡如潮的荒漠风景,而无水乳交融的缪斯图腾。若言加瑞尔「内心的伤痕」是一首沙的长诗,桑叔此作则是一束光的音鸣。想及杜蒙棕榈镇,那是有女人的悲哀;而桑叔抛掷女人于无形,却拧灭了一颗“星”,一如走丢的影。PS:很多人厌恶此片就跟我厌恶「127小时」一样,皆为偏见。
看完后唯一的感觉就是非常口渴。一查导演发现《青木原树海》也是他拍的,我服了难怪那部片子也是两个男人一边荒野求生一边说些不着调的话,区别只是他们在日本树林里。从岩石上跳下来的特效真他妈的笑死我,如果真有人生之类的隐喻也被超无聊的画面冲散了。我也喜欢无目的暴走但电影呈现的效果真的无聊
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看着俩货在沙漠里走了差不多一百分钟,偶尔聊几句可以随便删掉的台词,这是一部你终于有心情静下来在不紧不慢的镜头节奏里研究下画面构图的电影,全片充满着沉冗的长镜头,全部镜头加起来不会超过50个,不过我还是会在豆瓣打四星,毕竟我真的很喜欢这种无聊又装逼的电影。
剧情上省略交流,最近那部《无尽》迷之相似;人物背景的空白也很有趣,角色名字都只有一个,篝火边占城的故事可以理解为给角色加了神性,从大石跳下那个劣质CG,甚至几天不吃不喝也都是暗证。barrel-barrey-gerry,迷失与行走,有太极的意味。最喜欢两人脸特写的那个长镜头。
影片的开头就把我带进状态了:让人感觉安静的钢琴和弦搭配车座视角的长镜头,太美了啊,之后的影像保持了开头的水准,尤其是当卡西闭上眼睛回想他们在公路上的每一个转弯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澄澈的心灵。从大石头上跳下来那段也很可爱。喜欢格斯·范·桑特喜欢马特·达蒙喜欢卡西·阿弗莱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