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炸弹之城电影

 
影片导演: Jameson Brooks
豆瓣评分: 7.20
影片地区: 美国
影片类型: 剧情,动作,犯罪
上映年代: 2018
影片时长: 95
更新时间: 2018-06-12 18:20
浏览次数: 440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炸弹之城电影演员名单
Dave Davis , 格伦·莫肖尔 , 罗根·霍夫曼 , 罗蕾莱·林克莱特 , 艾迪·哈塞尔 , Henry Knotts , 多米尼克·瑞恩 , Luke Shelton , 米密·伦弗罗 , Michael Seitz , Lukas Termin , Audrey Gerthoffer , Major Dodge , 玛丽莲·曼森
炸弹之城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Dave Davis / 格伦·莫肖尔 / 罗根·霍夫曼 / 罗蕾莱·林克莱特 / 艾迪·哈塞尔 / Henry Knotts / 多米尼克·瑞恩 / Luke Shelton / 米密·伦弗罗 / Michael Seitz / Lukas Termin / Audrey Gerthoffer / Major Dodge / 玛丽莲·曼森
导演:Jameson Brooks
语言:
地区: 美国
编剧:Jameson Brooks
类型:剧情 / 动作 / 犯罪
上映时间:2018-02-09(美国)
别名:
用户标签:美国,青春,punk,犯罪,人性,暴力,社会/人,政治
片长:95分钟
imdb编号:tt4351548

一群来自德州小镇的朋克青年为了反抗社会,以及命运开始了一系列行动。

直到看到最后玛丽莲曼森的演讲出现在电视机里才想起来这个事件其实很早就听说了,没想到被拍成了电影。看到电影里那几个高中纨绔子弟深有感触,他们就是我身边美国大学里的那些红脖子,一辈子没离过家乡,无限的自大,搞所谓的兄弟会,互相抱团排斥少数群体。朋克只是这部电影的外衣,衣服下面是那些少数派在一点点的被所谓的大多数挤到墙角,最后失去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为什么要遵从你的呢?朋克们反战,反种族主义,追求和平,我认为他们比那些穿着tommy衬衣的白人中产纯粹干净的多。“享受自由的前提是你得遵守这么多些该死的法律”--BombCity

炸弹之城剧照

导演非常擅长抓住观众心理,观影时基本是被节奏牵着走的,镜头有一种宣泄的很直观的爆发力,也有升格效果带来的无助感。影片表达的立意也很明确,看得人心里那种不公的愤怒被油然而生地带出,毫不留情地讽刺那所谓公正的司法制度,而异端只有闭上嘴滚蛋的命运,可真是好一个公平法制社会。所谓的异端只是不符合那些所谓“正确”的人的认知,每个人只需要符合自己而不用去迎合他人,就像曼森结尾的那段话,这就是他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一个不被人接受且排斥的无力颓废感。Punk虽然只是切入点,但还是要说一句,Fuck you!

炸弹之城剧照

哇看得这个难受,不错的作品,总让我想起不羁夜,不知道为啥。但是后半程这个铺是不是太久了。。。嘛,毕竟带着偏向性的摄影问题不大,思考得也不错,结构很简单,拆解得也很中规中矩,不过不太冷,偏向性太明显了,最后一段处理很不错,对比非常强烈,落幅真是会心一击啊,那个叛逆的男孩,被杀死了两次,肉体上,精神上,刚上来感觉,结果最后曼叔这幕全说了。。。多余了,停在凯迪拉克车后多好,对我来说会加更多分数,但是曼叔这段放哪我也不清楚。。。

炸弹之城剧照

取材自真实事件,看完真的要哭,难以接受这个故事。什么是法治?!什么是公平?!什么是平等?!什么是正义?!我曾以为美国对异类文化会更包容开放,但现在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公平正义、司法公正从来都不存在。撇开朋克不谈,即使穿着再另类,任何人的生命的权利都不应该被这样剥夺!更不应该在死后在法庭上被人抨击说“这个人的生活方式有问题,该死,所以凶手杀死他是应该的”!!人间不值得!不值得!

炸弹之城剧照

据说是真实事件,反社会的朋克青年和美国梦的橄榄球队员互不对眼,在一次冲突中开车撞死了朋克青年,在法庭上被判无罪。电影意图是想证明朋克是一种生活态度,虽然不符合社会常理,脱离标准的美国梦精神,但这并不是他们被歧视的理由。朋克音乐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反社会性,尤其出格的就是性手枪乐队,相对来说绿日的歌就没有那么颠覆性,会更悦耳一些,音乐可以让人变得暴戾,但并不影响受害者的事实。

炸弹之城剧照

20180427-20200227 最后的曼胖啊啊啊!从无尽的对立与喧嚣,到布莱恩的死带来的转变,归于“平静”,感觉从充满数不尽的“fuck”中最终挽救了回来不少。我们并不幸灾乐祸于将谁送入监狱,对“Punk”的解读,着装的判定也不应该是一种理由。在事故风暴漩涡中的个体,背后是两个社区甚至更大范围内持续不断的不解与对抗。需要在意的不只是橄榄球。

炸弹之城剧照

杀人可以不偿命,就因为被杀的是一个朋克,他就“该”这么死掉。而杀人者是大学里的学生会干部,每周去教堂礼拜的,父母是成功人士,就不应该去坐牢。审判人的不是法律,是穿衣的风格和发型,这是九十年代末的美国,我相信这种基于一种“主流价值观”的先行判断,可能永远不会在世界上消失,主流,异端,大众,真的是三个无法平衡的东西。取材真实事件,故事很好,拍的一般了

这就是大众与小众,即便这样我也不愿随波逐流,愿意与世界背道而驰。很多享受大众文化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并对自己毫不了解的圈子,文化进行抨击,眼里容不得一点与之相背离的,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对别人进行批判。却不知自己才是个没大脑的瞎子。有研究发现很多主流文化最开始都来自于边缘文化,但当它们变成主流文化时,一切都变味了。心里面难受……

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不跟从 也可以冷眼旁观 但我们并无权批评甚至毁灭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每种生活也尤其存在的价值 存在即合理 PS:鉴于当下的局势 看这个电影真是在合适不过了 一边说平等一边又维护资产阶级 一边说自由 这边又开始打压一切对自身有风险的存在 对于美国式的谎言真的想说 呵呵and FK U!

朋克的鸡冠头让我想起了地大理发店那个理发师,一样的造型,令人难忘啊。朋克,这个词的原意是指成人世界的边缘人或受害者。但轻狂的形象常使得人们歧视的去看待他们,成为卫道士眼中的恶魔。其实,朋克的喧嚣,只能是另一种暴裂无声。审判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困扰近代法庭的问题,如何在道德、民意和法律的三角之间寻求支点。

朋克只是障眼法,案件只是助推,庭审也只是搭桥,其背后是一个困扰了近代人类社会的大问题:在道德和法律,法律和民意,民意和自由三者之间是否能找到支点。而我的观点很不乐观:永远不可能。有时候三者不是制衡,反而构成了一个罪恶且无解的三角,充满了攻击性。 @2018-04-06 21:44:45

社会是伤害的比赛,赢家总是赢,鲁蛇们输着输着就把所有东西都输光了。人死了不算,还要拿出来正大光明的鞭尸,最后还得问你一句你看我抽的爽不爽。而乌合之众们也总是能在这种集体批判中获得精神高潮,好像自己不是待宰的羔羊一样。小心,拍手称快的你发现自己正拍着手呢,身体一凉自己也成了被切割的尸体。

如果死掉的punk青年像曼森一样是坐拥无数粉丝(社会影响力)和上亿的金钱(财富),警察敢欺负人?法官敢胡逼判?说到底有钱就是正义。美国所谓多样,民主,自由发展其实都是鬼话,看看美国大学里的兄弟会其实就明白了,白人精英信奉的就是power。所以美国这个国家就是欺软怕硬,嫌贫爱富。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致命邮件:2001美国炭疽攻击事件 法网惊魂 幸福终点站 卡萨诺瓦 冒牌家庭 飞越温柔窝 小人物 罗马帝国第三季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