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葛优 / 丁嘉丽 / 李滨 / 夏雨 / 李勤勤 / 李佳璇
导演:路学长
语言:汉语普通话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路学长
类型:剧情 / 喜剧
上映时间:2003-02-02(中国大陆)
别名:Cala, My Dog!
用户标签:葛优,中国电影,路学长,大陆,中国,剧情,生活,卡拉是条狗
片长:100 分钟
imdb编号:tt0366655
卡拉虽说是一条杂种狗,老二(葛优 饰)却十分爱惜它,在老二心中,为了生活他处处要讨人欢喜,只有卡拉才会想办法讨他高兴。但是老二的运气却糟糕透顶——他妻子玉兰遛狗的时候,警察因为卡拉无证,把它抓走。要换回卡拉,必须要掏5000块钱办一个养狗证件。
对于卡拉一家,5000块钱需要省吃俭用才能存下,老二决定先跑跑关系。儿子亮亮找来了同学帮忙,因为他的老爸有点手腕。然而人家却不肯帮这个忙。老二急中生智,想起卡拉是老同事杨丽的狗下的崽。他找来杨丽的狗证,却被警察识破。
老二和杨丽费劲周章,各种办法都要不回卡拉,还被玉兰误会二人相好。更糟糕的是,儿子亮亮又犯了事被拉进警察局,一家三口和卡拉竟然以这种方式在警察局相遇……
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葛优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提名)王学义
03年的故事,15年过去了,故事里的故事依然在发生着,那些面孔那些事好像就在身边一样,每个环节都觉得挺靠谱的,串起来觉得怎么会是这样呢?葛大爷应该守规矩,高价严格限制养狗,狗应该送了或杀了,婚姻要求高度忠诚,葛大爷不应该和旧情人黏黏糊糊,学校要求有好风气,不能穿宽腿裤子,孩子不能偏要穿,葛大爷对于孩子的累教不改,应该剪了孩子的裤子,葛大爷输了,里外都输了,在规规矩矩面前输了,在带袖章的世界和不带袖章世界,他也输了,他在情人眼里是个挺好的人,可这直接的提醒他,他在老婆面前输了,他教育孩子应该规规矩矩,他在孩子面前也输了
想表达的东西有点不瘟不火,感觉上没有直击要害,不太容易抓住主旨,高潮来的太快前面的暗线太少或指引性太低,没有玩味。也可能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给人很杂的感觉,亦或者这些东西并没有有效的串联起来。让人弄不明白到底是要表达老百姓没有养狗的自由、政府的蛮横、老百姓的自私、老二是条狗、中国夫妻关系、裙带关系、基层人员廉政或者政府的政治能力低下,能从这部电影里看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确实很乱。另外不赞同喜剧这个标签,实在没什么喜感,不是葛优演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喜剧
一条狗引发的血案……我觉得养狗必须要证件齐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的安全着想。每年犬类恶性伤人事件是非常多的。如果没有相关的养狗证件的话,在后面的民事赔偿方面会相当麻烦。而且我一直觉得出去遛狗必须得牵狗绳,我和家人朋友出去玩如果遇到狗一定是躲得远远的,不管它到底有没有危险性。还有最后的结尾我觉得太仓促了,弹幕都说很好,我觉得不怎么样,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完全讲完,草草收场了。比如那只猫到底是干什么呢?不是很懂。
没有明显的说教只是真实的体现出台政策之后的对策限狗的理由简单 有狗咬人怎么办? 5000,上户口没人问为什么办证要钱为什么是5000想办法托人想办法凑钱老奶奶到老才知道原来阳光是应得的挡了光就得赔偿那会不会哪天出个限光令晒太阳得办证 50000毕竟现在在电视上很难看到一个真实的人一个个人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其实电影里还是美化了一些人员现实里可能花1000就把狗捞出来了然后下次再抓一次
结尾倒是没想到,挺突然的。两夫妻倒是到了最后意识到了之前表面上不那么在意的东西,父亲对儿子,母亲对卡拉。幽默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台词与说台词的人,各位演员都很面熟了,葛大爷更是没得说。也展现了二十年前左右的北京一些面貌了,普通的工人家庭一年也挣不到多少钱,一张养狗证不知道要挣多久啊,可见上面的一条决策一条管理条例的实施会把下面人民群众的生活搅动起多大的波澜。当然了这也是一个切入点,这不给我们展现了这么多……
看了影评,很多人说电影要表现的是魔幻现实主义?我不认同。在当今这个巨型犬泛滥的时代,没有狗证的狗应该被集中管理。从主人公身上,我看到的是中年人生活的无奈。他想做一个顶天立地、被孩子崇拜的父亲,想做一个挣大钱、让妻子衣食无忧的丈夫,但他只是个没什么本事靠天挣钱的技术工。在外面,哥啊姐啊的赔笑脸;去买狗,被狗贩子骗的团团转;天下之大,他只有在狗面前才能获得人的尊严。“苟延残喘”,平凡的活着也需要巨大的勇气。
葛优吃黄瓜的那张动图,就是来源于此,在他吃黄瓜之前说了一句台词:“要力气的活啊,我能逃就逃了。”这是来自一位腰间盘突出的中年人说的,他干不了重活,所以每次逃掉都要和人陪笑,次数一多,以至于做梦的时候脸上也会不自觉的抽搐,不尊敬他的儿子,整天翻旧账的老婆,单位分的房子,弄虚作假的狗贩子,狗仗人势的警察,他为什么那么费力的去找那条狗,因为这个世界上,因为除了那条狗,没有人会用正眼瞧他。
40/100 多年前曾经看过孔劲蕾老师的演讲,对她提出的剪辑观点并不认同,如今拜读过作品后更加坚定曾经的想法。《卡拉是条狗》试图从一只狗的矛盾来展开中国官民的微妙关系,还有男权崩塌的过程。但是剪辑在一开始就没有为后来的故事做铺垫,采用幼稚的倒计时和一个个“伪冲突”来搭建叙事,如果对比《背靠背脸对脸》,两部目标相同但结构迥异的影片,就会发现孔劲蕾的剪辑有多么不着调!
史诗般的格局,从卡拉窥探到的不光是一个中产家庭面临生活停滞和前途虚无这种困境下无比脆弱的人物关系,同样可以透过卡拉目睹那种人治环境下对人情社会细致入微又不乏深刻性的生动描写,小到家庭,大到社会,无时不刻透漏出一种压迫感等待着爆发的一刹那,但最终的爆发显然撑不起他整个篇幅的铺垫,不过也正是那种戛然而止才使得片尾的字幕显得分量十足。第六代的杰作。
重要的不是狗的追回与否,葛优有着无数可以替代的选择,问题在于当生活并不夸张的要求面前时的拧巴居然显得如此的卑微。正如取钱之后,葛优略带轻松地说道,早点把钱取出来就没有这么多的曲折。恰恰是将钱取出来需要如此巨大的心理准备,恰恰是追寻生活里一点小盼头时的纠葛无奈,呈现了葛优体面生活下的哭笑不得。在这一意义上,电影无关乎情节,关于存在。
故事围绕着一条狗,将老二一家的关系,情况和矛盾娓娓道来。很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人物真实,细节到位。充满了家庭的羁绊。老二本事不大,老婆一心为家,儿子长大叛逆,老母互相牵挂。我们在看这种类型的电影时在看什么?在看的是你可能没有经历但在身边不停发生的故事,在看的是可能自己作为上帝视角看到的自己。说一千道一万,在看的就一个字:真。
首先这个事是荒诞的,五千块钱办狗证在任何年代也不会出现,钱只是一个立意,对应工薪家庭遇事的窘境以及老二一家对卡拉的感情。世纪初的底层群像:永远豪横的警察,离异就会有流言蜚语的女人,缺心眼的小本生意,以及吃黄瓜吃出经典表情包的老二。只有在卡拉面前他才像个人,卡拉也是乏味生活的调和剂,最后赎回来的不是狗,而是一家人都精神寄托。
95年我一岁,无法深刻体会5000元办狗证的压力,即便是今天让我拿出5000办狗证我依旧感到困难,所以可以看出卡拉对于葛优的重要性,近而理解葛优说活得不如一只狗的悲哀。社会的变化,人的压力,家庭的关系通过一只狗来表达我认为路学长做的很好了。ps冯小刚作为监制,不知道当时怎么看这个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