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约翰·博耶加 / 威尔·保尔特 / 阿尔吉·史密斯 / 雅各布·拉提摩尔 / 杰森·米切尔 / 汉娜·穆雷 / 杰克·莱诺 / 凯特琳·德弗 / 本·奥图尔 / 约翰·卡拉辛斯基 / 安东尼·麦凯 / 内森·戴维斯 / 佩顿·亚历克斯·史密斯 / 马尔科姆·大卫·凯利 / 约瑟夫·戴维-琼斯 / 拉兹·阿隆索 / 伊弗雷姆·赛克斯 / 莱昂·托马斯三世 / 格本加·阿金纳格贝 / 克里斯·乔克 / 杰瑞米·斯特朗 / 萨米拉·威利 / 泰勒·詹姆斯·威廉姆
导演:凯瑟琳·毕格罗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马克·波尔
类型:剧情 / 历史
上映时间:2017-07-25(底特律首映) / 2017-08-04(美国)
别名:底特律暴乱
用户标签:美国,2017,历史,真实事件改编,剧情,犯罪,种族,黑人
片长:143分钟
imdb编号:tt5390504
今年5月美国黑人弗洛伊德因白人警察暴力执法导致其死亡引发的抗议至今仍在持续,与此同时截至目前美国的新冠疫情累计确诊417万,死亡14万,其中据美国机构调研显示黑人的确诊及死亡率高出白人30%,然而黑人总人口占比只不到全美国15%。到了2020年,底特律事件之后的53年,这背后仍然反映出美国白人和黑人在居住、医疗、生活水平上的不平等。电影以小见大,从一个小旅馆内发生的事情其实折射出了整个美国社会,白人群体与黑人群体的不平等地位,结局在我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本以为至少在美国上映为了给广大黑人群体一个交代会判三个警察有罪,但其实不然。想想也是,你要能如何让白人承认他们的警察做错了事情呢?就好比今年的弗洛伊德事件。《绿皮书》、《撞车》这两部也是拿了奥斯卡的涉及种族歧视系列电影,也同样的推荐。
重看底特律的新意义:再次印证太阳底下无新事,时至今日没有人能不被横冲直撞的暴力野兽裹挟。最有趣的两个点是黑人小伙拿发令枪的对白警的戏仿在后段成真,印证了草木皆兵时期一个玩笑具有的耸动性,很有效的技巧;第二个是白警对白人女孩的态度,本质是生殖权利被挑衅而引发的愤怒。稳、准、狠。为了给观众更多的反思时间在警察“死亡游戏”环节时间稍长,其实也是出于能将每个人物的复杂性刻画出来的考虑,将宏大叙事放在宾馆几个人物关系的戏剧化展示,不可谓不是一种策略。至于结尾的“草草结案”之嫌,我认为通过新闻和律师博弈推的已经很明确了:白人陪审团、白人法官、维护警方的律师强力输出,另外一方的白人律师明显弱势。已经够烧心了,后续慢慢回味思考吧。毕格罗也是带预言家。
开篇用漫画画的简单的背景说明很特别。矛盾从头起,黑人对侮辱性词汇的麻木真是颠覆寻常认知(当然,也许是在这样绝对权威的情景下;变得像一种默认!),权威变成社会垄断组织,反抗从社会最下层蔓延卷席一个个寻常社区街头,愤怒殃及每一个人。普通人民面对暴力机关和权利机构的巨型社会机器变得无比渺小。从而宣传的Violence的口径成一个或另一个的群体的正义。渐渐变成不同阶层与社群的反抗和猎杀。这样的绝望里和暴力的混杂之间,人们的生活方向变成未知。正常生活轨迹也变得未知。最大的冲突在一个狭小空间爆发。很难想象这是疮疤还是永久的缺失。【+私人的说还遇到自己最恶心的演员,早知道就不好看sad!
谁有枪谁说的算系列。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所以真实的让人绝望。最后一个被谋杀的小兄弟是到死都不愿意讲假话。所以用假话换条命,在强权下,似乎无可厚非。这个故事里人人是主角,在佛洛依德事件后看更是感慨,2020居然还在经历1967年的事,一毛一样。只是1967年到2020间,佛洛依德们被一级谋杀的案件真的变少了。美国的社会很有意思,他们的民族认同感来自于:对自由和人人平等的共识。每次有不公平的流血事件发生,整个社会像是撕裂的肌肉,再次愈合时,会更强壮。编剧在处理黑人保安的动机时,有点牵强,黑哥们穿着保安制服,哪儿都要掺一脚,也是怪怪的。
前面是真的能拖,毫无叙事性。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里面一些事情的逻辑也不该多计较,不过是真他妈乱。镜头一直晃不然就是放大,不知道的以为是直升机跟踪。最开始打那个偷东西的黄衣服黑人时,打了两枪还能跑??而且这个事情能衬托主角警察喜欢暴力执法,但直接一下就带过了??整个电影时不时穿插一些真人照片,太突然了。。容易出戏。对种族歧视的情节处理的很好,看的时候也很紧张,有很强的代入感。所以,法庭上站起来盯着拉里的警察是要干嘛??电影看完有好感的就是警察的车子很帅,还有字幕组很用心,汽车旅馆的翻译连形状都一样哈哈哈 整部剧四星吧 挺有意义
再说一遍,豆瓣shock bee真多!!回归正题,前三分之一刻画暴乱无吸引力,而后重头戏汽车旅馆审问和虐待戏份很足,也精彩,所以这片子应该叫阿尔及尔汽车旅馆事件才对啊,以及最后的庭审过程,这段戏份对一个普通国人看肯定会刷新对美帝法律的认知,不过想想1967年白人为主的陪审团,这结果一早就能想到。。。另外,黑人这么多年了要么直接被警察虐待压迫殴打,要么间接的被沉沦流放固化封闭在中下层(大多数), 真的令人绝望,尤其电影里案发到现在也快50年了,今年明尼苏达州的我不能呼吸依然如故。哎,要我是黑人,我也绝望的不知如何了!
用了几个晚上才看完,首先是片长,其次是导演一贯坚持的手持摄影实在是太晃了,再来就是整部电影实在是太压抑了,结果就是我生理上心理上都很难一次看完。Detroit作为片名有点大了,像其他网友所说,AlgiersMotel更适合当片名,毕竟电影大部分都是在讲述发生在这个汽车旅馆的事情,整个底特律暴动更像是事件的背景,而非电影的主题。而且我觉得导演有点片面化白人在这场骚乱中的角色,正如白人警察和陪审团,他们的“坏”和“恶”太纯粹,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两年前下的电影现在看正应景,看得浑身难受。西方在黑人这件事上带有原罪,我们国家千万不能重蹈他们的覆辙,赞同加强同非洲的关系,但是对来华黑人要积极引导融入。电影中的黑人和黑人也是不一样的,一边事不关己,一边冲突暴乱,想来他们是真需要党组织的领导。最气人的是那个保安,我真搞不懂他去那转来转去搞什么,也没见站出来指正,完全是黑人中的叛徒,黑人中的中产都是叛徒,包括那个乐队。时代的一粒灰尘,没落在自己头上就不会知道有多重,Larry自己是知道了。
“经典”种族主义叙事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怀疑在视觉上展示这种叙事最后在大部分观众心中生产的历史记忆更多 警示作用更多 还是情绪更多? 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影像能够最直接地生产情绪 不是说其他媒介不会 而是考虑到影像在大众媒体中的位置 它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所以其实拍这类电影 怎么把握它的叙事 是件很难的事 在这一点上 我模糊的感觉到 这类电影有待突破
78/100 其实最喜欢的就是最后一段,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和无力,会感觉前面气愤了这么多结果最后没有让一个凶手得到应有的报应,立刻就更能和幸存者们Resonate了。知道这些事情后更加觉得,所谓“政治正确”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起码风向标是对的,不论方法如何,不论是不是政治正确就能阻止这些问题继续存在,起码这些事在现在大多数人都能知道是“错”
本来想蹭一部小黄人的,结果蹭了底特律……尴尬……进厅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电影是讲什么的。看起来是一部像纪录片一样的电影,基本就是从头到尾描述了《AlgiersMotelincident》汽车旅馆事件。非常压抑,非常黑暗。反正我在里面觉得真是无法呼吸了。还是满绝望的。没想到半世纪前的美国还是这样
刚从FreshMeadows的AMC看完回来,感觉被震撼到了!本来以为Dunkirk已经是这几年来最牛的电影了,发现才过几天就被这部超越了!美国种族间深层次的矛盾在这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全片两个多小时,感觉Motel那场狭小场景的戏就有1小时,全无尿点,只有恐惧!毕导演,大写的服啊!!!
今年目前看过的最佳候选。毕格罗导演真是比众多男导演还狠,揭开历史的疮疤,直面悲剧,震撼虐心。开头用油画交代背景,凌厉惊艳。新闻纪实般的镜头穿插史实资料展现事件群像,太真实。聚焦旅馆谋杀案处处戳心,结局唏嘘悲凉,放到现在依然应景。所有演员表演都太精彩,不少年轻演员都是生涯突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