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约瑟夫·费因斯 / 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 布鲁诺·甘茨
导演:埃里克·蒂尔
语言:英语 / 拉丁语
地区: 德国 / 美国
编剧:Camille Thomasson / 巴特·加维根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上映时间:2003-09-26(美国) / 2003-10-30(德国)
别名:马丁·路德
用户标签:宗教,德国,传记,马丁路德,历史,基督教,德国电影,JosephFiennes
片长:123分钟
imdb编号:tt0309820
影片讲述了马丁与天主教的故事。马丁路德这个名字被全世界所认识,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宗教改革的呼声,从他开始,从德国开始。最终在整个欧洲,整个世界实现了传统罗马天主教的第二次分裂,传统天主教也开始了三教鼎立的局面。
Luther(馬丁·路德),一位法學院神高材生,同樣也是神學院精英,本可通過為集權服務,一生榮華富貴。可他遵循自己的良知,發動宗教改革,改變了整個世界。 Luther(馬丁·路德)代表著什麼? 中世紀,天主教依靠對上帝信仰的劫持,通過贖罪券,搜刮民脂民膏。而Luther,對信仰的絕對忠誠,面貧民百姓的被盤剝,對教會,同樣也是自己財路的反對,勇敢的對整個西方世界的最黑暗的統治基礎提出了挑戰。 偉大的人,從不屈服強大惡勢力,而,僅僅是不會違背自己的良心! 他只為良知服務,不為權貴服務,不做權貴的狗!
的确过于仓促,不过基本上也算符合史实,对了解路德神学没有太大帮助。其实把路德一生中反对的两个重点刻画了出来,就是教廷与重洗派和革命派,在路德那里革命还是保守这种价值观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一个划分:上帝的义还是人的义,只要是人的义,无论多么正确且合理的价值观都要被踩在脚下。路德的确是那种人:虽然没有建构系统化的学说,但是一旦行动就果断坚决,说镇压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绝不心慈手软。
如果你知道作为最重要的天主教教区,德国在历史上266个教皇中只有九个,而只有三个出身在如今的德国境内。路德那个时代已经有五百年没有德国教皇,而且后边还要再等将近五百年才有。萨克森是当时工商业最发达的德国诸侯国,你就会知道路德真是说出了腓特烈选帝侯的心里话和德国诸侯对罗马的所有怨恨。
很好的一部历史和基督教思想为题材的电影,其中一些画面让人震撼。宗教改革的先声,实际上并不是路德,而是15世纪的中欧捷克等地。路德的成功,还有更复杂的思想资源、政治结构等背景。片中,天主教的主教告诉路德,说卖赎罪券是为了凑钱和穆斯林战争,这是必要的谎言。让我想起了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路德改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修正,最终才彻底成为对抗罗马的坚定反对者(Protestantism)。电影能「立体再现」历史场景,如在此片中,你能看见中世纪刚结束时,各阶层教士、贵族、平民的衣着器物、礼仪风俗、谈吐称谓等等,这是书籍与画册做不到的。
妈呀德语课的作业,现在我要去写一篇1.5页的review,事实是我看着的时候都在想怎么还不结束。逐字逐句听(没有办法啊嘤嘤)下来觉得符合史实的部分其实占多,虽然好多细节存疑啊。。。
中世纪综合课佐The bondage of Will,看得我困的小鸡啄米狂点头。算是很顺畅的传记片,但是无聊是真的无聊。节奏很松散,很多地方转换的云里雾里。
其实看的时候思考,人的价值观判断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所谓的独立思考能力可能更多是圣灵的带领。总不可论断别人,也希望终有一日你能感受到主的爱与怜悯。
改革先鋒事實給四星,但電影本身3星,幾個地方連串太跳躍,布魯諾扮演溫情但循循善誘的人生導師施道比茨是十分適合,信仰廉價化的不幸至今仍舊還在發生
不是上课的话……不会自己去看。面对满口谎言一心敛财极端集权的宗教代表,竟从未对宗教本身产生怀疑。有种“皇上是好皇上,怪新的执行官太坏”的感觉。
画风转变好大。强烈的个人经历,以及对天主教的反对。但是因为他数千人,他的朋友被烧死。根据保罗新观,因信称义的教义内容更为丰富,但是也不传统。
老师找的subtitle是英文,而且比原声快个30s吧,前半段Luther理清自己思路部分我almost fell asleep...
或许因为人物身上承载的东西太多,而2个小时的时间太短,所以,白描似的粗线条描述,没有看到多少路德内心的东西。所以,就不放在电影会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