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小田切让 / 浅野忠信 / 藤龙也 / 笹野高史 / 加濑亮 / 森下能幸
导演:黑泽清
语言:日语
地区: 日本
编剧:黑泽清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03-01-18(日本)
别名:鏡花水母 / 灿烂未来 / 光明未来 / 回光 / Bright Future / Akarui Mirai
用户标签:小田切让,日本,浅野忠信,黑泽清,日本电影,青春,加濑亮,黑澤清
片长:115分钟(日本) / 92分钟(戛纳电影节)
imdb编号:tt0363235
仁村雄二(小田切让饰)和有田守(浅野忠信饰)是好朋友,同在一家工厂打工。守养了一只红色的水母作宠物,这只闪闪发亮却是有着剧毒的生物。
一天,他们的老板来到公寓,伸手去逗水母,守有意阻止了雄二的警告。被水母弄伤的老板恼羞成怒把守解雇了,结果是守先雄二一步去发泄怒火。守被捕入狱,他委托雄二照顾水母。
守的父亲真一郎(藤龙也饰)也来探监,他试图重建与儿子的关系,尽管他们有五年没见。但守的猝死令朋友和父亲都陷入悲伤中,互相寻找安慰的两个男人相依为命。一次水母意外逃走,他开始每日将饲料撒入河中,以确保水母能够活下来。后来,电视里播出河道内水母大量繁殖成灾的新闻……
第5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黑泽清
不平整的影像,黑白+DV,颗粒与噪点的画面。在黒泽清的影像之下,人物被嵌入城市空间这一静默运作的机械主义。父子关系在创伤性的错认中重建,车内空间被裁剪,左右二分。在黒泽清的世界中,一个关系的重建往往是病态重复而非救赎,但它是自我牺牲的,建构于“父亲”/“朋友”的失去之时。自由伸展,扩张,而又具有毒性的水母在《光明的未来》象征性地代表着某种宰制性的强度,当它逃出之时,这一刻是激进的,犹如影片中的另外一个游击性质的片段:身着白色切·格瓦拉T恤的青年冲进会社,抢夺钱财。水母也将在一个形如商业片的运动的,广角俯瞰之中充满河道。黒泽清是日本青年运动的孩子,从街道走向微观抵抗——末日启示性的宏大事件来自于强度(知觉)从拘禁走向自治,被身体限制的混乱之中心辐射四周,作为主体重新与社群连接的一种方式。
东京河道里发亮的红色水母,无疑一道惨烈又壮丽的隐喻隐喻一种适者生存吗?或是无法改变的和努力想要创造的生存环境?黑泽清用色调塑造氛围真是绝了,绿幽幽的,白煞煞的,黄焦焦的画面色调表现出来压抑,冷漠,疯噪,无目的性的无力的和无端的毁灭冲动(末世即将到来的感觉)又以粗粝噪点,颗粒感,胶片感的画面,或是忽然的掉质处理,让摄影机变成监控设备来将不安的情绪混入演员方面,不得不说小田切让和金城武一样,因为长得太帅,总让人觉得他们不会演戏(事实也如此)。精致的五官让他们与观众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疏离感,很难从他们完美的脸庞上嗅出任何情绪的味道,因为无法引起观众对影片角色的情感共鸣,便很快地使人感到无聊但又难得说清,小田的表演到底是破坏了电影的情感质量还是刚好就贴合了主题毕竟,我还是没怎么把电影看明白
我们的梦境背对着城市化的未来,美丽而剧毒的感性时刻即使消融在现代文明这一湾淡水,他们也在被自己的浪漫蛰醒之后找到维持生存的平衡点,但心中的镜花水母总要适时的逃离东京、回归大海——这样平庸的答案真不知道是黑泽清无意深思,还是青春片本身需要的缺憾——总而言之他放弃了解释性质的文戏、风格更加纯熟,专心追求情感的注入,在举手投足的设计间流淌,效果极佳,堪称通俗的《红色沙漠》(而这两部电影都证明了一点,对空间的感知能力极大影响了一个导演的情感调动能力)终于明白,像回路里困惑黑泽清如此温情,大概是因为他“相信”有鬼、死后会变鬼hhh。and这个勇敢的孤独着的、情绪有点失控的、对空无一人的街道竖大拇指、在一人居里扔钥匙串儿、吵完架责怪自己然后追出家门的可怜可爱大叔把我感动死了,最怕煽情有克制!
不是黑泽清的正常水准。低照度和dv像素把画面的可能性都丢掉了,因此视听整合不太出效果(这本应是他的电影有诱惑力的地方)。用了许多突兀、低级的技法和“隐喻”(刚才提到的影调母题也可以算上),都是些直白到让人难以忍受的表达。美学去哪里了呢?内容上还是缺少凝聚力,也没提供新的东西,呈现的仍是一些不够深入的灰色情绪——表达欲似乎快匮乏到无病呻吟的文青程度了(所以更要好好做形式啊!)。我仿佛又一次来到了黑泽导演的世界,在大风天看到他无奈的自言自语:我们无法从符号秩序的围墙中逃逸,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被一种父亲权力操纵和影响。我们要自由!我们要反抗这操蛋的社会结构,我们将改写自己的人生!好了,梦醒了,我们还是继续自己这无意义的存在吧。毕竟,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前期的清清浪~现在的清清骚~中期的清清又骚又浪~~~小田切让这个二逼演员减一星~~~结尾有点发条橙那味,全片也就是这意思:要警惕一个灿烂的个体是会分泌毒液的,社会把个体整成这个逼样,他们不属于城市浑浊的淡水,他们要游向养分充足的汪洋~小田切让和浅野忠信玩了个精分~清清另类的视觉设计让本片骚气玲珑~~~故事属于那种把烂大街的电影桥段打碎重组~就跟相声里的“拆洗”差不离~愣是搞出了结构层面的可看性~~~加上符号和清清一如既往的“超认真的耍无聊”剧情~本片可谓电影史的独一份~~~吹的还可以吧~~~~~~
依旧是黑泽清拿手的末日氛围营造,摄影机中的东京恍若阴郁无名的荒城,一切都褪去了色彩。情绪起伏时刻插入低像素DV画面,粗粝无比。主要角色都是迷茫、失意的小人物,控制不住情绪,不擅长沟通,甚至连杀人与自杀也可以缺乏理由。所有车中镜头都将汽车前排进行分屏处理(黑色隔挡),凸显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隔阂。会发光的红色水母的象征挺有意思,经过逐步降低盐度的适应性训练,溜掉的一只水母竟然最终导致了全东京河道中的泛滥成灾,并集体向海洋游去。“红灯停,绿灯行”的手势暗号。反讽意味显著的片名。(7.0/10)
他请求着原谅,本来不应该得到任何回应,但是挚友的父亲,一个陌生人,所幸你张开怀抱:我原谅你,原谅你的一切。因为这句话,红水母之河顺应而生,那绮丽无比,患有剧毒的河流瞬间发誓要冲向大海,世界啊,本来就不会呼应我们任何请求,但当你轻轻触碰我肩膀的那一刹那,违背世界命令的一场小小革命就已经悄然发生了。这并非奇迹,因为索求的不再是一个理想的未来,只希望要前进时,我们不用再却步,而为了做到这点,我们就像那红水母一样,以微小柔弱的身躯灌满这片大海又何妨。
黑泽清对于孤独而无方向感的年轻人有着深刻的体恤,《光明的未来》里那些纤弱而致命的水母就是这些人的象征。男主角的同事同时照顾着水母和男主,并用牺牲自己的精神指引着男主从咸水环境里适应了淡水。孤独的现代生活就是这淡水。最终孤独的水母大量传播开来,以依赖为基础的代替式父子关系亦转换为两颗孤独心脏间的彼此隔阂。黑泽清很喜欢明白地解释他的动机,但他的优点在于他动机的模糊性和画面的摄人感。两者之间存在基本上的分歧,而这部电影体现出了这种创作中的矛盾。
意象化的异像是黑泽清最喜欢的。如果影片只余情节,没有那只以至那群水母会怎样?一样故事成立,但就变成平成后期大多数的日本抑郁文艺片。当藤龙也发现水道里已经大量漂浮着粉红色的水母,人物的命运即将发生新的转变。但当真有这些水母,还是仅仅存在于人的心里。被杀老板的寥寥几笔;次子加濑亮在离开咖啡馆时,绕了下前后门,这些处理都细小却让我心生钦佩。特定年代(DV开始普及)所带来的实验性的影像也很迷人。
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错过了什么,正因为他们已经忘记了、错过了。人只知道好像少了点什么,于是大部分人总在找。光明的未来只是人类的集体记忆,它要永远留在这份记忆中,不能被找回也不能被消除,只能被利用。那个空缺的位置,被一样又一样东西填满,但总是不对劲,好像你总也想不起来的那个完美情人的梦,只有美的概念被留下了,美令你遗憾。
年轻人的未来模糊不清,水母的适应和逃离对应隐喻,不过杀人这好像是个极端的噱头,后面有些治愈的路线让我有点不知所措……黑泽清稍微克制了点,自带的神秘主义镜头很少,只在渣画质的切镜头和剪辑能看出一些,故事特地隐去了戏剧性重的地方,往后面看起来有点家庭剧的状态,特别是藤龙也和小田两人爆发的那段长镜头。
甚至可以比作是形而上版本的《寄生虫》,虚幻入侵现实,看不见未来的人把未来赌在饲养的水母身上,并把它所在的地方奉为栖息在现实之上的巢穴,以此来对抗世界的谜题。“水母总会趋向含盐度更高的大海,但它们终究会回来。”黑泽清用力的一笔,看到最后已经分不清谁心怀希望,谁又绝望到想被水母狠狠的刺伤。
看到未来与看不到未来同样令人迷茫恐惧。有毒的美梦也能燎原,结尾水母河像极了祭奠死者的盂兰盆河灯。用分屏刻意隔断的车座位神来之笔,我们关系明明那么亲近,肉身的距离也不过几十厘米,可为何我们心与心间的鸿沟还是那么遥远,无法跨越呢?所谓“羁绊”难道只是一厢情愿?不过更喜欢《东京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