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哭泣的草原电影

 
电影译名: 希腊三部曲之哭泣的绿地 / 三部曲I:哭泣的绿地 / 希腊首部曲:悲伤草原 / Trilogy: The Weeping Meadow
影片导演: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豆瓣评分: 9.00
影片地区: 其它
影片类型: 剧情,爱情,历史
上映年代: 2004
影片时长: 0
更新时间: 2018-05-22 19:02
浏览次数: 554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哭泣的草原电影演员名单
吉欧格·亚曼尼斯 , Nikos Poursadinis , Michael Yannatos , 伊娃·科塔曼尼多 , Alexandra Aidini
哭泣的草原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吉欧格·亚曼尼斯 / Nikos Poursadinis / Michael Yannatos / 伊娃·科塔曼尼多 / Alexandra Aidini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语言:希腊语
地区: 希腊 / 法国 / 意大利 / 德国
编剧:托尼诺·格拉 /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 Petros Markaris / Giorgio Silvagni
类型:剧情 / 爱情 / 历史
上映时间:2004-02-12
别名:希腊三部曲之哭泣的绿地 / 三部曲I:哭泣的绿地 / 希腊首部曲:悲伤草原 / Trilogy: The Weeping Meadow
用户标签:希腊,安哲罗普洛斯,文艺,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希腊电影,TheoAngelopoulos,Theo_Angelopoulos,欧洲
片长:Greece: 185 分钟 / Canada: 170 分钟(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USA: 170 分钟
imdb编号:tt0366721

1919年,俄国内战。为躲避战火,斯拜罗斯(Vassilis Kolovos 饰)带着妻子戴娜(Thalia Argirioua 饰)和一双儿女,随着难民潮辗转来到希腊。十几年过去,俄国难民不断聚集,最终形成一个名为“新敖德萨”的小村庄。斯拜罗斯的养女艾莉妮(Alexandra Aidini 饰)如今已长成落落大方的漂亮姑娘,并和心爱的小伙同时也是她的非血缘兄长埃里克西斯(Nikos Poursanidis 饰)生下一对双胞胎。为了逃避养父的控制与霸占,艾莉妮与爱人开始漫无止境的逃亡。时间进入1936年,一家人暂时得以安定。为追寻音乐梦想,埃里克西斯告别妻儿远赴美国。在此之后,战争统治者这个世界,也摧毁了艾莉妮苦心经营的家庭。在混乱的大时代的背景下,他们随波逐流,生离死别……
  本片是“希腊三部曲”第一部,并荣获2004年欧洲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冗長的影像詩,小人物的生命軌跡在歷史長河中如此脆弱,如此微小。⚠️spoiler alert⚠️艾蓮妮誤以為受到背叛,穿著婚紗跑到二人對望的海邊,欲搭船離開,光明的白晝曾經,而今是悲愁的黑夜,音樂響起,幾位紳士輪番與之起舞;優奇赴美,艾蓮妮手中拿著未織就的毛衣,他扯著一根線頭上船,線越拉越長,毛衣不見了;艾蓮妮出獄時,得知丈夫死於太平洋戰爭,瞢然拖步,遠處的鏡頭極緩地推進,她終於倒下;夢囈般重複著我要水,我沒有錢賄賂你,我要寫信給兒子但沒有紙,制服又換了⋯⋯;優奇的信,曾夢見二人尋找那條河的源頭,河流越來越小,分散成上千條小溪,突然間在被雪覆蓋的山頂下,老人指著一片青草地(露水閃閃發光,不時地落下),說那就是河流源頭,「艾蓮妮」伸手觸碰草地,抬手時,幾顆露珠竟如淚光般落下。

哭泣的草原剧照

再次相信,安哲罗普洛斯是最接近于现代诗人的一位导演。他镜头的停留和颤动好像总是被一种天才的诗性所牵动,却又能同时在叙事中保持一种高度智性的书写与设计。所以呢,残酷而又浪漫。最喜爱的几场戏:首先是音乐家的剧场,展厅式的流动镜头与spyros舞台中心被观看的控诉,制造了一种交叠复杂的戏剧性,多重观众;然后是归乡后仪式化的几个碎片场景,满树的羊与孤独的舟群,冲击力如红色血液,诗意需要已经完全压倒了正常的叙事逻辑;以及Eleni长达数分钟的梦呓,几年的时光与战争的残忍流变如此伟大地融为一体,简直惊心动魄。当然,还有我心爱的流浪艺人们一如既往的各种合奏,那纯洁的白色床单,戏剧舞台般上演的战争中的双胞胎,手风琴,生命之树……这部电影我太喜欢了!

哭泣的草原剧照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回归早期的风格,《流浪艺人》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是聚焦为一个家庭,外加《塞瑟岛之旅》回家。河流的源头是落在草原上的一颗颗露珠,露珠汇聚成千条溪流,溪流汇聚成河流。几乎没有战争场面的战争片,兄弟二人内战中各代表一方在战场上相遇是回忆中的舞台剧表演形式,而且战争带来的分离、死亡和伤害全部以女一也就是家属的视角呈现,用摸不着的情绪来呈现而非实打实的炸弹和枪战。战争结束后只剩下了女人和老人,家被河水淹没,草原的哭泣是亲人的眼泪。拉红线越走越远有点儿做作了。河上行船场面乘以四就成了张艺谋了的确挺视觉震撼的。装置艺术挂人这次数量加倍挂在了一棵树上,安哲真没让我失望

哭泣的草原剧照

02:53,大时代环境如何呈现,上帝的声音,孩子的声音。08:39,勃鲁盖尔。17:26,横向调度的味道出来了。19:08,戏剧融化在电影里。44:00,雨中的小镇,场景真好。59:58,多一个耳朵多一个层次。01:09:45,有水有火的戏剧场景。01:27:18,竹筏与黑帆。01:30:31,挂满死羊的树。01:39:56,水环境的使用是个大手笔。01:58:26,背后镜头极好。02:04:56,线头扯出毛线。02:11:10,战火焚毁的屋脊上挂着白色的嫁衣。02:17:31,母亲面对河对岸的儿子的尸体哭泣。02:36:28,每一次拍背影,信息量都极大。

哭泣的草原剧照

基本群戏加大远景推拉,窗框构图,凝望中的疏离肃穆,每个场景调度堪称完美。挂在树上的羊群,被淹没的村庄,飘满白色床单的沙滩,废墟中崭新如初的嫁衣,以及剧院的公共空间成为接受难民的私人空间,时空概念被模糊,现实主义孕育超现实元素。潮湿阴雨的希腊,是现代反法西斯人民和古典巴洛克音乐舞蹈交织的非理性空间,舞厅那场很容易联想到贝拉塔尔的鲸鱼马戏团,漂泊之人在政治场所的短暂欢愉伴随着个体死亡的终结,史诗般悲壮。以相爱相伴抵抗流浪,止于美国梦的别离,而战争愚弄了时间,时间如同无处不在的水包裹了生命和命运,摧毁了情感和意志,个人影史十佳铁打不动了

哭泣的草原剧照

第一次看安哲就被彻底征服。大景别下的长镜头机位调度,使得观众以上帝视角俯视着发生的一切,剧中所有人物场景被压缩的犹如沙盘游戏,对命运无法掌控的无力感,以及战乱背景下流离失所的归属感,在一次次响起的巴尔干悲歌中从屏幕内传递到屏幕外。在面对如此宏大的涉及战争和爱情主题时,安哲没有过度的放大情感以引起观众共鸣,反而是保持了甚至带有一点残忍意味的冷静和客观,整部影片没有出现一处战争场景,但男女主几次的逃亡和分别却无不体现着战争时代对人身心的摧残。无论是形式与内容,都要远远胜过《冷战》。

哭泣的草原剧照

你知道普希金街吗?我们在普希金街她妈妈的尸体上发现了艾莲妮,而如今她躺在水泊上的废墟中,自己儿子的尸体上。丈夫来信中说到,我梦到我们一起去寻找一条河的源头,走着走着,河道越来越细,成为千万条小溪。这千万条小溪竟是他们那短暂的美好时光。大历史下的命运,前半段弑父娶母的反抗,后半段在分离/流离/战争/鲜血和灾难中哭泣。场景极为美丽,最鲜亮的颜色竟然是她的婚纱!离别那段创造的一根红线荡啊荡在这无边的水面,配着手风琴的音乐,世界定格在这片草原,寒冷的风不停地吹.

我们在河岸边相遇,在河岸边相爱,我们牵着手淌过河水,追求理想中自由的爱情。音乐是我对你的执着,但是我的音乐不能在世界上保护你,保护你和你的孩子。我跨过大洋,牵着你给我的红线,越来越长,直到你握不住,沉入水流。我盼望你的信封,盼望见到你的字体,然而我不知道你已经失去了意志,失去了我和他们,听说你回到我们的家乡,被水淹没的家乡,从此消失不见……我在这里等你。我循着河流一路向上,到了一片草原,这就是老人们说的草原,河流的源头,面对着草原,我只剩下了哭泣的权利。

开幕真的很震撼,你们是谁?为什么来这里,在一片草原水池之中缓缓拉开序幕。虽然之前只看过永恒和一日,但是安哲的电影里的音乐真的很美,时而悲伤源流长,时而优雅欢快。看到有影评说后1/3观影与之前比逊色了,我也觉得是这样,因为没有字幕了。但是白色幕布一片一片掀开,音乐响起的送别场景实在经典。最后看影评解释说孩子和丈夫都已战死,伊娜妮在河对岸哭泣,在河中心哭泣,悲伤溢出了屏幕。果然是诗意和美学的,我说话和思考都变得这么细腻悠长了。

12月=安哲罗普洛斯。我个人认为,每年的12月都应该看一部安哲的电影,而这甚至不需要任何可以说出口的理由。仔细看,安哲的每个镜头都是一幅名画,可若真是拿着画笔作画反而简单,而他的画笔是不能挥动的冷冰冰的摄像机,这让他的电影技艺显得更加高超。对环境的捕捉如此了得,将人与自然揉捏为一体,那些河流的凉气,空气的湿度,建筑的体积,脸的朝向等等无一走漏,全在光的透射下一一安排妥当,以此构成希腊的悲剧和良心,堪成完美。

可能是拥有了大投资的副作用,在每个长镜头的构图与场面上的刻意营造感很重,每个主要人物都成了一个个有明确指向的历史象征,精神关系功能化而空洞了。叙事上对历史背景得交代也因刻意的含蓄而显得模糊,不但时间推进的交代不够完整而显得跳跃,对各段情节的分配占比也很不均,中段为了抒情的需要推进的很缓慢,首尾两段的悲剧性却推进的过快而使得人物的身体苦难与精神悲苦积聚的不够充分。

太沉重了,太沉重了。河流是人生,颠沛流离,小船是命运,是摇篮也是棺椁,载着新生也载向死亡,人群与村庄是背景是历史,音乐是悲鸣的伴奏,主角们是嵌入其中束手无策的流亡之徒。希腊于安哲始终是弃儿,是亡者的遗孤,是妻子失去了丈夫,是母亲失去了儿子,是永恒的流亡……安哲这一生终归这样痛苦吗?还是,我们应该歌颂流亡歌颂痛苦,否则谁又能为我们呈上那么多璀璨厚重的艺术珍品。

时光网今天的特稿是“文明始于雅典,诗意死于安哲”,刚好这几天快把《野蛮大陆》读完了,了解了那片土地上的历史,才能切肤体会安哲的伟大,这就是大师中的大师!那些历史的重量,呈现在几个人身上,由一个诗意的电影导演,这电影又一次看呆我了!除了膜拜你还能做什么呢!看了这样电影才感觉,不看到这样的电影,人生真的就是不完整。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夏天的滋味 聂鲁达 冰的融化 阿尔卑斯的激情 魔鬼深夜秀 猎人们 慢慢 至关紧要的岁月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