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Soran Ebrahim / Avaz Latif
导演:巴赫曼·戈巴迪
语言:库尔德语
地区: 伊朗 / 法国 / 伊拉克
编剧:
类型:剧情 / 战争
上映时间:2004-09-10
别名:会飞的海龟 / 乌龟能飞 / Lakposhtha parvaz mikonand / Turtles Can Fly
用户标签:伊朗,战争,儿童,伊朗电影,伊拉克,人性,乌龟也会飞,2004
片长:98 分钟 / 95 分钟 / Argentina: 97 分钟(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 Turkey: 92 分钟(TV version)
imdb编号:tt0424227
伊朗与土耳其边境地区,连年战乱及外国入侵导致这里成一片焦土,民不聊生。少年们为了生存竟然捡拾地雷换钱,由于缺少安全防护措施,他们在突如其来的爆炸中失去肢体甚至生命。卫星(Soran Ebrahim 饰)是这里的孩子王,他带领小伙伴们过着动荡的生活,并见证着战争为孩子们的精神和肉体所带来的无法弥补的创伤……
本片荣获2005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特别推荐奖和和平电影奖、2005年Festróia – Tróia国际电影节金鸽奖、2004年罗德岱尔堡国际电影节人道主义奖、2004年伊斯帕罕国际青少年电影节金蝴蝶最佳影片奖、2005年墨西哥城国际当代影展观众大奖和最佳影片奖、2005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观众大奖、2005年圣塞巴斯帝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CEC奖和金贝壳奖、2004年圣保罗国际电影节观众大奖和荣誉奖。
阿德琳在影片中的形象永远都是悲苦,秀丽的面孔难掩内心的伤痛,疲倦的面容里深藏着苦难。她总是背着那个有着眼疾的小弟弟,她与哥哥一起,是流落在这个村落里的难民。他们一家,与这个村子里的其他小孩有着距离,但“卫星”喜欢上了她,虽然与她的哥哥有着矛盾,却总是帮助着她。但阿德琳柔弱的外表之下,却有着极其痛苦的回忆,她的肩上背负着不仅是那个眼瞎的弟弟,也是整个库尔德人的苦难。她无力去承受这些痛苦,生活对于她来说是毫无希望的。她的希望是抛弃身上让自己难以承载的秘密,她的最终归宿就是那泓深潭。潭水可以掩藏折磨她的秘密,潭水也可洗涤去伊拉克军人加于她身上的耻辱。
欲哭无泪的无力感。他们倍受战争的摧残,住在残破废弃的坦克里,没有灯光的帐篷里,他是全村最大的孩子,名叫卫星,他指挥全村的孩子,靠挖美军的地雷生存。她被美军强奸生下了一个失明的小孩,他没有双手能预知未来却无能为力改变。女孩带着失明的私生子跳河自杀,卫星为了救小孩踩中了地雷,战争终于结束了,小男孩用自己挖的全部地雷换了一只萨达姆被炸毁的手臂雕塑送给了卫星,残腿的小男孩决定回到城里找工作。预知未来的残臂男孩没有了家人。战争结束了,然而,绝望依旧在蔓延。哪怕是深海里的乌龟,也会渴望飞跃海面,遇见光明吧。
以一群孩子为主角 在这片战争的土地上 命运的沉重让他们有着超龄的成熟 卫星带领着孩子们挖地雷赚钱 会预感的独臂男孩却无法改变现实 年幼的女孩眼里总有无尽的悲伤 在生命无法被保证的情况下 没有童年 学习也不被重视 真实而残酷他们无助却善良 顽强生活着 就向往着会飞的乌龟一样 等待着属于自己的希望诗意性的镜头 非现实的插入 青灰色的影调 带有民族特色悠长哀婉的配乐 人物近景与俯拍大远景交织 人们的伤痛与这片土地的破败一览无余导演很会利用环境本身营造氛围 枯树山崖等使得画面具有造型美感
影片从始至终都没有正面的刻画战争,没有血肉模糊,也没有惊心动魄。导演只是不动声色地藉着孩子们的眼光导引冷峻的镜头,孩子们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竟奇迹般焕发出难以名状的美感,而潜藏这美感之后的悲哀与这美感所导引的生命力就悄悄印在人们的心里。无论是可以预测未来的汉高夫,还是积极乐观的“卫星”和一群住在土伊边境难民营里的孤儿,都饱受战争的摧残。一群完全没有表演经验的孩子,能够将富于浓重悲剧色彩的角色演绎得天真但不稚嫩,老成而非世故,这也为本片赢得了世界影坛多个大奖。
导演的视角聚焦边境难民区里孩子们的悲惨宿命,控诉战争的残酷无情和道德沦丧。叙事有些松散但也很有策略:从孩子王卫星的视角展示难民营的生活状况和战争局势,看似苦中作乐又顽劣不恭的儿童群体,反衬出流浪兄妹的身份悬疑,而后揭开他们前史的情感创伤更是重磅炸弹,小弟弟的身世和命运才是最纠结最残酷的人性伦理考验!断臂少年的预言增强了神秘悬疑色彩;影片因叙事导致前后情绪基调差异大,却也让情感冲击更震慑人性;导演善用空间和环境强化气氛
比起那些装神弄鬼的恐怖片,更像是恐怖片。不在于吓人,而是透过朴实的影像,将存在于现实角落生活中的残酷与不堪真实地展示给观众。看着孩子们在战争的摧残下苟且偷生的过火,于心不忍又爱莫能助。全片尽量只将孩子放在镜头中,多朴实的镜头,也不乏从卫星角度俯拍的全景这样皆具塑造和叙事性以及回忆女孩被凌辱的抒情性镜头。地雷爆炸一场无疑是将希区柯克的悬疑理论运用得很完善的体现。
微博上我关注的一位摄影师,她发博让大家推荐“小孩子”电影,我推荐了四部《小鞋子》《白气球》《瓦嘉达》和这一部《乌龟也会飞》。都是波斯语电影,这一部比前三部沉郁的多,可能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它给我的印象也最深刻。战争背景令这些“小孩子”被迫加速成长,无可避免的去经历成年人的遭遇,画面宏达,刻画细腻。我真的想给100颗星。
在一声声惊雷、炮火和枪声中,在明明是童话故事的色调画面里,在战地驻扎的白色帐篷的边上,一个又一个小孩儿靠捡地雷生活。他们的童年是时时刻刻炸开的砖瓦,死亡好像对他们来讲没有特别的什么。即使被雷炸掉了胳膊或腿,拄着拐杖也是笑着的。所以这种对比太强烈,要平静地看完并不容易,基本上都像处在窒息的水下,呼吸困难到不行。
正如人民所说,战争从来就没有赢家,只有幸存者。身处在和平地区,但也不完全是和平年代,在中东,很多战火连绵下又有多少这样的幸存者或者不幸者呢,战争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有毁灭,还要有思考。多么希望这个世界那些仍在战乱的角落能早日和平,我们也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希望世间的所有后代都能生活在一个和平、自由的环境里。
7分!为了逗里加开心,帕修便举起自己那只伤残的腿,装作是一挺机关枪,我无法忍受那样一只因为战争而伤残的畸形的脚握在手中当玩具的感受,也无从想象,一个被战争伤害了的孩子,如何还能笑得像帕修那样灿烂,那样心无芥蒂。也许,这就是生长在那样一个特殊地带特殊年代的孩子所特有的生命的强度与韧性。
看完辗转反复睡不着。战争之下的孩子们,不是身体有残缺就是心理创伤。不管命运有多苦难,孩子们顽强的活着。他们展现出来的求生欲给我以生命的力量。被其中最残酷的故事击中,全程湿润着眼睛看完。我再次感受到电视新闻里旁观者心态的冰冷文字和影像无法与电影所展现出来的摄人心魄的力量相提并论。
孩子们的残缺身躯源于成人贪婪丑陋的灵魂,在这里,大人愚昧、麻木不仁,孩子为了生存变成了市侩商人,活在地狱里,活在遍布雾霾的天空下,最纯真的东西却仍在闪闪发光;若从未见过多瑙河,应如何分辨她的气息?感谢我们身边的一切人性与情感,离乱与生死都轻如鸿毛,却令我们有不堪承受之重。
伊拉克战争中一群靠着挖地雷维生的孩子的故事,用这些孩子的悲剧控诉战争的罪恶。女孩被强奸生下畸形儿,最后亲手杀死孩子,无臂男孩、独腿男孩、失明男孩的身体残缺也让人心痛。故事不错,但是不太习惯导演的手法,写实主义中又带有超现实的色彩。p.s.中文字幕翻译的很差,需要看英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