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导演: 特伦斯·戴维斯
编剧: 特伦斯·戴维斯
主演: 辛西娅·尼克松 / 詹妮弗·艾莉 / 基思·卡拉丹 / 艾玛·贝尔 / 乔迪·梅 / 安妮特·白兰特 / 米尔斯·理查森 / Catherine Bailey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比利时
语言: 英语
字幕: 中字
上映日期: 2016-02-14(柏林电影节)
片长: 125分钟
影片展现美国传奇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
艾米丽 狄金森的一生住在房子里,和家有关。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生活平平无奇的诗人,所创作的那些诗篇,如此富有生命。 影片是“不好看的”,因为狄金森没有杜拉斯那样的“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会是一个妓女”……那样跌撞起伏,活色生香的经历。正如她喜爱的勃朗特姐妹,勃朗特姐妹们生活在村庄里,最远到过伦敦,却写下了令人惊异的文字,最终死于伤寒。艾米丽同样,生活如此简约,甚至于贫乏,她脑海中那些瑰丽、天空、太阳、夏季的赞美和怜伤是哪里来的? 诗是来生的慰藉,将我们包围。对于她每个可能展现出的友情、爱情,我都是小心呵护的,因为狄金森她的感情是埋藏在地表之下的,唯有诗句是自由的。狄金森生前只有发表过七首诗,死后才被人歌颂,被送上神坛。 我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你,狄金森,这里不是天堂…
“申讨一部你没有看过的作品,就像去罪恶之都一样令人失望”不过,因为很多人申讨而消去一探究竟的欲望,会避免一定程度上的失望。电影里的狄金森,失去了她的可爱,除了和布范小姐的对话闪烁着幽默。对追求者刻薄,如果防御是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又为何对他人的示好咄咄逼人?看下来人物性格有些单一,且心理活动展示得不够细腻,所以哪怕有流传于世的名声,我们也很难和这个女人产生共情。电影的台词过于话剧,不管是狄金森张开双臂喊出那句“哦,家庭,哦,生活,如此美好”,还是姑妈那种“爱德华,你的孩子们让我震惊了,他们得回房间挨打,每小时一次”做作的调调,引起轻微不适。另外,真的很喜欢导演的《蔚蓝深海》啊
但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日常的工作,这是上帝对于一个没有希望的人的让步。“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你得到慰藉吗?”“我们这些过着小日子的人,缺乏一种特殊的爱(的能力),我们最能明白怎么挨饿,我们欺骗自己,然后欺骗他人,这是最糟糕的谎言了。”“但你的灵魂是无悔的。”“无悔是不能用来描述幸福的。”——字幕组已经很棒了,但是理解狄金森真的不容易,忍不住翻译了一小段。看电影时数次泪目,录了一段发给老同学,当年她毕业的时候论文写的狄金森,我们的青春啊。
诗化的叙事与台词极力还原了一个诗人敏感又精粹的一生,她深知自身文学的弱点,这种高度自觉让她自嘲希望死后被铭记,她有更深的层次,不会显现,是会被揭露的,于她而言,女人并不是宁静的琐碎,而是内在的革命心理,她一直活在这种重压之下,现实的平庸与艰难消磨着一个诗人内在的生命热情,但事实上她内心的情感始终被忽视、被掩埋,她一直试图将这种激情隐藏、冰冻,对于世界的过度防御让她隔绝了真正的情感,活成了被压抑的激情,犹如冰冻的火焰。
晦涩难懂,整个电影用碎片化的故事讲述,我无法感受到艾米莉的才情,以及家庭对未嫁女的包容,还有一点未提及艾米莉写诗生涯的两位重要导师,两段感情也很隐晦,几乎是匆匆带过。艾米莉应该是比较敏感,细腻,孤独,痴迷写诗,体弱,敏感,善妒的美国女子,里面完全刻画成一个英国传统倔强的唐突女主。总感觉导演在刻意展现她的个性,病态的个性,与我认识的艾米莉相差甚远。3颗星给电影里面好看的长镜头和油画一样的影质。
豆瓣评分不高,其实挺不错的,剧情或许欠缺戏剧性,但台词相当用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刻画均见匠心。南北战争前后新英格兰的美国社会,看起来还是非常英国味的,甚至女诗人那种女权意识、独立性和写作爱好,也和同时代维多利亚英国同一步调。除了其个性,家庭环境可想也影响很大,印象颇深的是其父说“温顺这个词听起来太像奴性了”。本片台词很精致,字幕翻译略欠推敲,有一处将弥尔顿的《失乐园》译成“失落的天堂”。
学习需要,为了了解女诗人狄金森搜到了这部电影,意外的喜欢。宁静是世人们看到的那个孤独的她,对人格独立性的追求、与周遭的抗衡是她内心永远的冲动,而她所有的热情都献给了诗歌。也唯有诗歌可以与她常伴。电影画面很唯美,喜欢英伦调调的一定会喜欢。最后,其实十几岁时,我也曾想要过这样的一生,只可惜最终沦于凡人。所以,传奇女诗人,终将只能是不可复制的传奇。
整体而言,是用诗串起来的影片。艾米丽深居简出宁静生活与她笔下涌动着热情的诗句是一组非常生动的对比。感觉艾米丽的诗像河流,流淌过生活、爱情、疾病与死亡。后半部艾米丽生病时有一段配乐我非常喜欢,有点拉赫的感觉,深沉又有力量。遗憾的是情节上我觉得衔接的弱了,即使有诗句但还是缺乏了些叙事的感觉。总体而言很到位了,是艾米丽迪金森。
读不懂英文诗损失大部分乐趣,再次恨自己是文盲。当然也怪翻译的不好,虽然我也不懂,但就是感觉翻译的不好。很老实的传记电影,用诗人的诗重现诗人,导演肯定很迷狄金森。应该是很不错的电影,但不得不承认很多意境都体会不到。唯一买过的一本狄金森还扔掉了……说实话我试着翻译过一首,感觉比本来的翻译好hhhhhhh对不起我太不要脸了
她用宁静的一生去守护灵魂的热情,或者说正是内里的那份热支撑起她静如涟漪的生命。典雅庄严而又诗意的传记影像,特伦斯·戴维斯对于素材的结构和表现方式赋予本片冷淡而又真切的吸引力,几乎硬切的时空变换,却贯穿了人物较为完整的心灵脉络,几场幻想戏份更将人物深处的渴望和迷惑凸显。虽然整体略欠通透,但表达总可说深入。
以诗歌的形式为旁白贯穿了影片的从头到尾,这个女诗人对于自我灵魂的剖析也一点点地展现在眼前,一个理想、浪漫、与众不同却又不甘平庸的女诗人,在面对自己的和世界的丑陋时如此令人揪心的问着“为什么这个世界变得如此丑陋?”对妹妹温妮问道“你为什么还爱着我?”人生之完美为何,大概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一个答案吧
画面太美了,服饰也超级好看,好复古!对话好矫情的感觉,作为一个有主见坚持自我的诗人,狄金森应该不是圆肩驼背大吼大叫的样子的吧,这与诗人的气质也太不符合了。国外的传记专注于表达主人翁的思想性格,反之国内的喜欢叙述人物生平经历,只反应思想感觉整部影片都平平淡淡的,毫无波澜起伏。
艾米丽狄金森第一次接触她是在无比美妙的痛苦的痛苦里的诗,后面看过她的一些诗都了了而终....一是因为确实文盲....而也是不了解背景...再找找艾米丽狄金森的纪录片看看...也许会有用。但是我觉得电影吧...真的是看不懂...文化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但是不用逻辑去看,还是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