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女政委电影

 
电影译名: 同志 / Komissar
影片导演: 亚历山大·阿斯柯尔道夫
豆瓣评分: 8.00
影片地区: 其它
影片类型: 剧情,战争
上映年代: 2004
影片时长: 110
更新时间: 2018-05-13 19:12
浏览次数: 511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女政委电影演员名单
诺娜·穆迪乌科娃 , 罗兰·贝科夫 , Raisa Nedashkovskaya , 瓦西里·舒克申 , 谢尔盖·尼科年科 , Otar Koberidze
女政委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诺娜·穆迪乌科娃 / 罗兰·贝科夫 / Raisa Nedashkovskaya / 瓦西里·舒克申 / 谢尔盖·尼科年科 / Otar Koberidze
导演:亚历山大·阿斯柯尔道夫
语言:俄语
地区: 苏联
编剧:亚历山大·阿斯柯尔道夫 / Vasili Grossman
类型:剧情 / 战争
上映时间:2004-11-21
别名:同志 / Komissar
用户标签:苏联,苏联电影,战争,女权,苏俄,1967,俄罗斯电影,AleksandrAskoldov
片长:110 分钟
imdb编号:tt0061876

前苏联1967年阿•阿斯柯尔道(Aleksandr Askoldo)夫执导的一部遭禁20年的经典战争名片,根据瓦•格洛斯曼的短篇小说

苏联新浪潮电影,依然聚焦于人,从女政委到母亲、从军装到妇女装扮,身份和形象的转变是人性与母亲的显现。孩子们争斗的部分令人心感沉重,把反犹与欺压女性当作游戏玩耍。睡眠时分,导演使用长镜头在屋内游走,像个观察者,看着桌上的残羹剩饭,看着床上睡得正香的孩子,看着唱着歌谣哄孩子入睡的女政委,一种静谧而美满的情绪油然而生,与外界的战争形成反差。尽管影片不乏直接的对战争、改朝换代的控诉,但是因为有着对叶菲姆一家贫穷而又亲密的一家人的刻画,这样的控诉还不会显得生硬。

女政委剧照

失去人性的人 被信仰异化的人 不可能重新成为人的人 和被封禁的影片 被迫害的电影工作者//隐喻蒙太奇用得妙极了 抽象的心理的意识流的内容如何用具象的影像表现本就难的不行//如何用画面和音效达成疼痛的通感//电影在表现形式上在表达核心上的无国界是艺术的赋予//生活促人反思 那些形而上的抽象概念信任体系对于普通人而言意味着什么//虽然是视听语言课上拉的片 但我不觉得老师有理解到故事内核 或者往好了想只是他没说出来

女政委剧照

前苏联导演亚历山大·阿斯柯尔道夫执导的一部遭禁20年的经典战争片,导演本人因本片遭到迫害,这是他唯一的电影作品。该片的素材由高尔基电影制片厂摄于1967年,苏联国家电影资料馆工作人员保存,于1987年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加以修复、完成制作,并上映。影片根据苏联作家瓦·戈罗斯曼创作的小说《在别尔吉切夫城》改编。故事发生在苏联内战时期,把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赤裸裸地展示。

女政委剧照

差。1967年拍成1987年才上映,并在柏林拿了奖,其实这片子是爱森斯坦式混乱剪辑留给苏联电影最后的遗产,60年代以后再没有人用爱森斯坦的方式剪电影,他的影响力随着斯大林的死亡烟消云散,并且他个人也只是在40年代之前乱剪。这个角度看,本片是一部化石般的作品,记录了爱式狂暴瞎他妈剪的最后荣光

女政委剧照

8/10。战争按照男性的标准把女政委变得冷酷决绝,生育使她暂时搁置军人的威严立场,面对铁匠不满地搬出房间家具和床铺这一切沉默不语,接受新鞋和孕妇装的好意恢复了母性身份,帮忙钉铁窗时憧憬着搭载新娘的军官马车;沙漠/河流象征分娩的痛苦与婴儿诞生,慢镜头和声画对立、时空跳转的手法极有回味。

女政委剧照

1967年完成,2004年上映,一部传奇的苏联红片。看得译制版,良心配音。没有大的交战场面,没有酷刑没有屠杀,所以影片并没有实质性的看到为何遭禁几十余年,有的只是关于战争对于犹太人和原本生活的影响的对白,因为战争,丧夫弃子。影片结尾伴着最后一曲国际歌,战争的荒凉造就生活的凄凉。

女政委剧照

发生在俄国内战时期的故事,虽然女红军是主角但是最有代入感的角色却是犹太人叶菲姆,很多重要的台词也都出自他之口。地窖中起舞的叶菲姆一家,犹太人被驱赶时画面所呈现出的血红色都令人难忘。红军的战斗画面出现在了闪回中这些画面都有种超现实的意识流美感。PS某些台词国内引进时被剪掉了。

本片刚诞生,就遭到了禁映,拷贝被剪得支离破碎,一些素材被焚毁。编导阿斯柯尔道夫受到迫害:他被扣上“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帽子,并以不适合从事电影工作为由把他从制片厂除了名,甚至还企图以挥霍资金的罪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但著名电影艺术家格拉西莫夫和舒克申始终是支持他的。……

是因为不够红,所以变成了一部禁片么?只是现在看来,影片更多的是对于人物精神状态和时代风貌的捕捉,无论是大人的戏份,还是孩童的戏份,隐隐约约都有恶和暴力的成分存在,而红军,他们并不是所谓的救世主,只有人们自身,才能为自己的选择付出行动。光影感也不错,属于会喜欢的类型。

女政委,犹太夫妇,都演的很棒,犹太男人看得出是个老戏骨。许多镜头有塔可夫斯基的味道,但也有些不同。女政委生孩子,做梦时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似真似假的影像是这部片子的亮点,确实与众不同。但片子似乎还不完整,情节缺失。孩子打闹的情节真是拍的好,极为少见

4.5。1.以诗意长镜头呈现梦境姿态的现实。2.孩子持枪瞄射布偶。3.士兵扫沙与暴雨、耳光的声效叠合。4.万马奔腾至坡原墓冢。5.男孩围缚女孩同增村保造[音乐]。6.Schnittke配乐的内性愤怒与感伤。PS:隐喻很多,被禁理由昭然可见。

马是听从命令,方向明确,驴是摸着石头过河,两者是女政委生产前后的比照。黑白变成血红色,再配上惊悚的音乐,让女政委摇摆在两个角色之间。她需要解救的不只是自己的孩子,还有收养他的非叶姆一家和被迫陷入战争漩涡的所有人

长镜头叙事美学和蒙太奇叙事美学的完美结合。叶梅林“生产”那一段,运用了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蒙太奇手法以及声音的蒙太奇化表现,现实中的声音与抽象出来的声音混合、交替使用堪称完美。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夏天的滋味 聂鲁达 冰的融化 阿尔卑斯的激情 魔鬼深夜秀 猎人们 慢慢 至关紧要的岁月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