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The Dalai Lama / 理查·基尔 / 布莱尔·布朗 / Mark Epstein / William Stanley Merwin
导演:David Grubin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David Grubin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2009-07-21
别名:
用户标签:纪录片,宗教哲思,宗教,佛陀,美国,佛,記錄片,documentary
片长:129分钟
imdb编号:tt1478841
两千五百年前,在印度诞生了一个新的宗教,它始自于佛陀的思想。佛陀是印度的一位圣人,传说他在一棵大菩提树下获得觉悟而成佛。他从来不曾宣称自己是人间的神或神的使者,他只是认为他是一个找到了某种““平静”的普通人,这种”平静“,其他人也能找到。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他的生活----- 一段与我们这个时代尤为相关的旅程。
他二十九岁还是悉达多王子的时候,佛陀离开妻子、孩子和家人,为的是要理解苦难的本质,寻找解脱苦难的方法。悉达多离宫后,跟随众多名师学习,练习打坐、冥想和瑜伽,而后进行长达六年的苦行,但是这些方式解决不了他内心的疑惑,每次从定中出来后,他依旧被心里的痛苦折磨。此时,悉达多明白了:他应该往内心看,相信自己。人有可能从苦中解脱,问题在于,如何与心中混乱纠结的欲望共处。人们常常误解佛教,说要消除苦难必须先消除欲望,而佛陀说的是对待欲望要聪明一点。静坐冥思的目的,不是为了消除愤怒,消除欲望,而是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每当体验到这些情感的时候,我们就深陷其中受其纠缠,而佛要穿越其中,然后平静地从另一头出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分别执著,不能证得。
佛陀说,我的随从不应该出于虔诚而接受我的教义,而应该出于自己的体验,即使佛陀本人,为了获得最终的觉悟,也需要花大功夫,因此,根据理智和常理去调查通过逻辑的调查,如果有什么观点与事实产生矛盾,我们就有权利拒绝。4、佛陀病倒在居师那迦,这是尼泊尔边境上的一个偏远的村庄。现在他将永远离开人世,他再也不会重生,再也不会死亡。佛陀跟弟子说,也许我走了以后,你们当中会有人说,我们现在没有老师了!但是你们不应该这样看,让我交给你们的佛法和戒律,成为你们的老师,所有的个体事物都会消亡,不辞辛苦地继续努力。这就是佛陀的遗言。我不是你们的灯,不是你们的主,你们已经跟随我很久了现在做你们自己的灯吧!
对于释迦摩尼所有的叙述里,最不重要的就是他的生平。首先佛教在诞生后的500年里都秉承不造像、不记录的原则,口口相传会造成含义变形的道理我们都了解,在一个没有纸张的年代,500年可以导致怎样的偏差可想而知。佛法的部分我尚且可以理解它属于“道理”或“定理”,是不会随着时间传播而造成大的偏移,但是佛陀的生平,你去绘声绘色地讲,呈现细节地讲,这本身就背离了真实。其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教的核心理念是破除一切执着,包括对于佛陀生平的执着,大段地通过讲述佛陀的故事以此来体现他的“神性”,这更像是西方宗教的作为。
通过讲述佛陀的故事来讲述佛教的意义,非常朴实,非常平和,脱离了那些过于神话的内容而阐述佛陀领悟的经历过程。可以说其实完全超过我原先对于佛教的理解,而且这中间更多的是一些哲学的探讨。其实我虽然因为家庭关系从小是佛教徒,但看了这片纪录片后才明白在我未知和未曾细想的瞬间,佛的真正意义早已在人生的经历中体现。世间是苦果,一切都在变化,但我们就是自己的宇宙,学会尊重和接受变化,智慧的面对欲望,慈悲而喜悦。
简述佛陀生平及佛教基本理论,不喜欢神话故事的部分,但对一个2000多年前的产物,应该认识到跨越如此时间流传下来的不易和变异。话说回来,在这个暧昧又不确定的世界,真假似乎已经是个伪命题,若说佛陀只手触地引起地动天摇是神话,对古人来说如今电脑手机大概也是神话;佛教提倡看透生死万物,尽量寻得安宁与解脱,而知识与技术能做的事,大抵算是殊致同归;那么世界的存在,就仅仅只是存在着吗,或许是的。
:人们都喜欢听故事,我们能从中长见识。佛陀的一生是一个典型的旅程。但故事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大家都明白苦难,它是我们跟大家共享的东西。是即完全私密,同时又完全共享的东西。记名字,悉达多(佛陀)Original Question:Life is painful, life involves change.:我们不是很高兴,或者说,即使我们高兴,可是转瞬即逝。
这不是纪录片,仅仅是一个故事片。。。没有史料,只有各种传说和故事的汇集,,两倍速+快进,只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达赖喇叭也在,演员表里没列出来;;;看到西藏那些虔诚的佛教徒,衣衫褴褛,缺胳膊少腿。。而布达拉宫的金银财宝以及分布在世界各地金碧辉煌的佛教寺庙。。。宗教洗脑可恶的多,当然,痛觉只是一种觉知,信徒过得再惨,只要精神是享受的就无可厚非,管他那些宗教领袖们多么奢侈无度
欲望之神问道,谁能证明悉达多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最高的智慧?佛陀伸出手,用手指触摸大地。他说,大地是我的证人。他说,玛拉,你不是大地,大地就在我的指尖下。“我们这里要说的就是大地。接受大地,而不是拥有大地。不占有大地,但是大地就是这样:被滥用、被剥削、被轻视、被抛弃、被耕犁、被开采、被鄙夷,等等等等,但这仍是大地。我们的一切都是大地的。”
很浪费时间啊,讲的是释迦牟尼的一生,真的就只是一生,过度通俗化了,对不起这个中译名的美感。考虑到这些故事都是佛经里记载的,这个纪录片对原文描写得那么精彩的机锋只传达了十分之一?还是太不应该,我突然深深地感谢起玄奘来。里面用到的动画很鬼畜,配乐竟然只有一首,艺术作品可不可以选一些唐朝的啊!美感很欠缺,佛教纪录片还是不应该看西方的
动画制作地真美啊,对佛陀一生悟道说法做了详细梳理。看下来,有两个体悟:1.佛家四谛言人生皆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无一可免,苦恼的根源不在外界,而在内心。人可以超脱苦难。超脱之法,非禁欲苦修,非刻意逃避,而是直面内心,内在关照。2.佛教教义是对心灵世界的研究探索,以求宁静。
佛陀教导人们不再把情感集中在对自我的狭隘认识上面,油然而生一种单纯的慈悲。慈悲,来自于对暂时、瞬间、流动的理解,一样东西如何变成另一样,每件物品和每个人都是相连的,从来不是独立存在。反观内心,追问自身,获取真知。通过打坐冥想来修行,修行者越来越平衡,最终进入一种情绪非常镇定的状
把佛陀的生平讲得很清楚,澄清了许多佛教的误解,非常好的入门片。佛也是普通人,有无能为力之处,令人感慨。片子里反复提到,佛并不主张人们信他,而是通过自己的体验觉悟,他不是救世主,每个人的救世主是自己,这与内地“菩萨救苦救难”有很大的差别。另,拜伦·凯蒂的思想与佛教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就是为什么我欣赏佛教。引导我反思,引导我修炼自己的内心,通往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自由,一条返璞归真之路。无论是净土、禅、密,都不重要,相信自己就对了。而伊斯兰和基督的教义,让我感到束缚。“佛不会告诉你谁创造了世界?世间是否有轮回?”我以为我不是佛教徒,却发现自己一直都是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