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绿草地电影

 
电影译名: 蒙古乒乓 / Mongolian Pingpong / Lü cao di
影片导演: 宁浩
豆瓣评分: 7.60
影片地区: 大陆
影片类型: 剧情,喜剧
上映年代: 2005
影片时长: 100
更新时间: 2018-04-20 20:36
浏览次数: 302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绿草地电影演员名单
达瓦 , 毕力格 , 戈利班
绿草地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达瓦 / 毕力格 / 戈利班
导演:宁浩
语言:Mongolian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宁浩 / 邢爱娜 / 高建国
类型:剧情 / 喜剧
上映时间:2005-02-15
别名:蒙古乒乓 / Mongolian Pingpong / Lü cao di
用户标签:宁浩,中国电影,中国,蒙古,儿童,大陆,绿草地,草原
片长:100分钟
imdb编号:tt0461804

世代居住大草原的蒙古族孩子毕力格(Hurichabilike 饰)与家人和朋友平静的生活,被一颗顺流漂下的乒乓球打破。他和好朋友二锅头(Geliban 饰)、达瓦(Dawa 饰)起先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夜明珠,后来从电视上得知,这个球的名字叫“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几个孩子为国球的“遗失”分外焦急,他们决定出发将乒乓球送还国家……
  本片荣获莫斯科儿童和青少年国际电影节“金天鹅”奖、200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影片、釜山国际电影节CJ娱乐公司选定大奖、西班牙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第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提名)宁浩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技术奖(提名)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提名)

十五年前的剧情放置于现在也是意义深刻。取景于一望无际的草原,我更愿将其看作为一片“没有规则的束缚,没有条框的制约”的境地。如果说孤独与快乐的举例有多远,我想那就是草原到都市的距离,这里的人很憧憬未来,渴望知识,在一些无厘头的表达中观众们甚至觉得非常戏谑,“草原上兄弟情谊最终,因此需要将乒乓球一分为二”,“骑马骑小摩托到北京”,不论是孩子们还是父辈们对“文化”的解答,满满的都是导演的黑色幽默。这种长时间生存于仙境的心理呈现,令人无奈,但从影片摄影或试听角度来看,我觉得导演表现的十分乐观,空镜头大场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此种构图完全可以充分表现人物对话,每当人物出现却留有充足的画外空间,遥望是影片的主题,而希望则是影片的传达主旨。

绿草地剧照

呼麦,又呼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刚毕业的时候某个下午翘了班,在学校湖边草地上听乌兰巴托的夜,一身鸡皮一眶热泪,你穿过风穿过云穿过一切,回来。一直认为喜欢草原的人都广阔,广阔的人都单纯,就像国家的球就要还给国家,一个球分享不了那就把它切开,做错了事就要挨打一样。连起了冲突的孩子都选择用摔跤来正面解决,大人们就围坐着看着,却丝毫不觉得冷漠。日落了,毕力格坐在栅栏上的画面,让我想起了黑马河的傍晚,乌紫的云带拉得那么长,你知道天要黑了,天黑了就没有地方可去了,天黑是会迷路的,所以才渴望着夜明珠,白天的草原有多壮美,夜晚就能有多寂静。

绿草地剧照

太好了太喜欢了,想到阿巴斯,小男孩的友情,一个乒乓球串起的故事,从捡到,到奶奶说夜明珠,然后各种要让他发光,还做了个网特别妥帖,挂脖子上,到电影里看到是打到洞里的,叫乒乓球,于是扔进老鼠洞,再到电视听到说事国球,就要去北京,再到回来被妈妈踩,被达瓦换铁环,毕力格达瓦兄弟反目,到长辈分一人一半,达瓦家搬走,毕力格上小学,看到体育室里乒乒乓乓都是乒乓球……最后打点在毕力格脸上,背景里是乒乓球声。真的是写剧本表演的吗,太像纪录片了。宁浩极早期作品,童真善良可爱又单纯。真的从那时候开始就有喜剧因子啊,无奈苦闷悲伤又有点想笑。

绿草地剧照

成名作《疯狂的石头》的前一部作品,相较之下实在是不为人知,但却同样值得推荐。没想到宁浩早期的镜头竟然如此冷静,配上内蒙古大草原的荒芜感,营造出的影片气氛恰当好处。开篇的拍照戏在十年后万玛才旦的《塔洛》也有类似出现,不知是不是一种致敬。故事围绕三个在大草原闭塞环境中成长的男孩展开,对于未知世界的一无所知和渴望是推动故事的最重要因素,而乒乓球就是这未知世界的一种象征。特别喜欢结局的处理,响彻体育馆的乒乓球声是敲醒了无知还是拉开了世界大门。以前的宁浩很真诚。

绿草地剧照

绿草地里面的那种摄影和构图真的是非常的优美,但是整个片子也感觉非常的文艺,商业性还是不够的,这种感觉,这种小孩子的那种世界描述的还可以,但是咱这个节奏啊还是不够的吸引,这种刚开始的时候都比较容易的去鄙视商业片,喜欢文艺片,但是讲好一个故事的原因是最主要的,怎样能够把商业和文艺中性质相互的兼容融合的更好,我觉得是一种更重要的那种,不仅仅是一个小片子,怎样去拿几个奖,更有更多的思考起来,窥探更多的国民性。

绿草地剧照

草原兄弟,架可以打,情不变,赌赌气就过去了。儿童片归根究底就一句话:给孩子们找事。伊朗电影找的好,可以是一双鞋子,一个书包,一颗足球。戏好不好,就看事找的好不好。近两年来当然儿童片可真是,比起宁浩来走下坡路。蒙古学龄前孩子生活里出现的乒乓球,这是宁浩给孩子们找的事,不落俗套。最搞笑的是乒乓国球竟然被他父亲一刀切成两瓣了! 虽然不乏荒诞,但是却也是由着另一种传统的"草原兄弟"价值观支撑。

绿草地剧照

中国第六代导演宁浩前三部作品几乎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当然《绿草地》与前作《香火》一样远离城市,草原的环境也延续了前作中的冷(非感知的寒冷),而再下一部就是叫好的“疯狂”系列开端《疯狂的石头》。乒乓球明明这么轻,却能承载童年分量,远离喧嚣同时也远离了发展,封闭落后的境地是否是错误,“世外桃源”的天真是否错误。摄影手法同宁浩前作类似,好几幕构图非常棒!宁浩导演前期冷门作品,还是值得一看的。

显然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宁浩风格,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演是应该具备驾驭各种类型和题材的能力的。一个关于“国球”乒乓的故事同样可以拍得趣味盎然。看得出资金上的匮乏,但导演还是在有限的资源内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开篇就是一个“看镜头”的有趣设计,让照相机视点和摄影机视点重合。天安门的背景和真实空间的巨大反差在营造出喜剧感的同时也展现了故事发生地的偏僻和闭塞。

-草原的蓝绿背景板本身就胜过一切人为布置,加上精美的摄影构图,真的是一种很美的享受。配乐的呼麦也还不错,有感觉。人物的表演可能没有那么传神但是反而看起来更质朴。-一个乒乓球可能就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而每个人都会去追寻自己心中的美好。姐姐想要去歌舞团,弟弟想去北京还“国球”,父亲想有一些新奇的玩意儿。这是生命发展永无止境的追求。

?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展打卡;大篇幅对蒙古草原风景的画面呈现和故事里孩子们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以空旷的视野更反衬出些许私人化的忧愁。人们的理念随着美丽草原上渐渐干涸的湖水一样,也慢慢开始流动直至消失,被新的风景替代。在这风景更替的季节,总得先经历些落叶凋零后的酸涩。作为宁浩的处女作,这实在是才华横溢的一部作品。

小孩子的心中总是有那么一件至关重要的东西。对毕力格来说,乒乓球最初代表着神圣,后来又代表着国家,他渴望守护这二者。同时这也是对他自己的守护,守护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感,守护心中的神圣纯真,守护心中的唯一。而最后导演利用一个声画蒙太奇将这一切都破坏了,流露出现实的残酷,蒙古族传统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逝去跃然而出。

纯美的大草原~可爱的草原人~当这些可爱的人认为一个兵乓球都是国家的的时候~国家给他们的是什么.......信仰的入侵~......环境的破坏~...人性的污染~...看似简单的故事~但在这水晶般孩子的故事中不断在表现着现代文明对纯美的亵渎.......这是一个看完后令人值得反思的好片子~

可爱极了的电影,结尾太棒!毕力格、达瓦、二锅头三个小朋友纯净自然的表演得益于导演宁浩千里之一的挑选,看到乒乓球踩坏达瓦细微抽搐的表情精湛至极。影片甚至超越国产大部分成人类别的电影,媲美小鞋子、契克等经典,是被严重低估的优质冷门儿童电影。宁浩自掏十万自编自导,次年,他拍了疯狂石头。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 彷徨之刃 留法岁月 玩的是古 往事如歌 我所经历的罗布荒原 胡同 草木人间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