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伊迪·塞奇威克(西耶娜·米勒 Sienna Miller饰)出身于显赫的家族,她曾是剑桥艺术学校的高才生,而后来到纽约发展。在一个画展上她遇到了她的偶像——前卫艺术大师安迪·沃霍(盖·皮尔斯 Guy Pearce饰),而安迪亦被她的美丽与独特气质所折服。
安迪邀请伊迪到他的工作室拍电影,她欣然接受,随后他们的作品风靡美国。
由于不断地享乐与放纵,伊迪的经济出现了问题,她将要破产。而她的父亲对于她的生活状态并不满意,甚至不会给她留下任何遗产。
也就在这时,伊迪遇到了民谣大师鲍勃·迪伦(海登·克里斯滕森 Hayden Christensen饰),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
安迪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决定不再与伊迪合作。
伊迪该何去何从?
米勒演伊迪有一种纯情和质朴,她的嗓音和笑声很特别,与夸张时髦又坚硬潇洒的形象设计形成一种反差,让人反而有种亲近感。被安迪抛弃的工厂女孩,堕落又困苦的那段日子,蛮揪心。她做出人生中唯一错误的选择,失去了真正怜惜爱护她的人,却被信任且不舍的人抛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背叛,很快她被另一个女孩替代。安迪沃霍尔是很残忍冷酷的人啊,他的艺术与他的行为方式太统一了,消费主义、功利、拜金、喜新厌旧、变化、快速、狡黠、投机、轻浮。正如当时空虚的人们和时代,迪伦的批判还蛮一针见血的。这个女孩很可怜也很孤独,她被者虚荣浮华又冷漠的名利场抛弃,她太过孤独脆弱,十分渴望真情真心与关注。这使她堕落直到失去生命。这个历程就像追求刺激的年轻朋克女孩缩影,艺术带来的冷漠太过真实。海登的气质,摇滚男孩太让人喜欢。typical
电影讲述的是一代前卫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名噪一时的电影明星伊迪·塞奇威克以及民谣大师鲍勃·迪伦之间三角恋情的故事。“工厂”并不是工业生产车间,而是安迪·沃霍的工作室,名叫“工厂”。他大部分著名的平版画、电影剧本和表现性解放的短片都出自“工厂”。而三角恋的主人翁之——鲍勃·迪伦曾是“工厂”的常客。这里的派对狂野异常。伊迪·塞奇威克出身于显赫的家族,她曾是剑桥艺术学校的高材生,而后来到纽约发展。她与安迪·沃霍尔在一个画展相遇,安迪被她的美貌与独特气质吸引。于是带她去“工厂”拍摄,作品风靡美国。不断地享乐与放纵的伊迪,终遇经济危机,面临破产。而她的父亲因对她生活态度不满拒绝接济。这时,伊迪遇到了鲍勃·迪伦,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引起了安迪沃霍尔的不满。两人在1966年分道扬镇。
这个工厂女孩是安迪沃霍尔工厂的女孩,其实就是安迪沃霍尔工作室的女孩。伯乐发现了一块美玉,而也是伯乐毁了这样一块美玉,我知道有人会说是女孩自己没有自控能力占了毒品所以如此。但是你要看看女孩当时才几岁,有时候不能说你没有拿刀刺向对方,人就不是你杀的。五十美金的劳务,我从来不知道安迪沃霍尔是这么抠门的一个人。片中有一幕,安迪沃霍尔秃头没戴假发,拿着一张肌肉裸男的照片背对镜头坐在沙发上打飞机的镜头,没有前因后果作为铺垫的一个镜头,我不知道为什么看了这个镜头对他感到恶心。澄清:并不是因为同性恋。我支持爱无性别。
在物质横流的那个时代,伊迪有着她自己独特的美,画着浓妆厚眼线、耳戴大耳环、穿着前卫的她其实是一个善良真诚的女孩,只是她一直被利用,小时被父母亲利用,父亲爬上她的床,母亲假装不知道,长大后的她极度渴望有人真正爱她,给予她所想要的安全感。可是没有,不能说安迪是个冷血无情的人,他本身对艺术的偏执已经超过了感情方面的需求,我猜他也曾经深夜愧疚过吧。再说摇滚歌手鲍勃,他的确是真心爱过伊迪,但他没有耐心去拯救伊迪,他只是路过了她的内心后全身而退.....最后的伊迪虽然下掉决心走向阳光,却还是去世了。
3.0。2016.6.5日06:29想看,至2020.5.6日19:31第1432天。看完她,才知道摇滚歌词里唱的“abuse me use me, shut up and do me. Everybody wants something from me!”人就是有那么些时候,你害怕失去一切,但你很清醒这一切毫无意义。这些时候尤其对缺爱的女孩子无解…【这个时代人们忘记了什么才是情感,很难去关心别人,但是如果不用关心别人该多好,冷漠的对待一切该多好…】
安迪.沃霍尔可能是最方便cos的名人之一,万年不变的白金色假发和黑超墨镜,加上白痴似的表情和含混不清的语音,忘记在哪本书里看过,说他最好的作品是他自己。海登.克里斯滕森其实比鲍勃迪伦更英俊,但是却不如真正的鲍勃迪伦那么帅,他就是那种用来证明英俊和帅气不是同一回事的绝佳例子。西耶娜.米勒演的伊迪.塞德威克魅力四射,觉得她是一个被低估了的好演员。从《美国美人》中走出来的米娜.苏瓦丽让我看走了眼,当年古灵精怪的女孩身材现在走形,灵气全无。
先说一句和电影主题无关但很好感受的地方,身为女性无论自身有多少优势,一旦性别女也就会被社会当成一种整体资源了,这是受压迫的本质,也是阶级吃人的本质。回归电影来说,是人性并不是一条直线,动态的发展变化着,所有决定之前都必须尝试客观的评价自身,否则利来利往,早晚都变长各种世界里的一条跳不出鱼缸等到自然氧气消耗殆尽的鱼罢了。欧美国家或许女性更受影响,东亚语境里,青春年少的漂亮男孩也逃不出,被利用的悲剧归根结底只能依靠自身的警醒来避免。
剧情片就像是传记片—总围绕一个人物展开;这部传记片的力量又堪比纪录片,现实事件的力量让人哑口无言。她经历过得事件到现在也没第二个相似的人经历过,谁能同时满足这些背景:美国名望世家,被爸爸长期性侵,剑桥毕业,精通骑马绘画音乐舞蹈,约会鲍勃迪伦,安迪沃霍尔电影明星,众叛亲离,嫁给毒友不提过往,吸毒致死,享年28岁。《工厂女孩》的立场站在了同情Eddie的角度。
谁能告诉我!安迪沃霍尔艺术成就为啥被推那么高?一个复制粘贴就摇身一变成了现代波普大师。看完<工厂女孩>,更觉得他人品真的是渣透了!傍个美丽女富二代给他花钱,帮他免费拍电影,自己赚的盆满钵满。本来可以富二代可以在艺术上有所造诣,又偏偏毁在兼备了美丽的肉体和有趣的灵魂,但没有足够的智商,被这样一个gay利用了。。
凭直觉又看了一部在炫丽年华丧命的传记电影,一夜成为演艺圈宠儿又一夜成为一贫如洗的嗑药佬,让时尚界天王和民谣界天王同时沉沦的女子下场竟是这般残忍,看后不尤惋惜伤感,同时也科普了在书本上不曾有过的真实故事,配乐好听冒泡,波普质感独到,唯一吐槽海登演的迪伦只学会了眯眯眼和腔调,僵硬的不忍直视。
或许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但也是一个女孩短暂悲剧的一生,她有着非凡的美貌和财富以及本来可以让她安然无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许会出名度过一生的艺术才华。可惜,年轻的少女太过于轻信他人,太依赖于被人认可和爱的虚幻表象,在生活的深渊中不断坠落下去。每一个决定都是自己做的,每一天都跟自己斗争
辱没了三个人的电影。太八卦了,只呈现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伊迪,穷酸善妒的沃霍尔,薄情自负的迪伦,整个故事变成了一段猎奇视角的三角恋。也太架空了,沃霍尔和迪伦的分歧首先是对世界的认知不同,而非简单争风吃醋,沃霍尔用罐头牛头及地下电影冲击的是自恋的美国商业文明,而迪伦看到的是战争和饥饿。
安迪沃霍尔(演员)真的丑。女主角其实是短发很好看的女生。安迪沃霍尔配不上艺术家三个字。他和猫王炮制的流行文化让那些真正的艺术家都喝的西北风,让流行明星娱乐圈等等世俗肤浅功利又混乱不堪,制造那种只要你长得好看且敢乱来就可以收到名利的烂俗概念,侮辱了那些为艺术矜矜业业的孤独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