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离开的女人电影

 
电影译名: 离去的女人 / 出狱的女人 / The Woman Who Left
影片导演: 拉夫·迪亚兹
豆瓣评分: 6.80
影片地区: 其它
影片类型: 剧情
上映年代: 2016
影片时长: 226
更新时间: 2018-04-08 20:52
浏览次数: 498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离开的女人电影演员名单
切洛·桑托斯-孔奇奥 , 约翰·洛伊·克鲁兹 , 迈克尔·德·梅萨 , 诺尼·布埃诺卡米诺 , 沙梅恩·布埃诺卡米诺 , 梅·帕纳 , 梅恩·厄斯塔内罗 , 玛乔丽·洛里科 , 劳·罗德里格斯 , 卡凯·鲍蒂斯塔
离开的女人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切洛·桑托斯-孔奇奥 / 约翰·洛伊·克鲁兹 / 迈克尔·德·梅萨 / 诺尼·布埃诺卡米诺 / 沙梅恩·布埃诺卡米诺 / 梅·帕纳 / 梅恩·厄斯塔内罗 / 玛乔丽·洛里科 / 劳·罗德里格斯 / 卡凯·鲍蒂斯塔
导演:拉夫·迪亚兹
语言:英语 / 日语 / 菲律宾语
地区: 菲律宾
编剧:拉夫·迪亚兹 / 列夫·托尔斯泰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16-09-09(威尼斯电影节) / 2016-09-28(菲律宾)
别名:离去的女人 / 出狱的女人 / The Woman Who Left
用户标签:菲律宾,金狮奖,2016,剧情,威尼斯电影节2016,女性,亚洲,黑白
片长:226分钟
imdb编号:tt5843990

菲律宾导演Lav Diaz接近4小时的复仇史诗,讲述一位女性在坐了30年的冤狱后终于被证清白。然而好不容易出狱后,她才惊觉原来将她送进监狱的就是上流社会的爱人。随着菲律宾进入转型社会,仇富济贫的绑架犯罪开始冒头,女主角也趁机策划起她的报复行动。

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拉夫·迪亚兹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酷儿狮奖(提名)拉夫·迪亚兹第11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提名)拉夫·迪亚兹

先是被迫离开家庭与亲人,三十年后阴差阳错得以逃离了拘禁;独自躲起来与仇恨作战,即将分晓之际又不得不再次离开,推动着圆石继续跟无形堡垒做无谓的抗争。遭逢的所有畸零人,都是她生活支线可能投射出的轨迹。再怎么奋力反抗,结果一样是殊途同归。就像三十年冤狱轻描淡写地不了了之。迪亚兹是极为敏锐的镜头捕捉大师。看似随意放置的机位其实大有讲究。景深不远也不近,画框不大也不小,一个个固定的长镜头凝视着面前的所有对象;焦点是游移不定的,似乎没有特定的摄入对象,又仿佛画面内呈现的一砖一瓦都是主角,包罗万象信息量巨大。中段驼子关于假冒的警语,以及与霍兰达深夜无声对唱,都是对失声失语失足的强烈暗示。规则的力量日长夜大,希望还是只能寄托梦乡,悔罪也不过是以暴制暴的幻想。

离开的女人剧照

喊冤入狱三十载,练就一身蛮力,却生了一颗菩萨心肠,一朝沉冤得雪,已是物是人非,家破人亡。高金购枪欲寻仇,怎料常见江湖弱小心不忍,遂行侠仗义,游于夜间。终了,寻子之路无尽头,悲乎哀哉心中没有仇恨和希望,又如何能熬过这漫漫余生用一个女人三个半小时的史诗窥见菲律宾三十年的历史,电影中不时出现的时事广播新闻如同历史车轮的轰鸣声,提醒观众把故事投射到时代的坐标轴之中,不能以一瞬的时间是横坐标,菲律宾底层生态是纵坐标,画出来曲线的是带有菲律宾色彩的喜怒哀乐众生皆是蝼蚁,蝼蚁亦有感情让人看完三个半小时的无配乐、黑白、长镜头电影而不感到厌烦,反而有点意犹未尽,这是拉夫·迪亚兹的本事

离开的女人剧照

80/100,#FIFF6#她就像暗夜的幽灵,在看不到天日的街道上游荡,看着三十年来走过的岁月,积少成多的无助和思念在苟且着彷徨徘徊,就像是夜行的动物,在黑暗中闪烁着光亮而清澈的眼神,她悲悯的双眼注视着这个羞愧而反抗的社会。沉冤而不得昭雪,水落却没能石出,被万千尘土无限掩盖的真相在那一瞬间仿佛是那么的卑微而渺小。母女抱头痛哭的那一刹那,似乎只有背井离乡才是最好的归宿。 她在寻找的过程中不断隐藏,在隐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强大。强大的背后我们依然能看到她善良而坚强的最初信仰,她的余生都在等着那一刻的到来,就像电影里一样,希望总会眷顾努力而真挚的人。

离开的女人剧照

黑白影像的形式,固定镜头的使用会带来历史的距离感。开始的广播有交代时代背景。环境音,后面也有多次的出现,里面提及的绑架案有表现出当时菲律宾危险的社会环境。三十年的牢狱,女性的复仇。其实复仇这条只是隐线,遇到的底层边缘人物驼背,同性恋,这些更多的是勾勒出当下社会的一个截面。会喜欢无声的歌谣那一段。在夜幕下配合默契,会显的很温暖。对主角的塑造近乎于上帝一样,在能够预料的最后。没有了复仇的支撑,也只是一个想要找到自己孩子的母亲。会很憔悴,无望。在铺满寻人启事的纸张上面来回辗转~

离开的女人剧照

5.5 不认为Diaz拒绝共情,反而相反:通过稳定的戏剧张力积累观众的体恤,再暗示人物与观众的距离乃至体恤本身的微不足道。女主角看见远处有事件发生,会留在近景挣扎一会,再跑远参与到事件中(前男友被杀的戏虚焦+走近,恰好颠倒);而观众则停留在上一步。他的体系真是易分辨的简单,拍环境但更像是在拍一个“底板”,因为注意点是集中且稳定的,通常简化到运动的物体上,封闭地观看。如果剪辑是一种狡猾,那通过观看的封闭积累怜悯又何尝不是一种“偷懒”呢

离开的女人剧照

5.5不认为Diaz拒绝共情,反而相反:通过稳定的戏剧张力积累观众的体恤,再暗示人物与观众的距离乃至体恤本身的微不足道。女主角看见远处有事件发生,会留在近景挣扎一会,再跑远参与到事件中(前男友被杀的戏虚焦+走近,恰好颠倒);而观众则停留在上一步。他的体系真是易分辨的简单,拍环境但更像是在拍一个“底板”,因为注意点是集中且稳定的,通常简化到运动的物体上,封闭地观看。如果剪辑是一种狡猾,那通过观看的封闭积累怜悯又何尝不是一种“偷懒”呢

难以想象“电影菲律宾”该是怎样的一种打开方式,何况近四小时。放弃机位/景别/色彩/人物走位等调度手段,电影实际上是把空间/环境作为被摄主体,对话/旁白/画外音信息流充盈其间。改编自托尔斯泰,灌注的却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人是“多余的”,分裂人格兼具炽烈与冷酷,天主教义复刻的“人性”首尾闭环。虽然直面“被侮辱和被损害”,电影却在时空结构里抽空了可以共情和感知的一切要素,仅存光影量子。诚哉斯言,这是拉夫.达兹跳出作者意识的平行世界。

通过几个人的自白,看到了上帝在每个人心里不同的意义。拾荒的丑女人,对她好的人就是天使,对她不好的就是恶魔;驼子相信上帝,相信奇迹,因为曾经发生,可生活依然很苦;前男友做了很多坏事,毁了很多人的人生,他把罪责归咎于心里的魔鬼,偶尔愧疚偶尔坦然;桑德兰感觉被上帝抛弃,随之放弃了自己,却遇到女主人公,唯一真心接受并对待他的人,他用帮她杀人来报恩;女主人公做了30年冤狱,无法弥补,注定悲苦。黑白影像,固定镜头,显得真实又像在旁观。

保持立场的凝滞其实并不能代表迪亚兹对待历史的冷静态度。无论对菲律宾政府有着怎样的不满他四小时呆若木鸡似的记录都不是施展庞大报复的最佳状态。苦大仇深《离开的女人》真该做些减法,也最该让貌似与事件没有关系的镜头运动起来。好在本片知道历史无需按照物理时间来构建,只可惜最终是一幅底层民生的悲观图景随着女主的生命时间线一起生成。

很好看啊,也是很独特的观影体验。通篇固定镜头,但人情味还是在的,特别是hollanda的部分。缺乏过渡的黑白更迭,随故事变化的对比度,都很有趣,建构起隐喻化的神话气息。不断讲述“离开”,“离开”监狱,“离开”家人,“离开”复仇,结局却是被囚禁的,就像被4小时黑白影像禁锢的观众,自由是人生的伪命题。

聚焦单个人物,情节近似肥皂剧,固定长镜头又最大限度消解了其戏剧性,比《今来古往》好看多了。但单一的视角导致剧情中几乎只存在女主角一个“人物”,其他角色都像主角升级收队友路上反复遇见,可有可无的NPC。主角在底层的“游历”行为也令电影的政治控诉显得有些生硬,前作“历史全景”的震撼力因此土崩瓦解。

8分。漫长的监禁生活后隐忍的复仇之旅,她遇到社会底层的各式人物:卖鸭蛋小贩、异装癖、精神病。像圣人般救济他们,又在其帮助下接近自己的目标。异装癖认罪时妩媚得仿若新生。在穷人抗议政府拆迁民宅时我终于泪奔。复仇结束开始了绝望的寻亲。不到四小时恰好。观影于法国文化中心,VCD主办。05/27/18

又闷又长……竟然还拿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So,此片再次让我感觉:相较于欧洲三大电影节,我还是更青睐奥斯卡一些。(哇咔咔,《水形物语》刚好在我看了《离开的女人》后出中文字幕,更惊喜的是刚好在「第23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颁奖完毕后发现的,简直是在帮我完成观影计划呀!-18.01.12)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夏天的滋味 聂鲁达 冰的融化 阿尔卑斯的激情 魔鬼深夜秀 猎人们 慢慢 至关紧要的岁月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