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格巴维察电影

 
电影译名: 旅行之歌 / 殇城遗恨 / Grbavica: The Land of My Dreams / Esma's Secret
影片导演: 亚斯米拉·茲巴尼克
豆瓣评分: 7.60
影片地区: 其它
影片类型: 剧情
上映年代: 2006
影片时长: 0
更新时间: 2018-03-31 20:58
浏览次数: 358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格巴维察电影演员名单
米尔亚娜·卡拉诺维奇 , Luna Mijovic , Dejan Acimovic , Kenan Catic , 加斯娜·贝瑞
格巴维察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米尔亚娜·卡拉诺维奇 / Luna Mijovic / Dejan Acimovic / Kenan Catic / 加斯娜·贝瑞
导演:亚斯米拉·茲巴尼克
语言:波斯尼亚语
地区: 波黑 / 克罗地亚 / 德国 / 奥地利
编剧:亚斯米拉·茲巴尼克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06-03-01
别名:旅行之歌 / 殇城遗恨 / Grbavica: The Land of My Dreams / Esma's Secret
用户标签:波黑,战争,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德国,2006,青春,欧洲,格巴维察
片长:USA: 107 分钟 / Argentina: 100 分钟(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 Germany: 90 分钟 / UK: 95 分钟
imdb编号:tt0464029

波斯尼亚战争期间,尚在念书的少女艾丝玛(Mirjana Karanovic 饰)身心受到巨大创伤。战争结束后的12年里,她独自抚养女儿莎拉(Luna Mijovic 饰)长大,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女儿的学费,但母女二人的生活依然充满欢乐。
  然而艾丝玛内心深处却始终未走出战争的阴影,她必须经常去当地的妇女中心接受治疗。和母亲相反,莎拉则是一个活泼好动、性格像小男生的女孩。她始终认为父亲是一名烈士,在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学校即将组织郊游,规定烈士家属可以免费。而莎拉却无法提供任何相关证据,她因此受到同学们的质疑和嘲笑。在女儿的再三追问下,艾丝玛不得不去面对那令她难以忘怀的黑暗过去……
  本片荣获2006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人道主义精神奖和和平电影奖,2006年布鲁塞尔欧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Mirjana Karanovic)。

第5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亚斯米拉·茲巴尼克

她不是烈士的女儿,她是强奸犯的孩子,她不是战士的遗孀,她是一个在战俘营不幸遭到强奸生下孩子的可怜女人,她们是波黑的女儿。1992年3月,波黑爆发了波黑战争,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包围萨拉热窝长达四年,约2-5万妇女惨遭强奸。战争中的女性,本不应该承受如此的苦难2003年1月,塞族共和国军萨拉热窝-罗马尼亚军团的第一司令官斯坦尼斯拉夫·加利奇因对萨拉热窝的包围和恐怖袭击,在前南斯拉夫国际战犯法庭被判犯有反人道罪,判处无期徒刑

格巴维察剧照

1.虽然莎拉拿枪指着艾丝玛的时候,我忍不住要爆粗口,但必须承认这是一部好电影2.知道了艾丝玛经历的苦难,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艾丝玛看到萨宾娜跟男人调情,会跑去休息室痛哭;你就会理解,一开始面对佩尔达的示好,艾丝玛会逃避3.艾丝玛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精心编造了一个谎言,可是她不得不在女儿的逼问下,亲手揭开那个伤疤,真的好残忍

格巴维察剧照

“战前我是学经济学的。”“战后呢?”“战后我不再有勇气去学习了。每天三包烟。”“萨拉热窝,我的爱,波斯尼亚,你是我发间的花朵。”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与重。她不是烈士的女儿,她是战争杂种,她剃光了自己的头发,她会和萨拉热窝这座城市一起重生。这一年,柏林电影金熊奖给了《格巴维察》。这一年,中国的参展电影是3.6亿人民币的《无极》。

格巴维察剧照

擒熊作品。一部女性主义凸显的波斯尼亚电影。以群体黑色记忆笼罩影片的主题。萨拉和艾斯玛的家庭故事延伸到战争层面。情节的对抗,不断的累积仇恨,情绪的迸发提现了导演深厚的拿捏功力。生活流电影影响着观影者的情感走向。个体在战争残酷命运下,用行为彰显女性的光辉。但,战争给人类的酷刑用90分钟的影像线索来表达是草率的。

格巴维察剧照

6/10。我觉得什么''''讲故事手法真诚、不炫技‘''都只是为导演功底平庸的事实找借口而已,因为平静的画面下依旧可以暗涌着激烈情绪,譬喻小津、譬喻侯孝贤,可全片下来除了用’’母女‘’吵架、剃头发这种粗暴的方式外几乎感受不到导演所营造的任何内敛力,剧情也仅仅是靠政治性的东西讨巧,可看性太低。

格巴维察剧照

6/10。我觉得什么''讲故事手法真诚、不炫技‘'都只是为导演功底平庸的事实找借口而已,因为平静的画面下依旧可以暗涌着激烈情绪,譬喻小津、譬喻侯孝贤,可全片下来除了用’’母女‘’吵架、剃头发这种粗暴的方式外几乎感受不到导演所营造的任何内敛力,剧情也仅仅是靠政治性的东西讨巧,可看性太低。

格巴维察剧照

战后物资匮乏的波斯尼亚,中年妇女艾丝玛独自抚养女儿萨拉,她们经济拮据生活俭朴依旧充满欢乐;萨拉要参加郊游,需交200欧元,但烈士子女可免费,萨拉一直相信父亲是烈士,但艾丝玛没有出具证明;萨拉再三逼问下,艾丝玛说出残酷真相,当年在战俘营中被强奸怀孕。女性主义,女人坚韧无奈,母爱伟大。

“波斯尼亚是我发间的鲜花”,对于最多有一丁点挨饿记忆的九零后,这是学校灌输的无聊诗歌;对埋藏悲痛记忆的母亲,这是让她们承受凌辱又无从抱怨的血与蜜之地。电影里这些敏感易碎的角色,犹如萨拉热窝千疮百孔的危楼,平静中等候决堤,决堤后渴望谅解。而城里大部分人,都能平静的给你讲述类似故事。

三星半。二战后遗症电影。暗涌的创伤+命运的危楼+波斯尼亚的淡色悲伤。开场:闭眼聆听的女性群像。红衣莎拉契如达内兄弟的《罗塞塔》。诗歌吟颂那一幕充满了静默的力量。|波斯尼亚是血染的土壤,是祖先的土地。|我所有的路都带我回到你身边。PS:是为情绪电影,一代人的伤痕却要两代人来背负。

艳丽的色彩掩不住伤痛,民族的歌曲歌颂国家免不了战争。女性电影,母亲对女儿又爱又恨,女儿没有父亲,像男孩一样,在学校受到歧视,在家又被母亲粗暴对待,酒吧里的女孩总让她流泪,社会混乱,老板的保镖还是杀了人,孩子可以拿枪,最后母女和解了,相互坦诚,未来会更好吧。几处镜子的构图很美

泛绿的色调总是透着阵阵哀愁,尽管生活再孤独冷调,人性之光也总是能照亮片地平方。 母与子的喜怒哀乐,怒与哀的部分总是会刻意习惯的把它放在记忆边缘。其实如果没有怒与哀的加入,喜与乐也不会被那么强化凸显于心。格巴维察还有一个江湖,平头胡须黑道男也会为了一个侍女而选择另一种孤独。

泛绿的色调总是透着阵阵哀愁,尽管生活再孤独冷调,人性之光也总是能照亮片地平方。母与子的喜怒哀乐,怒与哀的部分总是会刻意习惯的把它放在记忆边缘。其实如果没有怒与哀的加入,喜与乐也不会被那么强化凸显于心。格巴维察还有一个江湖,平头胡须黑道男也会为了一个侍女而选择另一种孤独。

波斯尼亚人也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如果我能记得所有的事,我会去自杀的”,恐怕也是那些经历过战火的人的内心写照吧。面对这份压抑和苦难,生活还会继续,还能笑着唱到:“无论我走到哪儿,总是梦见你,我所有的路,都带我回到你身边,我期待着看见你的阳光,萨拉热窝,我的爱”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夏天的滋味 聂鲁达 冰的融化 阿尔卑斯的激情 魔鬼深夜秀 猎人们 慢慢 至关紧要的岁月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