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天真无邪的托马斯(厄内斯特·汉纳瓦德饰)是典狱长的儿子,与他父亲管辖下的一名犯人马丁(约尔根·普罗赫诺饰)秘密相恋。马丁出狱后,他们俩想从此长相厮守,可惜天不遂人愿。托马斯的父亲把他送到了少年改造所,令人惊讶的是,马丁居然来到这里,还伪装成了学校新聘的老师……(小易甫字幕组)
托马斯的心态始终处于“前俄狄浦斯”阶段,他的同性爱恋限于比他年长的马丁,在戏剧排练中,托马斯从马丁的怀抱中找到了归属感,原生家庭得不到的父爱,他在与马丁父子角色的扮演中,感受到了缺失的父爱,追溯托马斯上一段营地的轶事,可见他对营地中的那位男孩只有性,不能从其身上发现爱的痕迹,正因为机缘巧合,他参与到了马丁的戏剧排演中,热忱地扮演剧中马丁的儿子,从马丁那里寻得了一丝慰藉,便恋恋不忘,等其出狱。马丁和托马斯坐牢的换位,两人在牢狱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不难发现马丁已经过渡到“俄狄浦斯”阶段,通过对体制的反抗,完成了弑父行为,两次入狱,各种刁难,并没有摧毁他,而托马斯仍然处于“前俄狄浦斯”神话,从一个父亲手中逃脱,又掉进另一位父亲手中,他只能寄希望于身兼父亲一职的马丁,把他从严厉的父亲手中解救出来。
改编自同名自传小说,这部满富情绪的心酸作品也是针对恐同现象提出的对社会包容度与人格尊重的呼吁,同时也借阴郁而绝望的黑白影像反映七十年代由暴力捍卫的社会关系和时代精神。尽管在塑造反角时偏教程化,但俩男主角在监狱与劳教所里自由身份的换位以及在社会这一更大监狱里的强烈互动仍令人动容。
“请温和对待他”,似乎美好的生活与美好的爱情总是不可兼得的。牢房黑夜囚住你我也囚住了我们的爱,暗无天日的日子中我们的情絮滋生。监狱 少管所与新房 戏台 无一处不是强烈的对比,不强调做爱唯强调爱,尽管也许永远无法在一起 但念念不忘已是恋人间至上的爱。剧情略简单直白了一些。
《从海底出击》导演主演组合的低成本实录风正统BL片,就是那种饱经磨难不得善终的剧情特简单直接(一方未成年乃们同居隔天就见家长“请把你儿子交给我”会顺利才怪)艺术价值不高尺度止于激吻,但很养眼,约根隐忍坚毅真的好美,难怪少年把持不住,我觉得是年下攻^_^
欧洲人对隐忍的理解好过《伤口》之流数倍。爱是尽管人人都说同甘共苦是最好的关系他却不想让你受一点苦。“我从没生气,我只想让你过得好一点。”1977年啊!1967年同性恋才去罪化的英国怎么好意思称为腐国呢,德国才是彩虹最早的闪耀之地。
70年代的同志片有这样的结局可以理解,可是到本世纪初很多同性电影依旧是这样心碎的结尾,这就真的让人愤懑不平。心碎动人的故事真实地演绎,被囚禁的身份互换,二人只能用感情做支撑,也从中看出对青少年的成长空间和存在价值的摧残。
8.0/10 原本多美好的一个人呐!那么俊美阳光,充满活力的一位小天使,以炽热的心大胆追求所爱,从他再次进入改造院以后,他便不再反抗,他做了所有别人让他做的事,最后失去了自己,变得支离破碎。相爱之人亦不能相守,那世道啊!
劇情比較平平無奇,但是那種熾熱的愛實在是太令人喜歡了,亮晶晶的,偷看喜歡的人和在監獄裡以及陽台上接吻的樣子都太美好了。故事走向很平常,結局也不令人意外……為熾熱的少年的消散而感到遺憾,以及:艦長實在是太帥了,我站年下。
物是人非的自我憎恨 只有死亡可以安放 这部片子广度深度俱备 情感满溢 却让我更加对你德的电影现状感到气愤(讲真 下次你德无论再拍任何细腻题材 请直接交给信得过的导演来办好吗 你德有部这样的片不容易 满分鼓励
当看到两人在牢房里耳鬓厮磨时感到幸福甜蜜;当看到男孩在少管所的遭遇时感到心酸;当看到两人再次分离时感到惋惜;当看到男孩一步步沦为行尸走肉时感到痛心;最后以一声深深的叹婉结束。太棒的同性电影怎能如此冷门?
呃……這部主題不知怎麼被我看成了刑事處遇問題(尤其是未成年人法制)。然後看了近一小時才發現怎麼地名是瑞士而非德國 Orz 冷戰時期西德居留證應該不好拿? 蓬蓬頭造型似是當時特色。
3.5 一段不能被社会容忍的凄美爱情,虽说叙事直白并无多少惊喜之处,但作为70s的影片能把这段感情在那恐同时代描绘出来就已足矣。“身为同性恋非常艰难,人们总会找各种事刁难你”。
4.5 只有你温和待他。世界听过了你对爱情对一切的诉求,见证了甜蜜的代价,却背过身毁掉了爱人的容颜,击溃了少年狂意,用时间酿杯苦酒灌进你喉咙,电视上是他的旧照片,多好的牢房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