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姚安濂 / 吕玉来 / 石俊辉
导演:蔡尚君
语言:汉语普通话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顾小白 / 蔡尚君 / 冯睿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
别名:The Red Awn
用户标签:蔡尚君,大陆,中国电影,红色康拜因,中国,父子,2007,吕玉来
片长:100分钟
imdb编号:tt1281955
甘肃一个偏远农村,出外务工5年的父亲(姚安濂 饰)终于返回家乡。5年中他从未回家,甚至老伴去世也没能看上一眼。他经历了人生种种辛酸,最终却囊中空空,一身是病。年轻的儿子(吕玉来 饰)并不理解父亲的所作所为,父爱的缺失和丧母之痛让他的心中充满憎恨、悲愤,父子俩的关系尴尬无奈。为了生计,他们开着红色的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到周边乡村为别人收割作物。一路上父子俩因代沟和生疏导致冲突不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紧张气氛渐渐缓和……
本片荣获2007年釜山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2007年希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
第1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提名)蔡尚君第1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协会奖蔡尚君
儿子在麦穗田里犹豫,最终还是奔向大巴车跟父亲走了同样的路,结尾加一星。蔡尚君在第六代导演里对于一些人来说还是较为陌生的,很早就看过由他编剧的作品《爱情麻辣烫》、《洗澡》,到后来他编剧导演的《人山人海》,再到今天看的这部处女作《红色康拜因》,实际上观片的顺序有些颠倒。这部处女作我认为除了摄影之外,其他方面都显得不太成熟,尤其是父子之间由隔阂到和解的过程,剧作没有大问题,就是台词(包括方言)、表演的处理上都有一些用力过猛,尤其是父亲,但是黄璐的出现算作一个惊喜。但总的来说,作为蔡尚君的处女作本身也就是一个小惊喜了,红色的康拜因在麦穗田里的画面还是比较印象深刻的。
小伙子很UB啊,能站在麦田里手淫。真是麦田守望者。老子指示妓女勾引自己的儿子,还帮儿子买单,这样的爸爸很前卫啊!已经开始关心未成年性问题了!这儿子有点不厚道,自己家的帐回家关门在算,干嘛烧别人家的麦子啊!这是粮食啊!那个带头巾的人,哪里算人啊!分明就是人妖!其实父子俩个演员演的都很不错,只是本子差了点!城里缺钱的时候多着哩!心硬点,都拿走!!
一开始是吕聿来吸引大家眼球,他似乎遗世独立,在这块一望无际的金黄大地的精灵。但渐渐的,导演的魔力渗透出来:这是那种含糊,纠缠却又贴近土地的情感,他笔触温柔,可是无情冰冷,真实的触感压的你出不了声。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感受到真实的压迫,不是润物细无声,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在闲暇之余体验自然的压迫,竟然也是一种放松
蔡尚君处女作。第六代真是写不完的父子关系啊。摄影很好(要看胶片哦),姚叔很好,吕聿来也不错,不过方言实在不太好。用麦客这个梗套公路片类型很有想法,剧作上许多细节抓得也蛮好,就是冲突还是太概念(结尾生生拔上一星去,要都跟结尾这个水平这片就神作了)。另外故事发生在甘肃用呼麦是什么鬼?
一直觉得吕玉来放在现在肯定是个瞬间火的鲜肉,锐利的眼神、弱小的身板、忧郁的气质和偏执的性格其实很有戏,再加上清晰俊美的五官,现在默默无闻实在可惜了。电影看完跟没看一样,可能导演就想要表达这种无希望轮回吧,那如果完全无变化,意义又何在呢?姚安濂演技太央六了,有点接受无能。黄璐部分赞
结尾太狠了!较之父子间一点点缓和的紧张关系带给观众的些许慰籍,导演在结尾无比残酷的告诉观众,同样的故事正在下一代人身上重复。孩子在城市遇到了哪些人哪些问题的细节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走着和父亲当年一样的路,也重建着如父亲般与原乡,亲人和传统之间的悲剧般的隔阂。一代一代这样走下去
红色在电影里代表着对情感的忠诚宿求。生活的艰难使得亲人临别也没见上最后一面,农村里的人面朝黄麦苦涩乏味,去城市打工的人难逃冰冷钢筋的重击,谁也没有错,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儿子的不理解让父亲扛起了更大的心理包袱,在红色康拜因的一路收割下,怨气随着麦子流出,在活着的沟渠里父子越走越近
最多7分吧。感觉情绪一直像一条暗河,情感之水的涌动始终没能冒出地面,这种父子间的亲情是讲明白了,但总感觉缺乏将之提炼取精的过程,呈现的只是几个内心片段,没能把内心情感的变化及突出展现出来,并不是由情感积蓄到爆发然后抖出让观众心里一颤的那个点,即形散神也散,像篇散文般平铺直叙了。
剧本的优秀直接给了本片一个坚实的基础。有公路片的特点,一次为了生计的旅程,父与子都经历的了蜕变。伴随父子关系的成功刻画,影片中红色的康拜因在田野上驶过,轰鸣的引擎声,收割的喜悦,除了视觉上的美感,也强化了作者的隐喻。父子间的主导权更替,儿子重新走上父亲的轨迹,宿命的忧伤。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农村公路片。在割麦的路上,儿子对父亲的仇恨心结逐渐打开。从头到尾毫无煽情做作,最终父子始终有疏离感,甚至儿子也走上了父亲的老路。反倒是沉重如山的父爱让人感慨。除父子外,开收割机的大哥、回村的城市打工女、被拐卖的女人等配角演得都非常好。是部佳作
西北少年的青春残酷物语,物质精神的双重匮乏,丧痛怨恨郁结经年,坎坷老父想用男人的方式化解谈何易,割麦之旅的艰辛不易促父子相依偎,老父进城挣扎打转多年终带着疲惫躯壳退回乡村,儿子踏上省城兰州也难见解脱之象,老父的苦难儿子才刚刚开始。取景极好,西北辽阔地,黄绿鲜明。
中国乡村版收割机公路片,麦客这一职业其实并不罕见,在传统小说中有很多这样的形象。整体的剧情张力还是稍弱了些,所讲的故事在很多乡村家庭中都有类似的存在,而人物表演以及对白还是有不少僵硬的地方。可取之处在于真实,对于西北农村风俗的展现,但方言上下的工夫显然不足。
红机游走,蓝翔乱入。镜头对准的是乡土,折射出的也是乡土变与不变的归宿。基本是个公路片的套路,起点始于去死回生,终点落在父归子出,所有的对峙与和解又都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结尾是个故作深沉有损余味的败笔。有些时候,奖项的意义不是因为有多好,而是在于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