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小田切让 / 树木希林 / 伊藤步 / 松隆子 / 小林薰 / 胜地凉 / 渡边美佐子 / 佐佐木澄江 / 原知佐子 / 平山浩行 / 荒川良良 / 寺岛进 / 小岛圣 / 光石研 / 仲村亨 / 宫崎葵 / 内田也哉子
导演:松冈锭司
语言:日语
地区: 日本
编剧:松尾铃木 / 中川雅也
类型:剧情 / 家庭
上映时间:2007-04-14(日本)
别名:东京铁塔: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台) / 东京铁塔—我的母亲父亲(港) / Tokyo Tower / Tokyo Tower: Mom and Me, and Sometimes Dad
用户标签:日本,小田切让,日本电影,亲情,松隆子,東京タワー~オカンとボクと、時々、オトン~,2007,电影
片长:142 分钟
imdb编号:tt0820158
小时候的雅也由于老爸和老妈的离婚,离开了故乡小仓。年轻的老妈(内田也哉子饰)带着他回到筑丰老家,她一边在小料理屋帮忙,一边培养自己的孩子。学校放长假时,雅也也会去老爸住的地方。
上了中学,雅也想着从这个小地方出去,就这样,他一直走到了向往的东京。但作为大学生的雅也(小田切让饰)却过着失败的日子,勉强留级后毕业,老妈(树木希林饰)对此毫无怨言,尽管患病却一心支持着儿子。后来雅也终于醒悟找到了工作,还清积欠的债务,成为插图画家、专栏作家还做广播节目。雅也把老妈接到了东京一起生活,她受到了朋友们的尊敬和喜爱。这时离雅也15岁离开老妈后过去了15年,后来老妈却癌症复发……
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第3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第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小田切让
会有人觉得可能是舍友离开带来了巨大的房租压力,可能是偶然遇到曾经心怀梦想的绘画学员给了他一点动力,更可能是妈妈重病了却还在安慰他不用太担心,是这些让小雅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崭新的生活——接多份工作,努力赚钱生活,认真谈个恋爱。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外部的甚至是表面的,压力也好动力也罢,如果仅仅靠这些让一个人奋力前进,他会很劳累很不情愿,可是小雅并不是。我承认他是很辛苦是很匆忙,但却并没有惶惶然不可终日,他的不开心与担忧是来自于妈妈的身体状况,而不是自己的生活,所以真正让他离开颓丧生活的是他自己,他终于承袭了妈妈的努力,终于重新感受到了自己的那点觉悟,正如儿时他把兔子从铁轨上抱下来一样,成年后的他把自己从虚无缥缈的云端抱了下来.
看完书就找出电影看了一下,电影毕竟时间有限,不能事无巨细地表达原著的情节。如果没有读过原著很多地方都无法看明白到底想表达什么。树木希林是个好演员,但在这部电影里不是我心中那个妈妈的形象,原著中的妈妈是个独立坚强却又温柔地把爱全部给了儿子的女人,但树木希林的形象给我感觉外表还多了一种严厉甚至是刻薄。不过既然是她来演,那她应该是中川雅也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虽然我还没有尝过亲人离去的痛,但曾见证最爱的人的母亲与癌抗争最后还是去世的过程,虽然在阿姨生前只对她说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但阿姨在临走前还是猜到了、并说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好好的就好,让叔叔别管那么多的话。很遗憾,我们还是分手了。
从铁轨上救下来兔子开始,少年长大,与母亲分别,去往大城市,接母亲团聚,陪母亲和病魔斗争,直到送母亲离开。这样的母子一场,一直是两人在互相为对方加油打气,一方努力成长,一方安度余生。在和母亲的遗体告别时继续工作的那段印象很深,也的确很煽情了。此类型的影片大抵是出力就会被讨好的典型,整体看来很平淡,但总有某些不经意的地方会被感动到,前提是需要观众静下心去体会。父女母子一场,很多人到最后都会是感到亏欠的,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一个公平的轮回。故事里的男主如果结婚有了孩子,对于照顾母亲这种事情就完全不会有如此平和的心态。也许影片就是在此做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的例子。让告别成为一种仪式。
看了有点失望。没看过原著,但是书名让我脑补了很多。电影的问题在于,它的内心戏不够,塑造的人物关系和人的角色不够特别。最打动我的竟然都跟爸爸有关。一是爸爸剩最后一点没有完成的船;二是爸爸跟妈妈说的和跟儿子说的生发水和头发的事情;三是两夫妻一起听儿子为他们点的歌,也许,也许。作为儿子当然很难理解父母之间的感情,但他不经意间复刻了妈妈说过的幸福的回忆。跟往后独自带着儿子生活和独自生活以及生病都无关,而是单纯地存在于时间河流里的,那一段独特的属于爸爸妈妈的美好的回忆。在我的想像里,电影应该要有很多很多这种独特的细节,才配得上这个名字
本来是为了看另一部东京塔,但看到小田切让和松隆子 就没有关掉,开头的时候父亲醉酒和呕吐让我感觉是很戏剧性的夸张,但最主要核心的剧情就是在小田出境之后。 拍的很美,是像羽毛拂过心脏的温柔和温暧,其中一个小片段印象很深刻,就是在劳累一生的母亲在快要撑不下去要离世时,那种挣扎与痛苦...太真实了,对于一个经历过亲眼见外婆在面前死去的人来说,真的能够理解小田所诠释的那份自责无力改变与不舍,到最后都化为眼泪,彻底的悲伤。但也发现 大家都尽力活过,不抱憾而终的离开 也是一种好的结果。
小说和电影都看过了。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是:妈妈住院后爸爸来看望一起去医院楼下小卖店买东西。爸爸只管多多选,啥都想给妈妈买(补偿心理?)妈妈又忙不迭放回货架(来不及了)......心酸。一切回不去了.......东京塔小说里,母亲过世后留下遗书,有几句是这么说的:从今往后也要好好注意健康一定不要奢华度日做一个能够理解别人苦处的人中学时代的伊藤老师说无论男孩或者女孩都喜欢和中川君一起听他这么说我很开心比起一个学习好的孩子我更想你成为那样的人~~~~~~强烈推荐看电影和小说
看一半止,我已经泪抽了几轮 母亲死气沉沉的眼神x2,明明还没有癌症,但是已经哀莫大于心死。看着特写,眼角下垂,厌倦溃散的目光,虽然很短暂很短暂。但是负面的一切都留给自己吞咽。分享给别人的都是弯着眼睛笑容灿烂,幽默又有趣的故事。也没有想过离开世界,很累也不至于。毕竟我们体会到的幸福是真切的,温暖是真实的。即使温暖中有玻璃渣,我们也不愿意表现出歇斯底里的模样。潜意识里觉得其他人的安慰也是变相的麻烦别人。总少一些底气,不相信自己会被爱被接受。
东京塔还没建成的时候是对调皮自由不羁的爸爸的回忆,东京塔每晚点亮的时间都是对妈妈的想念。想念毅然离开酗酒爸爸的她,想念在奶奶家与朋友扮鬼脸喝酒的她,想念做饭很好吃的她,想念努力开居酒屋的她,想念放手让我自由的她,想念选择信任我的她,想念为我大学毕业而骄傲的她,想念搬来东京陪伴7年的她,想念生病了还在努力的她,想念离去了还在鼓励我努力工作的她。树木希林和小田切让的母子组合。
大学里与社会上挥霍时间与金钱让我感到共鸣,妈妈从来没有抱怨一事无成的儿子,只是很喜欢看到而已工作,也只是喃喃自语的说如果能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就算妈妈得了癌症也很努力的与病魔做抗争,妈妈虽然是单亲但是一直努力的生活对父亲没有怨念,只想着能再努力一点,有时候能追逐自己梦想所付出的努力没有人能坚持的下来,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希望自己能每天自问:今天我努力的吗?哪怕是努力一点?
东京塔 2阵容豪华但平平。过于冗长,太太太长了吧!!!?时间结构跨度大所以没能做出适当取舍。通篇太温太淡,为了母爱而爱,没有呈现到位最后又只能用遗言来做用力的表象煽情。确实偶尔有一些小小感动我的地方,比如母亲临死前的样子,眼前突然替换为我妈妈的脸…哭哭 这部电影的好 可能就是激励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一点,让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对父母好一点 再好一点吧。
娓娓道来的母爱,从头至尾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父母眼里,你永远是个孩子。不论在什么时候,荣子一直支持着雅也,而那份坦然的母爱确始终没变????一生都在守护儿子,当踏上东京塔的那一刻,俯瞰东京的景色,引人深思。小田切让和树木林希老奶奶真的好适合演女子啊,小林大叔的父亲角色也很棒。这种用轻描淡写手法来引发感触的电影真的很扎心。百善孝为先,别等父母老了才知道尽孝。
越是习以为常的亲子关系越是难以获得我们的注意,其实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是中川对自己和母亲之间那流逝了再也回不来的时间的遗憾。快乐太容易被看作理所当然,而“明天”的无限供应让我们以为什么都可以永恒。但一切都很有限,根本就是倒计时。这部电影拍出了那个年代的母亲形象,隐忍而坚强,在日语里父亲往往被称作“大黑柱”,但真正作为基础的却是“母亲”啊。
好多年的老电影了,当时我还年轻,对他那条颜色鲜艳的裤子印象深刻,因当时男生穿鲜艳衣服的并不多。另外就是趁爸爸不在,逗他的那个女人,印象也很深刻。过了这么多年,很多看过的电影都忘了,反倒常常想起这部。也理解了更多的东西,比如他失败后的继续努力,比如亲情的珍贵。影片没有剧烈的戏剧冲突,是一部平淡而又有烟火气的片子,也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