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美女  科幻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每分钟120击电影

 
电影译名: 心动120(港) / 心跳120 / 120拍的节奏 / 120 Beats Per Minute / BPM(Beats Per Minute)
影片导演: 罗宾·坎皮略
豆瓣评分: 8.30
影片地区: 法国
影片类型: 剧情,同性
上映年代: 2017
影片时长: 140
更新时间: 2018-02-24 21:40
浏览次数: 254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每分钟120击电影演员名单
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 阿诺德·瓦卢瓦 , 阿黛拉·哈内尔 , 安托万·赖纳茨 , 阿里尔·博伦斯坦 , 费利克斯·马利陶德 , 阿罗伊斯·索维奇 , 西蒙·博尔加德 , 梅迪·图尔 , 西蒙·古拉 , 科拉莉·吕西耶 , 凯瑟琳·维纳提尔 , 莎迪娅·本太耶布 , 让-弗朗索瓦·奥古斯特 , 塞缪尔·丘林
每分钟120击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 阿诺德·瓦卢瓦 / 阿黛拉·哈内尔 / 安托万·赖纳茨 / 阿里尔·博伦斯坦 / 费利克斯·马利陶德 / 阿罗伊斯·索维奇 / 西蒙·博尔加德 / 梅迪·图尔 / 西蒙·古拉 / 科拉莉·吕西耶 / 凯瑟琳·维纳提尔 / 莎迪娅·本太耶布 / 让-弗朗索瓦·奥古斯特 / 塞缪尔·丘林
导演:罗宾·坎皮略
语言:法语
地区: 法国
编剧:罗宾·坎皮略 / 菲利普·芒朱
类型:剧情 / 同性
上映时间:2017-05-20(戛纳电影节) / 2017-08-23(法国)
别名:心动120(港) / 心跳120 / 120拍的节奏 / 120 Beats Per Minute / BPM(Beats Per Minute)
用户标签:法国,同性,LGBT,2017,剧情,戛纳,戛纳电影节,同志
片长:140分钟
imdb编号:tt6135348

1990年初,艾滋病肆虐近十年,夺走上百万人的生命。在巴黎,ACT UP 组织日以继夜开会激辩,商讨以激进手法唤醒大众的关心,迫使政府和药厂正视问题。刚加入组织的Nathan,遇上激进路线的成员Sean后堕入爱河。然而面对艾滋病毒,Sean的身体每况愈下……既有激荡的群体运动,也有个体的爱病死,2017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和酷儿棕榈奖得主。

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罗宾·坎皮略第30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第8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人们冷漠是以为这些离我们非常遥远,以为永远不会降临到自身或周围;关于同性的作品已有很多的前作,有一种观点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同性之间也是一种自然产生无法被控制的情感,但在上帝的国度是不允许这样做的,至少明面里被严格禁止并可能会因此受到严厉惩罚!HIV作为近代出现的疾病,致死率极高,在科学足够发达足以解释艾滋的原理之前,这种病被强加到不相干的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性恋则首当其冲,把这种灾难的源头直指同性或者其他LGBT群体,一个不怎么会反抗即使反抗也虚弱不堪的群体,作为替罪羊是再好不过了,而LGBT群体早已存在,只是已被忽略,艾滋的感染总是因为乱伦、同性、滥交等偏见,而有些人生来就被遗传,有些人初次尝试禁果也被感染,这些事每天都有人在做,并无多数少数群体之分,这种抵抗是为了群体利益而战,所有人。

每分钟120击剧照

同志骄傲月来看一部特别的同志题材电影讲述上世纪90年代的法国,“抗艾”公益组织ACT UP为同性恋身份认同和艾滋病平权活动一直以来是儒家中庸的生长环境,对于影片刚开始的激进维权无法理解,不可沟通。有一点太暴力,太无赖,可是看到后面,“沉默就是死亡”。对于那些艾滋病患者,剩余的生命就是以小时来计算,计算那些指数对于他们来说,迫切是因为需要救命觉得自己很差劲,尽管会认可平权,但是还是对于那些行为表示不可。我真的是站在道德高地,要那些受害者保持体面对于男主西恩从一开始觉得他不理智,到最后唏嘘他的人生。真的希望能和他一样自信、激昂,“每分钟120击”一般努力生活最喜欢的画面就是校园一吻,活在阳光下,你值得骄傲歧视和偏见才是最大的病不应该被定义,疾病,性别,取向都不该成分划分他人的标准

每分钟120击剧照

一部非常特别的同志片,侧重点不是爱情而是游行示威运动。将视角拉入艾滋病患者社群内部,看他们的团结,争吵,幽默,创意,死亡与社会双重威胁下迸发出的生命力。中间插入一部分肖恩与内森的情感,又将视角从讲述抗争运动的act up具体到个体的爱、病、性,非常完整。“很抱歉那个人是你”带着不能一起走下去的愧疚,要你来承受我的离去的悲伤与不舍,我即将死亡,却对你感到抱歉,这又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了。但最后没有刻意渲染悲伤,而是带出了分配骨灰,随即又转回运动,这就是抗艾战士的勇敢一生吧。电影拍的有一种悲壮的厚重感,其中一点的表现形式就是在大段配乐的留白上,就连最后credits都完全没有声音,让人沉思在这群抗争的人中,回味无穷。还想说的是,真的很羡慕他们可以有抗争游行的权利,我们还要等多久呢?

每分钟120击剧照

“在生活中,我就是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病毒定义了我”“这是一场政治的葬礼,也是我想要的葬礼”“尽管我很害怕,非常害怕,但我并不痛苦。因为我知道该来的总会来”“我准备好了,你要保重,尤其不要因此而生气”“也许我们可以谈谈他的勇敢……”真正最好的同志片,没有之一!和男主观点一样,光会装死游行抗议是没有用的,总是对掌权者抱有希望更是可笑的,真的将塞纳河染成血红色又有什么用?最后抗议和内森同act up主席那炮也很有深意。和西恩在一起永远是攻的那方的内森居然做了受!?可能掌权者就是这样的吧……最近看的《13RY》和《每分钟120击》都有艾滋病毒的内容;《星运里的错》和《五尺天涯》都有关于癌症的内容。我们能够平安健康地活着已经很幸福了。

每分钟120击剧照

居然是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同年的电影,当时四处都在讨论着你名,甚至次年年初去香港影院也只看见了你名的海报与售卖。前段时间重温平常心的时候,才在推荐里看见这部剧。尽管和平常心一样说的是AIDS,但氛围明显不压抑、沉重,悲情也几乎没有。相反你能看到一群人的为了ACT UP而进行种种行动,为了维护患者权力而努力,能看到他们骄傲月游行时充满活力的脸庞;当然,也能看到夜晚的街头游行,红色的塞纳河,喘息的sean...和那句我一点都不好背后一直以来的恐惧。或许有人会觉得sean为代表的人太激进了,可是本就是被歧视被有意遮掩的群体,如果用温和的手段,有几个人会真正的重视他们呢?又有多少患者在等待的路上永远长眠呢?

每分钟120击剧照

法国电影还是挺 real 的,画面比较直接,看得我直喘气=。=有好几次灯影闪烁,像极了 sleep no more 里面的一个场景,当时在现场给了我很大的视觉冲击。怎么说呢,之前看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也觉得,患者有极度享受也有极度悲观的态度,有游行时拉拉队的狂欢,辩论现场的响指和争执,有病友去世后撒骨灰的抗议(感觉有点慎人),然后也都是自己研究起临床医学来了。演员都挺好的,不别扭。我没参与过抗议,最近美国也发生了抗议,无法评价这种形式到底对不对以及有没有用,但这个世界上确实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给 lgbt 足够的重视,那片染红的河畔还是很沉重的,支持同性电影(因为燃烧女子的肖像女主过来看的)。

法国同性恋对抗艾滋病自发成立的组织ACTUP,与制药商、药监局、政府、媒体等忽视艾滋病病人的组织对抗,为病人(大部分就是自己)争取权益。影片前半段将在资本主义下公民自由意志行驶的权利展现的淋漓尽致,游行、示威、施压等一系列手段。后半段聚焦在个人身上,那种绝症一点一点侵蚀身体的绝望扑面而来,而在这绝境中虽也萌发了爱情,但更多的是展现个体生命的无足轻重,仿佛影片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尘埃特写一般。结局很压抑,组织依旧在争取着权益,但病友等不及,一个接一个离去,最后在昏暗灯光与躁动音乐包围中,人们沉浸在片刻忘我中逐渐消逝。

有一些时候,我会有一些不适,然后就是很多的难过。不适在于我不喜欢非和平的表达,难过在于,我清楚的知道,这已经是很好的办法了。很多场景我从前很陌生,现在却在微博上常常能看到。我以为我很远,我以为我永远可以活在自己和平的躯壳里,其实不然。往上走的过程,也是慢慢向外延展,更是慢慢把自己曝露在可被伤害的范围的过程,最近感触也颇深。我最近常看各种面临死亡的故事,希望可以找到一些类似于钥匙的存在。可每每看到这些故事,就觉得,你只看到了他痛苦的表情,看到了他身边人的焦躁,可到底还是旁观者的动容,当事者的绝望没有体会到分毫。

前半部分大量的辩论看得有点疲劳,后半部分开始入戏,从Sean生病开始,从集体到个人的聚焦,更贴入感情。比很早前看过的《平常的心normal heart》更激进,但谈及艾滋逃不过对死亡的描述,那个时代的同性恋群体想必比现在过得艰难百倍…anyway,体制和常识的进步离不开这样的一群人,特别是公众麻木的时候。回头来说,他们也只是想要健康,活得更久,想要被爱和爱人的太平常的普通人而已,人们又太容易被偏见捕获,往往不遂人愿。现在已经不把同性恋电影当作LGBT电影来看了,谁又说少数就不正常了呢?

行为是有点过激 但是感觉可以理解 就是处在那种绝望下 没办法用正常心态去看世界吧 大家都好多情呀 得病隐瞒的这个点真的好戳人 是不是第一个 唉 真的难受 十分恐惧 处在 又想又不敢的阶段 即使是男女现在的风险也很大吧 医疗快点跟上吧 看了真的可以禁欲5年惹!泪目 那种对比好强烈 自己不死看着一个个自己很爱的人走 真的是 绝望!不争气的留下的眼泪 这就是一种行为 感觉也没多不好的 可是都遮遮掩掩 越是这样越容易畸形吧 不正视它 这迟早也会发生的 不如好好的认识学习 以备不时之需呢!

有力,动人。很多东西其实不需要说明,为什么肖恩和蒂博看不对眼,为什么内森最后和蒂博上床……只想说,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宣言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他们有不和的时候,观点冲突,感情拉锯……但影片讲述的爱情,与其说是一个人对一个人说“我爱你”,不如将其看做那个act up年代下同类之间的惺惺相惜。PS. 我不想把这部片子当爱情片来看,那是一个性解放的年代,同性性行为也许刚刚去罪化,而做爱是他们唯一能够感知到自己还活着的办法。这是一个关于活着和死去的故事。“要么活着,要么死去。”

艾滋病不是原罪,同性恋更不是原罪。(在此前提下,我们也要拒绝其中的无序、虚无、非理性)。本片的视角不单在性少数群体,不单在于艾滋,更在于保护弱者应有的权利。当人无法克服摒弃原始的欲望,社会也就不会放弃压榨弱者。趋利的社会不会改变,弱者的身份却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转变,可以是有色人种,可以是性少数群体,可以是艾滋病人、少数族裔、穷人、异教徒……以及根据强者的需要,一切可以被蔑视的人。所以我们看到了《绿皮书》、《辛德勒的名单》、《杜拉斯卖家俱乐部》……这个名单还会继续下去。

一定要熬过最初嘈杂无序的15分钟,然后随着电影一起感受激情、骄傲、感动和哀伤。90年代,艾滋病的肆虐、政府的不作为,医药公司的推脱,使LGBT群体生存异常艰辛。ACT UP作为彼时最激进的组织之一,勇敢无畏地扛起对抗冷漠的大旗。电影和CMBYN完全是两种画风,后者回归了爱的本质,而120击却能展现更真实的LGBT。最爱的两个场景是ACT UP组织的例会和蹦迪的闪回片段,他们的讨论自由独立、思辨克制,他们的生活神秘浪漫、恣意激情。每分钟120击,声声都击打在心。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我的小情人 坠楼死亡的剖析 声不在高 娼街 赤子冰心 红气球 很可能是魔鬼 惊惧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