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Aaron Arefe / Abiye Tedla / Takelech Beyene / Teje Tesfahun / Nebiyu Baye / Wuhib Bayu / Araba E. Johnston Arthur / Veronika Avraham / Mengistu Zelalem
导演:海尔·格里玛
语言:英语 / 德语 / 阿姆哈拉语 Amharic
地区: 法国 / 德国 / 埃塞俄比亚 Ethiopia
编剧:海尔·格里玛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08-09-02
别名:泰莎
用户标签:埃塞俄比亚,非洲,2008,埃塞俄比亚电影,海尔·格里玛,法国电影,文艺片,剧情
片长:140分钟
imdb编号:tt1284592
谁他妈翻译成《近乡情更怯》的?!讲埃塞俄比亚政治的电影,看到列宁相和“戈尔巴乔夫”我傻了,什么年代的事!因此我看到的可能是“复古”景象,比如洁净的湖泊,很不现代化的村庄,老妈纺织的雪白土布,村民的保守思想…意识形态害死人,单纯活着不好吗?另外,男主好友的光头很漂亮,虽说是黑人,其他群演也不难看
前半程,适应着片子的镜头语言(毕竟深受好莱坞荼毒多年,另一风格的电影适应起来需要时间),猜测着男主角究竟在德国受到什么样的摧残,还带着一颗窥探的心跟着镜头去领略当地的风貌人文。隐约感觉男主角要和在家里帮工的不知名女子发生点什么的时候,他俩就真的干柴烈火了。在我以为男主角就此潦
难得一见的非洲视角影片,想说的太多,不免驳杂。以回忆与闪回方式逐渐展现埃塞俄比亚这块土地上血与火交织的社会主义革命,空有一腔热血与满腹学识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国外遭受种族歧视,回到战火交织的故土却又恰逢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见证了国家千疮百孔,还好有新生命不断诞生,总会有希望。
前半程,适应着片子的镜头语言(毕竟深受好莱坞荼毒多年,另一风格的电影适应起来需要时间),猜测着男主角究竟在德国受到什么样的摧残,还带着一颗窥探的心跟着镜头去领略当地的风貌人文。隐约感觉男主角要和在家里帮工的不知名女子发生点什么的时候,他俩就真的干柴烈火了。在我以为男主角就此潦
7.5,前半段还是挺喜欢的,黑人知识阶层在非洲穷困的乡村那种无所适从通过富有诗意的镜头语言表达挺到位的,后半段对埃塞尔比亚整体历史和社会现状的表达比较直白,导演整体野心还是非常大的,想要道尽战后埃塞的发展史,可惜受限于成本,电影的史诗感终究还是差了点,但仍不失为一部佳作。
《露水》是导演海尔·格里玛的大胆创新,他把自己祖国的坎坷发展史通过一个回到故乡的流浪者表现了出来。影片跨越三个历史阶段,成本并不高,不过构思非常独到,很值得一看。往往电影节和艺术院线会更加青睐这类电影。它明里讲一个“乌托邦”的故事,但暗中步步紧扣非洲大陆坎坷的现代发展史。
复古的影像风格,契合富有历史感的表达和原视感的非洲故乡。海归的安伯伯带着受伤的心理和身体,近乡情更怯。旁白的叙述和过去、现在、历史的记忆穿插,饱含历史感。剧本叙事丰满而不无趣,试听手法老派但又有惊人之笔。相当不错的冷门佳作。不愧评审团大奖
虽然知道是刻意安排的,但真的特别有诗性。文明的本质就是在触及到固定种群的优越感时,毫无转折地直接变为暴力。不过也许,将不会存在这一问题了,当科学已经能改写人的基因,有人变为机器,就没有反抗可言了,也许我们就活于最后的时刻,属于人的。
军队政变,推翻君主制统治,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交战,革命如火如荼。国外留学的知识分子回国支持社会主义建设,身不由己的陷于政治斗争。身边同事、好友被杀被斗,几经波折回到老家,在回忆和反思中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埃塞俄比亚现代史深动的写照,报国无门的非洲知识分子,不仅孤立无助,甚至还要受到左倾狂热分子的迫害。真不清楚当年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是怎么想的,做事太冲动了,说一刀切就一刀切,不过真的有好多知识盲区……
主角接近片尾的那个梦境的解读基本上可以概括全片了,故乡也许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幸与压迫,但到头来那些亲近的人还是生命的支柱,非洲的社会主义斗争太多舛,霍查式的体制更是让一个积弱的国家雪上加霜。
很沉重的一部电影,那些战争的狂热分子让人害怕,战争更让人绝望,希望世界上永远不要再有战争,让我们永远活在和平的世界里!
想讲的太多,如纪录片一般,不好看,和伊朗同类型电影比就差在讲故事,第一人称并不是一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