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和场景设计不算特别出彩,五星全给撰稿。整个纪录片横跨先秦时期至秦朝灭亡。自周王朝建立,以周礼建立起来的分封等级秩序,又到春秋时代,王室衰微,但贵族精神犹存,高贵与优雅的战争文化尚为主流,又到战国时代的残酷,弱肉强食的斗争,贵族也抛弃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战争开始用计,用诈,不再是精英的游戏,而是生死的较量。楚国八百年,从蛮夷到文明,从被排挤到鼎盛再到亡国,见证了更广阔土地上的秩序确立到崩坏到再确立,沧海变桑田。第三、四集对比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精神,颇具张宏杰本人的撰稿特色:宋襄公静待楚人渡河之后再发动进攻,威廉三世将詹姆斯二世放虎归山,“他们不是不知道养虎为患的道理,可就是不愿意破坏自己的骑士风度。”穿越时空,来自千年之前两个王朝的绅士与优雅,真好。
整体而言,还是蛮不错的,配乐和整体性都很好,有些地方拍的也挺唯美的。讲诉楚国八百年,一步步从无到有,从蛮荒之地走向繁荣,最后衰落和灭亡的历史。前面几集尤其值得称道,最后几集就有点值得商榷了,为了推崇楚国,甚至有点贬低秦国的意思。焚书坑儒那段,“各国的书籍统统烧掉”,摆脱人家只是不准私人藏书,博士官所还有的呀,反倒是被项羽一把火都烧了;“···敢于发表不满言论的知识分子,一个个坑掉”,人家明明坑掉的主要是那些骗人的方士。焚书坑儒是一场统一思想的活动,本质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样的。“百代皆行秦政法”,至少秦法能让宰相起于州部,将帅出于卒伍。像楚制这样的贵族制度,只不过适合文人墨客的无病呻吟罢了,最终仍旧会被历史那些泥腿子所取代。另外,服化道仍旧不行,这是大多数片子的通病。
央视出动漫吧,画风太好了,bgm也超级赞,把楚国建国(周成王)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但不排除有为了效果而夸张处,“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熊渠虽如此说,但中原后裔的楚人对高势能的中原文化的向往其实一直存在。越看越觉得文案的撰写者和策划应该是个“尚楚之人”,对楚是饱含感情和崇拜啊,但是有些“大词”感觉过于决断了,欠考量。楚国的青铜器真的帮了大忙。第三集对礼法的讨论很有意义第四集最后讲强人政治和制度的关系非常有借鉴意义,“致师”和“京观”第一次听说,古代战争有非常多有意思的内容。第五集讲楚国之走上歧途是因为“中原化”,这一点无法苟同。第七集讲春秋战国之差异很有意思,纪录片时时将楚与中原文化对比来突出楚的优越性,“楚吹”的面目很明显,而且略有夸张了。最后一集也很适合过秦论…
影片结尾做了一种猜想,假设了历史的另一种可能,但我总觉得,“殊途同归”,时代、社会的走向是一种必然。在没有了解过历史之前,觉得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听起来很高深,很有智慧,但是只要你愿意去了解一下历史,你会发现这种现象的产生,只是一个从未被解决的问题每累积到一定程度以后的一种爆发。统治者在进步,但矛盾本身就是不可调和的,因此每一个朝代其实一直都是在治标不治本的治理,唯一的区别就是好医生能让癌细胞扩散的慢一些。另外,统治者本身是有私欲的,好医生的寿命是有限的,这些也都是人类的局限。所以统治者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医生只能选好的,不给医生行使私权的机会,以及在坚持使用原来的良方的基础上研发新的药方,如果连这点规则都打破的话,那爆发可能随时会来临,一切又将毁灭,然后回到原点。
大概让我了解了楚国的历史,楚人的精神。片中毫不掩饰的表现了儒家文化,中原文化对于楚国这个国家八百年走向的影响,成也中原文化,败也中原文化,并且还专门列举了宋襄公、楚怀王这些国君遵守周记讲仁义讲诚信的行为在动乱的战争年代是不可行的,对这种行为表示尊重,但并不予以采纳。同时也拿秦楚之间的对比,讲述制度和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在尔虞我诈,朝不保夕的战国只有强权才能让自己强大,征服别国。而统一的和平年代则需要儒家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有,如果不是看过纪录片《中国通史》的这部分历史内容,片中的春秋和战国我是很难分清的,历史内容的衔接力不强,跳跃性思维有点大,而且同一个场景用了好几次,要是不认真看,稍微跳过一点,后面就有点看不懂了,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可以接《帝陵》来看。
本是中原正统源,商王掠地先祖亡,鬻熊出征身先死,武王封分无熊氏,成王赐恩子男爵,奈何总是南蛮人,京畿会盟不入堂,贫湿之地奋图强,熊通称王觑中原,昭王南征不复回,弑君谋位励君王,三年不伐宗庙弃,泓水城濮成王业,商臣杀父止称霸,庄王一飞即冲天,问鼎中原始礼德,巫臣逃晋强吴国,荆楚从此邻劲敌,灵王篡位建章华,民反怨恨悬玉带,平王听信费无忌,忠臣死身子胥反,十六载强吴领兵回,掘墓鞭尸不解恨,申包胥哭秦方复国,昭惠中兴楚人幸,悼王吴起大变法,君亡之际皆成空,宣威再要立霸业,封君遍地王权衰,怀王即位屈子来,怀柔礼信误春秋,张仪欺楚六里地,诈得君王困咸阳,秦国虎狼吞中原,新月帝国遂消亡,八百大楚且暂休,后继霸王焚阿房,楚有三户可亡秦,沛县亭长建大汉。
角度新颖,动画优良,配乐优美,整体制作可谓精良,但中后部开始夹带私货——就没见过夹带私货这么严重的“纪录片”!什么儒家思想迂腐配不上你们高贵的楚人,什么如果是楚而不是秦统一就不会焚书坑儒中国会有更光明的走向……我的妈呀,忘了你前面讲的楚国残害忠良经历几起几落的过往了么?逼走屈原傻白甜去秦国送人头的不是你们楚国国君么?光不光明的未来从来靠的不是哪族人,而是有没有顺应时代和人性的制度!最后更夸张,楚国灭了就灭了,非得“楚人刘邦接替秦建立西汉,某种程度上算楚国的复起”……往往国内纪录片宣扬的都是民族主义,没见过这么宣扬地域主义的,所以弹幕上争论(吵架)也最多,醉了。除去夹带私货的部分,纪录片还是肥肠好看的,强烈推荐
娓娓道来,荡气回肠,楚国起自毫末,兴于明主,湮于兵燹。八百年倏忽而过,蛮夷与华夏,边疆与中原,强悍与柔靡,务实与浪漫交织于一方泽国,汇入两湖子民的基因和血液中,不服周的叛逆与骄傲辉映着半部古代史。发达的器物文明是否必然浇灌出堕落之花?中原化磨洗后的剑锋是否渐覆斑驳与锈蚀?楚国在战国晚期的衰败,是固守礼乐的迂腐所致,还是军国化的强秦势不可挡?兴亡之论,素来见仁见智,我尚且存疑,自忖该是多种原因齐力,熄灭了郢都最后一盏灯火。结尾停在亡秦必楚,项羽为楚将项燕后嗣处,更为妥帖,强调刘邦为楚地出身,显得生拉硬拽。楚文化的现代遗存部分也尚有展开的空间,煽情力度过猛,破坏整体格调。
白天反复看完几遍海昏侯,晚上接着就点开了这部,大约突然感觉身居武汉十三年有余,却从来没有好好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有限的了解止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强楚,却没有真正了解它的由来,这个部落的迁徙创业史,也就是在商周时期楚部落的那段心酸而坚强的奋斗史,看过了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强楚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也确实明白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那种倔强的执着,项羽最后的倔强和高傲也无不由此部族性格而成。但是还是那句话,楚可当霸王,难以临天下,因为从祖先骨子里就孜孜以求中原的认可,得以封一王侯而后安,这份从鬻熊心口相传在记忆里的渴求,成了骨子里挥之不去的理想
第一集为纪录片写了序章,讲的是三千六百年前楚国的流落与崛起的故事。第一集主要是讲述了楚国的历史,楚国几代首领由蛮夷到被中原承认,再到被周王讨伐的艰辛过程。熊姓第一代首领为周文王伐商付出了生命,直到其孙辈时期,楚国才被中原承认具有巨大贡献与牺牲,首领也被封为最小的爵位—子爵。但楚国势力单薄,中原根本不把其放在眼里,处处排挤、蔑视,仍将其视为蛮夷之族。一次朝贡中,楚国未向周王朝献贡,周王朝勃然大怒,出动大军讨伐楚国,历史的矛盾终于激起。
从东周一直说到汉初,这一条线讲下来对楚地有了更多了解。被东周诸侯排挤时,费尽心机只为享有同等尊重和认可,却也不能如愿;到了战国礼乐完全崩坏,楚怀王却还天真的保有着一点贵族风度。就像楚怀王的生不逢时一样,楚国内外都透着点不合时宜的可爱可叹。铁腕手段和怀柔政策,中央权力和地方割据,这之间的平衡太难把控。两千年前的人们就在探索的问题,我们现在能说已经有了完美答案了吗?赶在端午节前看完了这部纪录片,也算敬屈原未竟之事业吧。
学习强国真是个好东西,视频又全又没广告质量也高?看了第一集,楚国太惨了……不过说到晚上祭祀那一段,和我们一样,难道这是楚国遗风?这部片子好就好在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先秦时期(楚国)的历史文化,一直想了解先秦,却苦于没有相关纪录片,翻来覆去只知青铜器。这部片子有些地方也不是很赞同,也许戏说成分较多,另外以西方文化来介绍引导认知先秦文化,我觉得真是一种悲哀。秦始皇焚书坑儒对文化传承的影响真是毁灭式的,难受。
很早就被推荐的纪录片,到如今才断断续续看完。一个国家八百年的历史岂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楚国从安于弱小,到积极进取,到发展壮大,到独步天下,再到积弊重重而走向毁灭,有太多故事,有太多人物,有太多工艺,有太多文化,实在罄竹难书。可惜很多文化遗产被秦王朝的焚书坑儒而毁灭殆尽,但也有一些楚文化基因被一代代传承至今。最简单的“不服周”,就是不服周王朝,体现了当时楚人独树一帜的思变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