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电影

 
电影译名: 一个半房间 / Poltory komnaty ili sentimentalnoe puteshestvie na rodinu / A room and a half
影片导演: Andrey Khrzhanovskiy
豆瓣评分: 8.60
影片地区: 俄罗斯
影片类型: 传记
上映年代: 2009
影片时长: 130
更新时间: 2018-01-19 22:06
浏览次数: 284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电影演员名单
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 , 谢尔盖·尤尔斯基 , Grigoriy Dityatkovskiy , 斯韦特兰娜·克留奇科娃 , Igor Golovin , Danil Lavrenov , Yevgeni Reyn , Sergei Dreyden , Yevgeni Agandzhanyan , Artyom Smola
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主演: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 / 谢尔盖·尤尔斯基 / Grigoriy Dityatkovskiy / 斯韦特兰娜·克留奇科娃 / Igor Golovin / Danil Lavrenov / Yevgeni Reyn / Sergei Dreyden / Yevgeni Agandzhanyan / Artyom Smola
导演:Andrey Khrzhanovskiy
语言:俄语
地区: 俄罗斯
编剧:尤里·阿拉博夫 / 安德烈·赫尔扎诺夫斯基 / Joseph Brodsky
类型:传记
上映时间:2009
别名:一个半房间 / Poltory komnaty ili sentimentalnoe puteshestvie na rodinu / A room and a half
用户标签:传记,俄罗斯,俄罗斯电影,布罗茨基,2009,Russian,苏俄,电影
片长:130 分钟
imdb编号:tt1395059

一九八七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籍苏联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的传记片。
  布罗茨基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犹太人家庭,十五岁便退学浪迹社会,做过烧炉、运尸、地质勘探等十余种工作,曾屡遭拘讯,多次入狱,1964年以“寄生虫”罪名被提起公诉,流放北方,后又被判五年徒刑。1972年,据布罗茨基自己说,他是在没有得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被告知说,当局“欢迎”他离开苏联,并且不由他分说,便被塞进一架不知飞向何方的飞机,从此开始了不知何时为尽头的流亡国外的生活。1972年他被迫离开祖国的时候,苏联政府为他指定的去向是犹太人祖先居住的地方——以色列,他断然拒绝了,随后到美国定居,在大学写作、执教。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看过的最精彩影片。唯美,诗意,感伤,黑白白色穿插,回忆现实交错,时间的河流中,一颗被定性为“寄生虫”的赤子之心,流浪,又回归……水印,是时间的肖像谁说你是诗人 ?我想是上帝给的我凝视天空洞开的缺口等候天堂里的莫斯科映入眼帘 你又一次回家了难道有什么意义 ……我在这里出生 长大 生活我辜负了我所拥有的一切我相信我会回来的诗人总会回来的通过肉体或纸张的形式我坚信这两样……我们都谴责同样的”正义“至于死亡 我 作者 会死你 读者 也会死任何人都无权中止别人的工作生活已经如此艰难别把它们弄得越来越复杂

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剧照

传记电影能够拍的这样好,一定要点赞了?!以布罗茨基的一篇怀念父母的散文为电影之名,讲述他被流亡国外之前的生活,了解他的成长经历,电影出人意料地运用了动画元素,富有想象,同时也有深刻内涵。其叙事风格,也如散文一样徐徐道来,画外音,加入布罗茨基不同时期的诗作,配以音乐,如梦如幻,熟悉的圣彼得堡,涅瓦河畔,涅瓦大街,流亡者乡愁和思念,在现实与诗意之间流淌,诗人总会回来,以肉体或纸张的形式……推荐《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

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剧照

并无添油加醋诗人生平事迹的桥段,但以诗中具有温度的意象、历史生活中细节以及公共空间的影像资料重新拼贴出布罗茨基的人生。电影虚构了诗人的水印上无序回忆,已是飘荡的灵魂辗转重新回到彼得堡,时间的通道将他送至去世后的俄罗斯现代,游客如织、车水马龙和广告招牌中穿梭,他说“就像我从未离开一样”,这不仅仅是布罗茨基的幽灵,也是所有流亡者的乡愁。

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剧照

关于俄罗斯文人的传记电影总是充满着诗意,更何况传记本身便是一位诗人。从列宁格勒出走,而回来时已是圣彼得堡,涅瓦河上依旧奏响着《神圣的战争》但是以前失去的精神不曾找回甚至失去了更多。影片导演赫尔扎诺夫斯基作为动画导演出身,中间夹杂了大量风格的变换,浮雕动画、黑白、黑褐等等,便是在一次诗意的回忆上加入了相片的噪点

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剧照

影片中的布罗茨基可爱、纯真而傲慢。配乐优美典雅(听到巴赫的曲子,还有几首不知道名字的俄语歌),演技好,台词与动画也酷。多处时空交错,打破了平铺直叙的枯燥。本尊唱歌的录像、电话另一端的母亲会错意、饭桌上的笑话、对陀契托果蒲普茨的评价、拿书砸人等让我印象深刻。饶有趣味,也不乏感伤。

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剧照

电影中运用了大量导演所擅长的动画的元素,插在电影中也很是恰如其分,也许也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还原诗人的异想世界吧。电影的副标题起的也很好,сентиментальное(sentimental)...,电影中始终弥漫的也是那样一种我们称之为乡愁的情绪。

一个半房间,或回到祖国的感伤旅行剧照

朋友推荐的这部电影,“人们长大之后并没有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虚弱的人太多,唯一正确的是善良。没有人可以通过罪恶、愤怒或者憎恨获胜,即使有时穿着正义的外衣,人终将死去,谁都不应该阻止别人做他们的事,生存本来就不容易,别在把生活变复杂了。”

我是柔和的一个人。被坚硬的壳掩映太久。而我也需要,知来处,明去处。在我来得及的时候,紧紧握住父母。而我生命的传记结尾画面,一定是八九岁时一个人在春天的田野中奔跑。部分神韵真像《镜子》啊。电影的时空是自由的,生命亦是。他的记忆里长长飘着大雪。

总之,作为粉丝哭成狗,有时候又会心一笑,因为懂这一段对应着他作品的哪个部分。电影是真的拍的好,总觉得过分关注私生活的传记片不是什么好传记片,而如果电影本身能够结合人物特质进行拍摄是最棒的了。诗意、童趣,都拍出来了!

文学与奇想,绘画与影像的风格化。巴赫与肖斯塔科维奇响彻美丽、冰雪纷飞的圣彼得堡。也少不了苏维埃的红色乐章。布罗茨基童年的调皮有趣自然显露,政治讽喻xxxx。不管怎样,这一场真实的艺术盛宴!本故事纯属虚构……

那艘从赫尔辛基到圣彼得堡的慢船,开了诗人的整整一生。传记片要不要拍得这么屌,非线性的结构,颇具创意的叙事太有趣了。后半部分出现的涅瓦河实在太迷人了,勾起了好多旅行中的回忆,那真是个能在岸边坐一整天的地方。

好看!好看!好看!关于苏联的那段历史,和中国的那段有很多相似之处。导演处理的手法有点像让-皮埃尔·热内。同样是记传题材电影,这部关于布罗茨基的片子比《嚎叫》细致太多,不仅仅是镜头画面,还有剧情情节。

诗人总会回来,以肉体或纸张的形式。让我用眼泪和黑暗中可怜的感伤为你宣誓效忠,献上一支雨水和天空的合奏。奇异的表现形式,梦境战胜了记忆。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妈,我回来了 卡拉什尼科夫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索比堡 潘菲洛夫28勇士 飞行员 守日人 魔法之旅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