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时光依旧电影

 
电影译名: 韶光在此停驻(台) / 这事不能说太细(港) / 遗留的时间 / 时光如旧
影片导演: 伊利亚·苏雷曼
豆瓣评分: 7.60
影片地区: 英国
影片类型: 剧情
上映年代: 2009
影片时长: 110
更新时间: 2018-01-12 22:09
浏览次数: 504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时光依旧电影演员名单
Saleh Bakri , 伊利亚·苏雷曼 , Ali Suliman , Avi Kleinberger
时光依旧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译  名 

又名“缺席者的编年史”,片尾“献给对我父母的记忆”。三部曲,看下来觉得苏雷曼的“编年史”堪称一种独特的电影文体,多个关联微弱的场景并置,通过重复逐渐揭示含义,人物/人类的尴尬与可笑的瞬间,嘲讽的调子,非常风格化的表演(人物动作都很生硬),以及跟个人生活的紧密联系,此外还有大幅的留白等等。这部明显是有钱了,拍了1948、1970、1980和2009四个年代,前两部里面的一些细节看到这部终于明白了(比如父亲钓鱼、神经质姑姑等等)。导演的家真是几十年都没变过啊(从1970年开始就是同一座房子了,连陈设都一样……)。对记忆的处理很克制但是感情充沛,很多堪称绝妙的细节。全片做了一个大闪回的心理结构,结尾有些冗了。不仅导演扮演的ES没一句台词,各个年龄段的ES都没有台词,我怀疑片中所有非职业演员都没台词…

时光依旧剧照

前「Chacun son cinéma : Irtebak」Vidéo+后重看「江湖儿女」« Nous continuerons à défier tous les murs où qu’ils soient. Même s’ils sont supposés indestructibles, nous pouvons voler par-dessus. Des murs ont été construits en Irlande, en Allemagne. Aucun n’a survécu. C’est métaphysique, un jour ou l’autre, les murs tombent. » Elia Suleiman (L’Humanité, 30/07/2009)

时光依旧剧照

4.5 本片可当作苏雷曼电影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巴勒斯坦编年史三部曲的观影顺序也可以是312,方便理解(把苏雷曼所有电影看完后感觉看这部才是第一次看懂...)。三部曲里唯一一部老老实实采用编年史文体结构,分成1948/1970/1976/2009四幕家族史诗。观看视线、平面化对称构图、机械表演、0台词沉默喜剧等电影形式与观念也逐步在这部中得以圆润和成熟确立。三部曲虽然在创作上间隔近15年,但彼此之间完全交融互文,互相联动。我认为这套三部曲联合《必是天堂》在新世纪电影史上的分量被严重忽视,它们极为稀缺、独特。苏雷曼用创新的手法探讨着时光变迁、个体身份政治、巴以地缘政治的问题,跳脱出大部分第三世界电影/战争电影的窠臼来反观极端年代的历史对当下的影响、消失的国家与文明如何成为遗民的影子。

时光依旧剧照

导演似乎有关于居中构图的强迫症,当然和现在的作品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即便在当时的条件限制下,影像还是有着作者独有的风格。旁观时间的流逝和跳跃,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一部回忆自传,诙谐讽刺,章节对照的巧思,无论哪个年代对政治时局的描写总是一针见血,但关于战争和死亡,都处理得淡而轻,其本身的荒诞与电影荒谬的气氛无比契合,而自己一直是那个缺席的旁观者。面无表情的少年和热情的孩童,从孩子抓起真不愧是世界通用的关于意识形态的方针。为你们鼓掌。

时光依旧剧照

第一部Elia Suleiman,了解影像风格,为观看《必是天堂》做准备。物是人非,恍然大悟,原来是“我”关于以色列的记忆,有父亲、母亲和“我”,才形式这样一部国家政治史与人民生活的影像。不同年代的转场需要掌握细节的变化,观看者只能通过上帝视角注视这一方土地中生活的人们的各种行为,就很容易变成故事中麻木不仁的民众,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总能对他国有启发意义,看来导演的话题每次都很大,但细腻处又足够让人动容。

时光依旧剧照

从时间跨度便可看出,本片是将前作Divine Intervention的时间切片展开覆盖到整个以色列史,或许将它译作《时光停滞》更加合适。在维持人的机械感的同时,全片作了大量时间跳进,不仅是年代间的,且在单镜头内也有执行:Elia接父亲出院,两人走出病房,几秒后便出现在了远处隔着一栋楼的后景。但很可惜,反倒是跟个人贴得太近,而让一种弥散的怀旧情绪破坏了整体的机械感。

时光依旧剧照

#不严肃打分#前三个年代:拍法跟前两部相比通俗化了许多,情节丰富了,但是拍得依旧有条有紊;视角和时代的变化,以及有着政治历史内核的剧情/幽默感,或许会让人有些捉摸不透。第四个年代(导演现在所处的年代):拍法回到了他自己的风格,别样的幽默感也终于出现,观感好很多。看完就能知道,三部曲是互相成就的类型。

(金馬影展2019)我的第三部伊利亞蘇萊曼,也是目前認為的蘇萊曼之最,《失蹤紀年》的荒謬、《妙想天開》的光怪陸離,《韶光在此停駐》相對成熟平穩多了,不過直到蘇萊曼的戲登場時也是莫名自帶喜感(前兩部的演出記憶太深了),再次為故事注入一絲荒唐,天生的阿根廷作者導演,我個人認可的大師手筆之一!

4.5分。有意思的节奏。开头制造的伪悬念直到最后才揭开,却已经不重要了;用定格式的镜头和僵硬的表演取代台词和复杂化剧情,很好规避同一主题片子经常会有的滥情和情感失控的问题。在这里导演用克制的沉默和风趣尽力还原不可避免被时间美化的生命轨迹,如此呈现出来的影像因为它复刻记忆的真实而更加动人。

前三分之二是很有镜头感的穿插叙事,导演本人回忆的堆砌加一些冷静的风格化的诠释,故事主要在北加利利地区,导演的出生地拿撒勒;后三分之一,导演出境,然后电影转变成一种超现实主义感的旁观式叙事,描述奇形怪状的巴勒斯坦地区拉马拉……配乐太特别了,喜欢阿拉伯学校合唱团的那首曲子。

从父到子倏忽几十年时光,以色列军队占领下巴勒斯坦平民的日常生活,被迫接受“殖民”强制教育的孩子、心底不满暗地抗争的中青年,时刻处于坦克枪炮的威胁下,他们习惯了坦然自若,用公然挑衅和打架斗殴中发泄长期压制的不满愤恨,尽管失去很多自由,却依旧不会忘记自己的民族国家。

对巴以的历史不是很熟,看的时候甚至也不了解到底谁是以色列人谁是巴勒斯坦的。但是好喜欢这部电影的摄影还有导演的叙事方式,真的很特别,特别诙谐特别讽刺。用坦克对着一个扔垃圾的居民那场戏真是绝了。还有,好喜欢以色列的建筑,看完真的想去以色列了

一种在抗争与和解之间反复震荡的历史观。导演拥有如数学家一般的黄金比例构图意识,和如诗人一般的事件缺省留白执念。固定机位下人物出镜入镜的剧烈运动状态被拉至满弓,碰撞出一种极致的动静反差,而人物内心的惊涛骇浪与表面的宠辱不惊再次将反差强化。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从高空看越南 真实的丹斯 野兽 卢丹的恶魔 BurningSun:揭露韩流明星聊天室里的秘密 上海之味 私家庄园揭秘 斯堪的纳维亚艺术
0网友评论